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今,我們見證了一批知名互聯網平臺、科技產品、實體門店的死亡,有撐不下去的,有主動離開的,有被淘汰、被取代的,也有光榮下崗的……我們習慣了關注新產品、新現象,但如果去了解一款舊產品如何由盛轉衰,或許會發現更立體的時代縮影。

我們以2023年為時間范圍,在搜索引擎搜尋含有“退市”“停產”“停止服務”等關鍵詞,取前30頁結果,又在可信的新聞媒體進行查證,同時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紅書、大眾點評搜索相關關鍵詞,從顧客實地拍的關店通知書、離別氛圍來驗證大眾關切度。從中,篩選出以下在2023年“去世”的產品和公司。它們中,既有可以命名一個時代的大角色,也有些只在小圈子里聞名一時的“小人物”。我們希望為它們留下一些記錄。

今天,DT財經為你刊載這17則訃告(2023上半年版)。

iPod

2001年10月23日,發布

2023年5月10日,宣布停產

存活時間:21年

2001年,喬布斯在一次發布會上說出了著名的那句話,“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

在那時,很多人都不明白蘋果為什么要去生產一款“音樂播放器”?!秵滩妓箓鳌分袑懙?對于生產最高端電腦的蘋果公司而言,要生產MP3播放器,就如同法拉利宣布生產嬰兒手推車——而且在使用手推車之前還要在電腦上安裝程序(iTunes)。

然而,事后,這一行為被認為拯救了蘋果。iPod帶來了巨額的收入,更重要的是,“iPod+iTunes”的模式啟發了后來的“iPhone+Apple Music”。從此以后,人們的聽歌習慣也永遠改變了——在iPod之前,CD還占美國音樂收入的80%以上。

在iPod被宣布死亡之前,全球總計有4億臺iPod被售出。它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數字音樂播放器,同時售出的還有350億首歌曲。

分析成功的要素時,iPod之父Tony Fadell總結:“設計+硬件+軟件+App,隨后是內容。更重要的是,繼續發布價格更低的新產品,并加入新功能,這就是iPod成功的原因?!?/p>

從沒有人討厭的音樂入手,蘋果確實留下了討人喜歡的印象。有研究指出,iPod不僅是一種“上癮毒品”,還具有“暈輪效應”,它會使PC用戶轉向蘋果的其他產品,比如MacBook。

不過,iPod在風光后不久,就成了蘋果系列中一個有點尷尬的產品。這也導致它的臨終前奏開始得很早。在iPhone4發布后,手機已經可以在功能上完全取代iPod——到2023年,帶有標志性“點擊輪”的iPod Classic 被停產。三年后,iPod Shuffle和iPod Nano被淘汰,最后留存下來的只有第七代iPod Touch——一款和智能手機最為接近的iPod,直到2023年停產。

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Greg Joswiak在聲明中表示:“今天,iPod的精神仍然存在?!?/p>

對于很多年輕人,iPod確實沒有死。他們是被iPod/iPhone/iPad養大的一代人,聽著數字音樂長大。比起其他產品,iPod似乎更像是青蔥歲月的象征。市場上,它依然小范圍暢銷。在閑魚,未拆封的iPod標價往往幾倍于官方原價。在iPod宣布停產后的第二天,中國官方的所有存貨也迅速售罄。

在二手交易市場,圍繞iPod的買賣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一篇研究國內iPod二手實踐的論文中,記錄了人們仍然愿意購入iPod的各種理由:有些人購買二手iPod,是對早期技術生活的懷念,希望在“無情的數碼時代”獲得一點溫情;有些人會通過iPod里的舊歌單和陌生人交流音樂品味,對他們來說,這是收獲情感體驗和社會聯結的契機;而在中國語境下,一些人對iPod的懷舊,是對過去匱乏物質生活的補償,“小時候買不起的東西,現在想要滿足一下”。

IE瀏覽器

1995年8月16日,首次亮相

2023年6月15日,支持終止

存活時間:27年

1995年有幾件大事:Java語言推出、eBay、Amazon上線運營、中國的北京上海開通了接入互聯網的節點,一大批海歸、極客、商人即將改寫中國互聯網歷史。

以及,Internet Explorer1.0首次亮相。

在21世紀初,IE一度通過各種手段控制了95%的瀏覽器市場。之后的幾年里,不少人將會通過那個經典的藍色“E”標志,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

27年后,這個瀏覽器初代霸主落幕。

事實上,IE的葬歌已經唱了許多年。早在IE6.0之后,它就有長達4年沒有更新。那時候,很多網站都只能用IE打開,但它漏洞百出、網頁渲染拙劣、反應遲鈍,這激發了不少“IE去死”的呼聲,當時出現了一批“IE6.0死亡倒計時”“IE6.0葬禮”的網站。

在中國,因為盜版WindowsXP系統使用非常普遍,自帶的IE6成為一代人長久的互聯網記憶。即使到IE行將衰敗的2009年,全世界每十臺電腦中,依舊有一臺運行著8年前發布的IE6。因此,開發者不得不辟出大量的時間,來適應IE。

IE的故事就像攻打惡龍的英雄,最終卻成了惡龍一樣。從現在看,很長時間里使用廣泛但缺乏精心維護的IE,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互聯網的發展。

據YouTube前工程師Chris Zacharias披露,自己曾在2009年和同事一拍即合,決定偷偷發起一項“殺死IE6.0”的計劃。他們在YouTube網頁拉橫幅警告,稱IE6.0即將結束服務,建議所有用戶改用Chrome、Firefox、IE8、Opera。事后,IE6用戶占比迅速從18%迅速降到了10%,而他們并沒有受到懲罰,甚至Google的其他產品線上也出現了同樣的建議,讓用戶棄用IE6——因為業內有共識,這個瀏覽器“一直是網站開發工作中的禍根”。

就這樣,我們的主人公,實實在在地經歷了一場漫長、不怎么體面的社會性死亡。比如在2023年的一次營銷活動中,被想要打自嘲牌的微軟拿出來鞭尸,被稱為“令您愛恨交織的瀏覽器”(The Browser You Loved To Hate)。

到2023年,連微軟自己的員工都發文,讓大家“不要用IE了”。2023年,微軟新釋出的瀏覽器Edge終于換成基于谷歌的內核Chromium。

時至今日,IE的市場份額只有0.29%,其繼任者——Edge瀏覽器的份額則不到4%。IE的亡魂將只存在于Edge的“IE兼容模式”中。它的作用,更像是彌補自己過去的錯誤——用來加載一些年久失修、非IE不行的網站,比如各種考試的報名系統。

好在,IE壽終正寢的前夕,過去因為IE壟斷標準而阻滯市場發展的“禍根”終于得到重視。2023年3月,蘋果、Google、微軟和Mozilla提出合作,將制訂共通的瀏覽器標準。開發人員終于不必再考慮不同瀏覽器之間的兼容差異,就能同步頁面效果。

這或許可以告慰IE的在天之靈。

Kindle

2023年6月7日,進入中國

2023年6月30日,退出中國

存活時間:10年

當看到CD業務迅速被iPod取代,亞馬遜公司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立刻決定,必須將書籍也數字化,“就像蘋果控制音樂業務一樣”。

對于2007年的第一代Kindle,媒體也確實稱之為“閱讀界的iPod”。隨后,Kindle也像iPod一樣,攻下大片市場,成為電子閱讀器的代名詞。

在初代發布會上,貝佐斯介紹Kindle,“不是一個設備,而是一項服務”。據調研機構isuppli測算,一臺79美元的Kindle,制作成本為84.25美元。換言之,Kindle的模式是虧本賣硬件,靠服務和內容賺錢。

但這種模式在中國似乎行不通。

在中國,人們能夠很輕松地找到免費或低價的電子資源。相較而言,Kindle商店沒有什么價格優勢。另外,國家規定獨家電子書不能直接出版,Kindle也就失去了本來的出版優勢。

于是,和貝佐斯期待的不同,對很多中國人來說,Kindle無關Kindle商店,只是一個閱讀免費電子書的載體——閱讀舒適、拿起來輕便。

當然,從設備的意義看,Kindle在中國并非不受歡迎。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3年,Kindle占據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65%的份額,遠遠領先于小米的多看電紙書和掌閱科技的iReader——后兩者以10%的市場份額并列第二。但是,另一份數據顯示,只有8.4%的中國成年民眾傾向于“電子閱讀器閱讀”,更多人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45.6%),以及“在手機上閱讀”(30.5%)。

再加上,或許因為Kindle的功能相對單一,產品迭代慢,用戶的換新需求也一直不高。2023年,電子閱讀器的整體銷量下降了12.5%,跌至210萬臺,預計還會進一步下降。

2023年,閑魚在一年內成交了超過40萬臺閑置Kindle,根據推算,亞馬遜每賣出兩臺Kindle,就會有一臺出現在閑魚。2023年,閑魚評選出年度十大無用商品,Kindle作為“一種比較昂貴的泡面周邊”,高居榜單第三。

為電子書VS紙書爭論不休的時代仿佛已經過去,通過微博、知識付費、播客、有聲書、閱讀app、短視頻、各色娛樂節目獲取信息,更符合當下的習慣。

目前,在多抓魚上向平臺賣出一個Kindle Paperwhite2的2G版(2023年發售,是最早在中國亮相的Kindle,定價899元),最高只能拿到20元。

Airbnb

2023年8月,Airbnb正式宣布進駐中國;2023年11月,Airbnb中國成立

2023年7月30日,停止中國境內服務

存活時間:7年

幾乎從最早,Airbnb的野心就不止是做一個房屋短租平臺,而是要開發新的旅行方式,甚至拉近人和人的關系。而“家在四方”(Belong Anywhere),則是Airbnb試圖發揚的普適價值。

時任2023-2023年首席營銷官喬納森·米爾登霍爾曾經解釋,Airbnb本身的屬性已經包含了一個不安的元素——人們對陌生人的疑慮,但Airbnb想成為一個傳遞善意的平臺——給一個陌生人開門,歡迎ta的到來,把自己的床讓給ta。

但Airbnb曾委托民調公司YouGov在美、英、澳三國做了一次調查: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識的人大多都很友善;但有一半人認為,整個社會并不友善。

為了促成陌生人互信、讓人們相信世界充滿愛,Airbnb做過一些“傻呵呵”的事,比如制作一檔只播報正面新聞的新聞節目,報道諸如“一只救援犬成了另一只救援犬的導盲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一家頗具有理想主義氣質的公司。

在2023年,Airbnb準備在中國大展拳腳,當時的預測是,“2023年,中國會成為Airbnb最大的客源國”,“到2030年,中國會超過法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目的地國”。

但這一藍圖現在就要夭折。2023年一季度,Airbnb營收達15億美元,同比大漲70%。但中國大陸的住宿和體驗預訂通常只占Airbnb整體收入的1%左右,因為疫情又大受打擊。

中國Airbnb常被詬病不了解中國市場,比如早先不能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客戶想要投訴沒有24小時客服,只能寫郵件,平臺也遲遲不為房東提供管理工具。

在2023年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后,Airbnb在兩年內連續換了6任中國業務負責人,在2023年9月30日最后一任總裁卸任后,“中國總裁”一職空缺至今。

雅虎中國

1999年9月,進入中國

2023年2月28日,雅虎郵箱停止在中國大陸服務

存活時間:23年

在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后,馬云曾立下豪言壯語:“三年內,在中國,搜索就是雅虎,雅虎就是搜索?!?/p>

但因為雅虎出現內部矛盾、管理層“出昏招”等原因,這一宏圖偉業并未實現。而很多00后可能不會記得,雅虎曾是互聯網門戶網站的開創者,是全球第一的搜索門戶。在2000年代,雅虎一度占據中國搜索市場超過20%的份額。

這次,雅虎的離開很大程度是象征性的,因為早在2023年,雅虎已經陸續關閉在中國的主要服務,包括電子郵件、新聞、社區服務,并在兩年后關閉了在北京的研發中心。

QQ堂

2004年,開服

2023年4月20日,停止中國大陸運營

存活時間:16年

在休閑游戲QQ堂停運前一個月,每天都有人更新著停運倒計時,有人在B站上傳的QQ堂背景音樂合集也讓人回想起無數個吹著空調玩QQ堂的童年日子。說起4月20日停服前的最后幾分鐘,一些玩家說大家彼此達成默契,沒有互相傷害,有人擺出愛心隊形,有人互道著886直到系統提示斷鏈再也無法登錄,共同緬懷一段屬于第一代網絡原住民的共同記憶。

2004年底開服的QQ堂背靠著QQ超過3億的用戶基礎,憑借“社交+游戲”的模式,推出不久就收獲千萬級注冊用戶,同時在線人數一度突破了22萬人,更是在2005-2023年間舉辦過8屆“中華英雄爭霸賽”,成為騰訊日后發展成游戲巨頭的前奏。到后期,缺乏維護、外掛橫行的QQ堂才逐漸被遺忘。

不過,QQ堂與韓國Nexon公司開發的泡泡堂非常相似,被后者在2006年起訴,成為中國第一起網絡游戲跨國侵權案的主角。勝訴之后,騰訊沿襲了自己緊跟熱點、優化產品、再用流量優勢占領市場的方法論,用馬化騰的話說就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2023年,離別無疑是一個年度關鍵詞,篇幅所限,我們無法整理出所有離開我們的產品和企業,但就像討論死有助于理解生一樣,不論是影響力巨大的時代產品,還是一家曾陪伴我們數年的深夜酒吧,我們認為有些失去需要記錄,謹以此篇,向它們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