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年一度的中國500強名單正式揭曉。

其中,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2023年的“虧損之王”竟落到了快手頭上。

從榜單上來看,作為年度虧損最多的公司,快手在2023年的虧損額居然超過了780億。

虧損之王——快手

一年虧了780個億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茅臺一年的利潤是524億。也就是說,快手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虧掉了茅臺一年半的利潤。

《財富》榜單上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快手公司的財報。

凈虧損的確是780億,但這個數字只是紙面上的虧損,其中可能包括期權獎勵等“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在經過調整虧損凈額之后,快手在2023年真正的虧損額應該是188.52億元。

當然,這個數字也同樣不低。甚至可以說,快手如今是過得一年不如一年。

從2023年-2023年,其凈利潤為-10億元、-78.6億元、-188.5億元。

自2023年年初上市以后,快手非但沒有變得更賺錢,反而比2023年多虧了約109億元,虧損率同比增長了139.7%。

作為“中國短視頻第一股”,快手自2023年2月5日于港交所上市后,股價曾飆升到歷史最高點417.8港元,市值一度達到1.7萬港元。

也因為這個數字,快手曾一躍成為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的前五,僅次于騰訊、阿里、美團和拼多多。

可惜好景不長,巔峰過后的快手股價一路滑坡,上市僅半年股價便下跌80%,市值蒸發約1.4萬億港元。

直至今日,已經跌至85.25港幣。較最高點時,股價跌幅超過70%。

留不住用戶的快手

在中國的短視頻市場,一向都有“南抖音,北快手”的說法。

但如今,抖音卻逐漸成了快手不得不翻越的高山。

老對手抖音的日活早就到達6億,快手卻還在3億左右掙扎,足足少了一半。

不僅如此,背后還有虎視眈眈的微信視頻號,正在不斷地逼近。

而流量,似乎一直都是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誰擁有了更大的流量就意味能有更多變現的空間。

財報顯示,快手去年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441.7億元,同比增長66%。

可見,當存量市場來臨,圍繞流量獲取的競爭更加激烈,在推廣和廣告費用上,快手的開支明顯擴大。

具體劃分到每個用戶的獲客成本來看,快手每獲得一個日活用戶的營銷成本從2023年的299元,增長到2023年1013.91元,漲幅高達239.10%。

獲取流量、增加日活確實為變現提供了空間,但快手過于依賴營銷、廣告的投入,在平臺本身,卻很難找到一個出圈的代表。

從張同學到劉畊宏,抖音一輪又一輪的“造星”。但快手,除了靠真明星周杰倫以外,就只剩下一個辛巴。

但就連周杰倫這樣的天王級人物在快手不過只有3000萬的粉絲量,而從4月份開始在抖音爆紅的劉畊宏,其粉絲數量已經突破了7000萬。

足見,在如何吸引且留住用戶的營銷上,快手已經落后抖音一大截。主播及創作者的欠缺與流失,將會對用戶的基數產生重大影響。

不僅如此,二創視頻在短視頻領域同樣占據重要位置,平臺的內容對用戶留存也有一定影響。

但如今抖音與愛奇藝達成合作,微信視頻號背靠騰訊。

而快手卻只有還在“吃老本”的樂視與其合作,似乎又落后了一步。

如今短視頻行業滲透率已超過 90%,行業競爭加劇,用戶增速趨緩,若快手未能留住現有用戶、獲取新用戶,那么可能面臨用戶增長不及預期的風險,進而對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直播電商出現疲軟

在互聯網市場,用戶意味著流量,掌握了流量意味著有了更多變現空間。

而電商,則成了各大短時頻平臺流量變現的兵家必爭之地。

于是從2023年開始,短視頻平臺們熱火朝天地搞起了電商,快手當然也不例外。

快手的電商增長勢頭看起來非常猛,從財報上來看,2023年全年其他服務的收入達74億元,主要由電商推動,同比增長99.9%。

快手電商2023年全年交易總額(GMV)為6800億元,同比增長78.4%。

不過看似兇猛,作為快手老對手的抖音,GMV已經破了萬億。

另外,快手來自電商的收入還在環比下降。

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電商的收入為24億元,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電商收入下滑至19億元,減少20.8%。

看得出來,電商作為快手的增長引擎已經出現了疲軟的現象。

不僅如此,快手的直播業務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接地氣”和“土味視頻”是快手最為出圈的標簽,但也正因此,不少用戶對其有了“臟亂差”的印象。

盡管快手這些年一直致力于擺脫這種江湖氣,但始終沒能跨過這道坎。

快手頭部大主播辛巴丑聞不斷、“驢嫂平榮”因偷稅被罰6200萬,甚至還有主播因語言內容低俗、涉嫌傳播淫穢信息被行政拘留。

另外,針對直播亂象,相關部門已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對“打賞”必須實名制、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等規范管理。

這對快手的直播業務也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隨著短視頻、直播內容及電商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因產品質量、繳稅等問題而被處罰的事件不斷出現,電商等方面的新規也不斷發出,也增加了快手發展的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線上營銷成本高昂、直播業務風波不斷、電商行業開始疲軟,同時還有抖音、視頻號的前后夾擊,快手的日子并不安逸。

三大業務均不順利,也難怪快手坐上了“虧損之王”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