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大概需要 0.99 分鐘。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有這么一個疑問:互聯網還有未來嗎?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疑問呢?

很多人可能都感受到了,比如流量不好做,比如行業各種內卷,關鍵監管也嚴。

其實現在互聯網給人一個最大的變化有邊界了。

從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螞蟻金服監管,到涉及國家大數據安全的網約車,再到影響教育民生的互聯網教育,我們可以發現,整個互聯網環境是在逐漸收緊的。

監管開始給互聯網劃定一些邊界了,邊界之內的事,你可以干,但邊界之外的事,你不能干。

一開始,整個政策都是非常鼓勵「互聯網」的,包括之前的互聯網 +,比如互聯網 + 電商,互聯網 + 線下門店,互聯網 + 打車等等,這些東西,我們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創新的生產技術。

馬云早期的時候也說,淘寶就是「生產端的互聯網 + 零售」。

可以說,在 20 年之前,我們政策對互聯網行業都是非常鼓勵的,因為非常符合我們的發展思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但這幾年,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生產力了,他發展太快 ,數字資產增長太多了,甚至可以調配資源了。

比如淘寶可以對商家進行管控,滴滴可以給司機進行調配,美團可以控制騎手,但你要知道,調配資源是傳統政府擁有的權力。所以,監管「嚴」,有一部分原因是對權力邊界的約束。

2023 年,甚至是往后幾年,「管」一定是大方向,但監管者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雙方其實都在試探。

監管嚴是一方面,加上近期這些時候,經常聽到很多很多關于互聯網不好的信息,大家對互聯網也沒信心了,資本不投了,就業不找互聯網了。

于是很多人會問,互聯網還有未來么?是開始走下坡路了么?

我不覺得,在我看來,互聯網只是過了野蠻生長的紅利期了,處于一個相對平緩,但還在往上升的態勢。

沒以前那么好做,但不代表完全做不成了。具體怎么做,我會在今晚視頻號的八點一刻解答。八點一刻大家應該不陌生,是微信視頻號的官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