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旺季, “付費實習”成了一種現象。其中,這些“付費實習”的人中,有人是為了出國留學刷背景,有人則是為了進大廠攢經驗方便將來入職。而這也催生了幫找實習的黃牛,甚至試圖私下與招聘單位人員勾結,收取求職者上萬費用后再分成。“實習內推”在電商平臺也已成為一種商品。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付費實習”背后暗含灰色產業鏈,甚至某些行為已涉嫌犯罪。

發現

HR安排學生入職實習 中介按每人8000元付費

近日,某單位負責實習生簡歷篩選工作的楊潔(化名)向北京青年報記者爆料稱,她在招聘郵箱中發現了一條個人發來的廣告信息,其中提到對方的公司可以提供優質實習生,基本都具有知名高校留學背景,“如果成功輔導學生入職實習,可以每人次給您8000元的輔導費用。另外也有大量線上實踐培訓,求職輔導類的需求可以合作,預計可以增加年收入四五十萬”。

楊潔表示,這與她以往接觸到的分發招聘信息的方式并不一樣。不僅擔心人員簡歷造假,更擔心掉入陷阱。

溝通后楊潔得知,對方只通過個人朋友圈的方式發布招聘信息,“發崗位的時候是不會發公司名稱的,因為付費內推比較敏感,你安排一個實習生,可以給8000元推薦費用,有留學機構支付,學生收到offer或入職當天付款?!睂Ψ浇榻B,他們會根據招聘要求找合適的學生,報名之前會先發學生簡歷給招聘單位審核,通過之后他們跟學生簽約,招聘單位只需安排面試和入職即可。

調查

“羊毛”出在實習生身上 實習名額1萬多一個

北青報記者以找實習的名義與上述廣告發布者周風(化名)取得了聯系,“費用1.3萬左右,可以保證90%以上通過率”,他這樣保證道,會根據學生的專業、學歷、經歷等信息推薦“投遞”簡歷的公司,上海陽獅廣告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周風介紹稱,他們會為求職者提供業內老師的“一對一面試輔導”, “如果面試沒有通過,費用會全部退還”。投遞簡歷后,學生需經過招聘公司面試確定是否被錄取。在此過程中,求職者不可以指定想入職的公司,只能由機構決定。

在確認“面試輔導”的意愿后,他發來一份“實習內推協議”確定流程與步驟:實習生需先付20%的定金給該面試輔導機構,由該機構選擇合適的實習崗位進行簡歷投遞及面試輔導,待收到實習offer后付清剩余尾款。周風稱,“內推”進公司的實習生與其他實習生一樣享受正常的實習工資待遇,但不負責實習轉正。如果需要轉正,機構可以幫忙推薦有留用機會的公司,而最終是否轉正還需看自身表現,但費用也會相對更高,“全職要六七萬”。

他表示,如果實習生在內推過程中或內推成功入職三天之內因自身原因不能入職的,仍需向該公司支付總體費用的30%作為違約金。而入職三天之后被辭退或離職的,則不會退還任何費用。

在面對實習生的猶豫時,他不斷勸解道,“你現在實習一段,有相關經歷也有經驗了,將來找全職工作就有很大把握了”“我這邊已經推成功過很多個了”。對于高昂的費用,周風還透露,如果實習生能介紹同學成為客戶則還可以享受“返傭金”的優惠,每推薦一個客戶可以返2000元。

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協議中寫明實習為不走人事流程的,在以后的求職中,無論是實習還是全職工作,都可以在簡歷上寫上這份實習經歷,但申請的公司為頂尖外資公司、頂尖外資公司、頂尖外資行除外。

此外,北青報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詢發現,協議中提到的某教育公司成立于2023年06月,經營范圍包括:教育軟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文化藝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辦公用品、文具用品批發等。但因未在規定期限內公示年度報告,于2023年列入經營異常名錄。2023年6月因被吊銷營業執照,申請了注銷備案。

付費“內推”成生意 有店鋪月銷200單

實習作為大學生們走入社會之前的必要鍛煉,一部分人為了求職豐富履歷表,或者因申請出國留學的需要刷簡歷,不惜花費重金尋找名企的“內推”機會,有需求就有市場,在網絡平臺上既有求內推機會的,也有專門提供服務的店鋪。實習內推似乎已經成為一條灰色產業鏈。

北青報記者在電商平臺上以 “實習內推”為關鍵詞搜索,共得到4萬余條結果,這些在售商品往往描述為“互聯網大廠名企實習”“背景提升”“內推”等字樣,宣稱提供“四大名企內推”“保offer”、“1v1跟進”等服務,銷量最高的店鋪月售量超200個。雖然標注的價格基本在百元左右,但這并不是真實的價格。

北青報記者咨詢了銷量最高的這家店鋪客服,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經營業務主要包括各大廠及知名企業,如三大咨詢巨頭公司MBB(麥肯錫、貝恩咨詢公司和波士頓咨詢集團),四大,騰訊,阿里,寶潔,華興等的實習及全職,主要為留學、求職目標群體提供“背景提升”方案。

其內推實習分遠程和實地兩種,像字節、京東這樣的“大廠”,遠程實習在無工資的情況下,實習一個月需付費六七千元, “加一個月多2000元,也就是大概9000元兩個月”,并承諾“實習結束可收到錄取offer,實習證明、推薦信、背景調查”。而實地實習需要的條件相對較高,費用則在六千到一萬八千元。

工作人員極力推薦,最好先做遠程線上實習彌補經歷,因為“經驗少,根本別想去實地實習,如果沒有很好的學歷以及背景經驗,直接投遞簡歷幾乎沒有機會進大廠”。

追訪:

販賣焦慮成中介常用手段,“保offer”含金量受質疑

多位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的實習生表示,向求職實習生販賣焦慮是這類“內推中介”常用的手段之一。甚至有網友在網上吐槽稱,有些中介會通過PUA學生,讓花錢找工作找實習,“我是工作兩年后考的研究生,中介竟然說年紀大做什么實習生,交錢就能進知名奢侈品企業,一個月1.98萬、兩個月2.68萬”。

其實,除去高昂的費用,所謂的“保offer”背后,實習的含金量值得懷疑。在豆瓣“留學組”貼吧中,就有網友發帖勸阻稱,“絕對不要付費實習”,付費實習根本就是“浪費錢”等等。該網友表示自己曾花費3萬多元找中介安排了付費實習,但實習過程中發現實際工作內容與其所承諾的并不相符,“沒人管,工作天天摸魚”“真的什么也沒學到”。另一位網友直接點明:“不要買培訓付費培訓班,不要買付費課程,他們只想賺錢”。

有留學機構人士認為,花錢去一些大的廠牌去實習的,對每個人的性價比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果這個費用需要省吃儉用換來的就沒必要了。實習不是第一順位的東西,是排在績點、雅思、文書等之后的。甚至有一個合理明確的職業規劃都要比實習本身有用。

風險

私下收錢招聘者涉嫌犯罪 實習生會被辭退

楊潔介紹,很多時候實習生招聘工作都是部門單獨組織和操作的,這種交易是存在一定暗箱操作空間的。但是,真收了這個錢,會不會涉嫌犯罪?其中又暗含什么風險呢?

對此,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晶璞向北青報記者解釋,《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教高函〔2023〕12號)規定,高校應當會同實習單位共同組織實施學生實習,嚴禁委托中介機構或者個人代為組織和管理學生實習工作,實習企業也不得違規向學生收取費用,不得扣押學生財物和證件?!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根據上述規定,無論是在校生實習還是畢業后正式入職,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都不得向實習生或勞動者收取費用。求職人員在實習期或試用期被要求繳納相應費用的,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以維護自身權益。如果招聘單位或單位的工作人員為了收取費用而與中介機構合謀提供虛假的實習崗位或實習信息,則存在欺騙和誘導行為,涉嫌合同詐騙罪。

趙晶璞還表示,如果中介或者黃牛收取費用后向求職者提供相應勞動技能提升的培訓等,且該種培訓服務并未超出其合法營業范圍,則屬于正常的經營行為。若只是以付費實習的名義提供不實甚至是虛假信息的,也屬于欺騙和有效行為,同樣涉嫌合同詐騙罪。

她提醒,求職者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實習職位本身的真實與否的風險,如果職位虛假則求職者所需要的實習經歷也就不能保證真實。即便職位真實,若因HR或單位其他員工私自收費的情況被單位發現,則存在因招聘本身違反公司制度,從而將實習生辭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