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本事的人一般喜歡發什么朋友圈內容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說:
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
成熟的麥穗往往低著頭,人也一樣,有修養的人,懂得慎獨和自省,不成熟的人才喜歡高談闊論,掩蓋自己實力的欠缺。
當今社會,想了解一個人,朋友圈是最直接的途徑,從他們發布的內容,十有八九能推測出一個人的涵養、性格和當下的處境。
一般來說,越沒本事的人,才越喜歡發這4種朋友圈動態。
吹噓、炫耀自己的成就
真正有實力的人,往往眼界開闊,越讀書、越閱人,越能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們深知自己的不足,喜歡韜光養晦,不做無所謂的攀比,也不會到處吹捧自己的成就。
有些人則不同,有一點本事和成績,總是立刻“昭告天下”,發到朋友圈里,恨不得把自己的履歷刻在臉上,方便別人圍觀和贊賞;
鄭板橋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有個笑話說,一次作家聚會,一位男作家向旁人得意洋洋地吹噓,說自己在作家圈子里很有影響力,曾經出過不少暢銷書。
旁邊的女士說自己只出過一本書,男作家信心滿滿地問是什么,女作家淡然地回復了一句:《飄》。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不會沾沾自喜,因為他們本事大,內心足夠從容,不會輕易被外在的變化牽動情緒。
反而是“一瓶不滿半瓶晃”的人,喜歡到處刷存在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經常自以為是地發表對事情的看法
知乎上有個提問:
為什么書讀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圍的人?
有個高贊回答說:我認為是你想的太多,讀的不夠。
可能因為你讀的多了,認為自己越來越接近真理,但其實你越讀下去,就越會發現自己的渺小。
你會發現,高人并不是經常和你夸夸其談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會以平等的方式,認真地聽別人說話;
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容置疑地口吻,來標榜自己多么與眾不同,多么“獨具慧眼”。
朋友圈里有一種人,出了一條社會新聞,或是生活中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第一時間發表看法,這無可厚非;
可他們偏偏選擇以一種自視甚高的方式,武斷地評價周遭的一切。
例如,說有的家長不懂得教育,有的學生不知道學習方法和技巧,有的人不擅長經營戀愛和婚姻。
有人說,紅樓夢的魅力,不只在于作者知識面廣,文筆優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對他筆下的小人物,懷有一種悲憫;
而不是站在一個貴公子或者富小姐的角度,去俯視蕓蕓眾生,點評他們的不足和愚昧。
巴菲特曾提到過“卵巢彩票”,指的是有的人,因為天生“投胎”好,就擁有了很多先天資源和條件;
所以,一個有本事的人,會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的優越條件,在對待底層人們的“局限”時,請抱有一種悲憫,而不是隨意的輕視和點評。
麻煩或利用別人,幫自己“搞人設”
培根說:虛偽的人為智者所輕蔑,愚者所嘆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
生活中有些人,藏得很深;
他們喜歡展現給別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采用麻煩或利用別人,幫他們“搞人設”的方式。
學姐說,她有個女同事,時不時地就私下里用微信通知她,去朋友圈幫她點個贊;
學姐以為是“集贊”,合計著就是舉手之勞;
結果發現女同事讓她幫忙點的,就是平日里隨處可見的朋友圈;
女同事曾經告訴學姐,她認為有人給她點贊,說明自己的人緣還不錯。
學姐說,敢情自己幫她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虛假人設”。
沒本事的人,有的喜歡“趨炎附勢”,利用別人的名氣和幫扶,為自己打造“很厲害”的形象;
例如,經常和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品貴重、實力強的人,強行“扯上關系”;邀請對方和自己合影,給自己留言、點贊,然后秒發朋友圈,顯示自己能耐大,人脈廣,很受重視。
作家劉同說:
正是因為你沒有自我,所以別人的任何一點兒舉動都能夠影響你。你首先要讓一個強大的自我住在自己的心里。”
這樣的人,是錯把虛假的人脈和人設,當成了聊以安慰自己的調味劑。
經常發泄情緒,言辭激烈
一個成年人,要懂得調整和克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不分場合,不管不顧地任意發泄。
尤其在朋友圈里,你的情緒,可以被別人任意解讀;
雖然不應該讓別人的評價,左右自己的想法和決定;
但過多的暴露自己的情緒波動,容易影響別人對你的認識,從而錯失一些好的人和事;
或者被人抓住你的弱點,予以嘲諷和攻擊。
一個情緒不穩的人,其他人也不會想要親近,因為他們擔心,你的“負能量”會傷害到他。
在朋友圈里宣泄情緒,會讓愛你的人擔心,和你不熟的人對你敬而遠之,討厭你的人更加厭惡你。
所以,請為了保護自己,學會調整心態,不要在朋友圈里隨意吐槽。
END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