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上、下半場圖片介紹(現在做互聯網什么行業最好)
過去幾年,筆者因為從事智能制造領域咨詢工作,接觸了大大小小的制造業企業差不多有200多家,行業也是形形色色,衣食住行康養醫教。行業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中小制造企業也在不斷探索推進,誕生了許多新場景新概念新模式。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互聯網的上、下半場有啥聯系與區別?》
這幾年我們經常聽到,說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而上半場就是所謂的消費互聯網。那么這兩張網到底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呢?
以淘寶、京東、PDD、微信、抖音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平臺聚焦電商場景,實現了消費側供需信息的互聯互通。
而工業互聯網更多聚焦于工業場景,基本上是以企業級平臺為主,尚未形成具有行業壟斷性的大平臺。
消費互聯網基于移動互聯網和手機APP生態,解決了人聯網的問題,滿足了人的在線監測和實時溝通需求。
而工業互聯網的連接對象除了人更多的是物,如產品、設備、原材料、生產線、園區、建筑等物理實體,這些更多是由物聯網技術支撐,解決的更多是物理實體的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問題。
消費互聯網讓產品賣得更好,而工業互聯網是幫助大家把產品造得更好。這一點很好理解,企業的發展要首要關心的就是產品賣出去的問題。
消費互聯網關注流量。工業互聯網解決的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制造問題,更關心的是質量,這里的質量是個比較大的概念,不僅是產品的生產質量、還包括運營的質量、公司管理的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這些都需要系統的數據驅動和支撐。
消費互聯網在智能化的應用方面,因為有海量的消費者大數據作為養料,誕生了許許多多創新的商業智能應用,例如我們所熟知的 用戶畫像、 APP首頁千人千面、打車軟件的智能調度算法等等。
而工業互聯網在智能應用方面的場景更為復雜和多樣,每一項新技術結合每一個行業的具體應用場景,都會誕生出一個細分領域,例如近幾年比較火的機器視覺、數據挖掘、設備預測性維護(PHM)、知識圖譜…
消費互聯網把消費者( Customer)的產品需求與企業( Business)的生產能力連接了起來。而工業互聯網要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快速、柔性、高質量、制造( Manufacture)產品的問題,而這涉及到企業內的不同部門,以及上下游的供應鏈的管理。
而理想的模式下,如果一家企業的柔性制造能力特別強,能夠實現海量消費者的個性化訂單直達工廠,最快速地生產制造出產品,這樣也實現了大規模定制C2M。C2M這個話題后期可以專題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