抖音內容的本質是什么(我們普通人來說做抖音的意義)
看問題要看本質,作為學生時代的我們,經常被灌輸這句話。那么抖音內容的本質是什么呢?
它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有哪些學習價值?
從抖音發展軌跡來看,它的內容最開始由泛娛樂內容起家,從人性最本性的內容入手,早期的抖音,歌舞,段子,搞笑,很多無下限。
就連現在很多也是,于是遭到梅樓封(抖音封號主播)的光臨,只不過現在封號更加高級,規則更多。
不符合社會價值取向,封。
抄襲搬運,封。
賣慘帶貨,封。
也不難理解,一個市場化、資本化的產品,不得不對自己狠一點,要給資本交代,還要給背后的國家交代,最后才輪到用戶。
雖然抖音被稱作去中心化的產品,但你會看到不合平臺規則的內容及評論,是不予顯示的,政治尤為明顯。這個大家都理解,不需多說。
產品都不是完美的,抖音也是,它是一個內容平臺,更是一個互聯網的工具,運用得當,天下我有。運用不當,天誅地滅(一點不夸張)。
回歸到抖音內容的本質,它是市場與時代的產物,自然要在時代和市場下存活。
這個時代,不會太長,或者不會太久,誰都不太好預測,但是跟著趨勢走的大號,可鑒端倪,比如央視、人民日報、各路明星、知識達人,他們入駐抖音。
那么抖音內容會在這個時代,運轉很久,從微博誕生的2009年,到今天,走過了13年,仍控制者網民的習慣。
哪個公司發公告了,哪個明星官宣了,自然會優先發在微博,因為這里資訊傳遞更快。
公眾號也已經10個年頭了,2023年的公眾號,你隨便注冊下,發幾篇文章,別人覺得稀奇,就會關注,現在,你發再多優質內容,也不見得多少人關注。
競爭大了,市場變了,用戶心智轉移了。
現在抖音也走過6個年頭了,未來發展的機會還有很多,專業的運營,內容機構已經入局,內容必定是一片血腥的戰場。
我去年看美食抖音號,還停留在菜品制作,烹飪,實用技巧上,現在美食號,不僅要色香味,更要段子、詼諧或者電影級別的鏡頭,卷的不是一般大。
再回到抖音內容本質上,你會發現一條清晰的路徑。
泛娛樂—各行業領域—更垂直細分。
而公眾號的微信生態,是
社交圈—支付圈—內容鏈接。
現在的抖音想超越微信的支付,幾乎不可能,但是隨著直播帶貨的助力,會形成特有的抖音商業圈。
所以抖音的電商內容,會不斷發展壯大,微信視頻號為主的內容,直播,會側重在為私域轉化,企業微信會是商家非常好的工具。
所以跟微信對比,你會發現,如果想直播帶貨,最好去做抖音,如果你做私域復購,可以選擇企業微信。
不同平臺不同的內容調性。不是你看到別人點贊多,你就去做,而是背后的邏輯,能不能變現?能持續做多久?你的資源支撐的住嗎?
其實抖音內容的本質,也就是社會的本質,中國古代老子,對于社會、國家、人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宇宙的本質闡述了5000字。
里面包羅萬象,本質都在里面,人類演繹了上萬年,基本上過去有的,現在還會有。就像一碗粥,只是換了碗,里面的粥加了添加劑。由農業社會變成了工業社會。
但是人終究要吃飯。
抖音內容也要跟著趨勢走,共同富裕,避免炫富,救死扶傷,懲強除惡,人性真善美…
打個比方,企業的抖音內容,為何很多企業老板現在打造好老板人設,看的人少了,因為太多泛濫了。
為何你拍的企業文化宣傳片沒人看,因為那是硬廣,打眼一看就是廣告,用戶討厭,平臺限流,平臺還指著你投抖加生存呢。
最后分享一個哲學的思考模型。
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靠哲學。可見,哲學也是一項重要的做內容的方法論。
打個比方,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最初的是什么?
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為何人能成為靈長類?
研究追根逐源,方能知曉萬物走向。
同樣的,抖音內容也應該用哲學來思考,說不定會找到適合你的內容體系。
今天就這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