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蘋果公司用一部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此后,由iPhone開創的多點觸控液晶直屏,一直主導著智能手機的形態。盡管后來者常以“超越蘋果”為目標,但在直屏的基礎結構下,他們想要實現突破性的創新變得困難異常。

直到折疊屏的出現,國產手機品牌看到了超越蘋果的可能。

一方面,新的硬件架構就意味著新的起跑線,包括蘋果在內的所有手機品牌,某種程度上都將重新開始競爭。

另一方面,在堆料內卷的直屏時代中,折疊屏成為國產手機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差異化武器。

2023年以來,幾乎所有的主流國產手機品牌,都紛紛推出了旗下的折疊屏手機。根據市調機構Omdia的數據,2023年折疊屏手機的全年出貨量達到了900萬臺,實現309%年同比增長。

不過,從市場份額來看,折疊屏手機截至今年上半年占整體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只有1%,遠談不上主流。

“自折疊屏這個品類開創以來,一直面臨著一個靈魂拷問:只是科技酷玩,還是做到真正實用好用呢?”小米創始人雷軍表示,整個業界在折疊屏上下了巨大的功夫,折疊屏手機整體可用性得到大幅提升,但離真正的實用,還剩下最后一個大問題:厚重。

打通折疊屏的最后一公里

8月11日,小米推出了旗下第二款折疊屏手機——Xiaomi MIX Fold 2。這款產品展開的厚度只有5.4mm。小米稱,這是折疊屏手機一次跨越式進步。

直屏手機時代,廠商通過各種努力讓手機變得輕薄。這也讓用戶習慣了輕薄的手機。折疊屏手機受制于特殊的形態,在厚度和重量上天然無法與直屏手機相比。因此,盡管在形態上讓人眼前一亮,但厚重的機身對便攜性和易用性的影響,仍然讓用戶體驗堵在了“最后一公里”。

因此,從折疊屏手機誕生開始,改善屏幕素質和優化機身厚度,一直是業界主攻的兩個方向——手機能否實現折疊,取決于屏幕是否具有柔性;折疊屏手機是否便攜,則取決于機身是否足夠輕薄。

隨著面板領域的技術不斷成熟,折疊屏的實用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常見的折痕問題基本被解決。但是,如何讓折疊屏手機變得更輕薄,擁有“直板手感,折疊體驗”,是所有手機廠商此前面臨的最難問題。

現在,MIX Fold 2給出了解決方案。

MIX Fold 2折疊狀態下的厚度為11.2mm。相比之下,同類產品三星Galaxy Z Fold3的厚度為14.4mm-16mm;華為Mate X2則為14.7mm。

如果將其與直板機相比,iPhone13 pro max的厚度為7.65mm,加上保護殼,則與MIX Fold 2折疊狀態的厚度相當。

也就是說,MIX Fold 2近乎實現了直板手機的手感。而在展開狀態下,5.4mm的機身厚度,也是目前折疊屏手機能夠達到的輕薄極限。

為了實現這一點,小米這次直接從底層硬件做出了改變。

除了柔性屏,實現手機可折疊的關鍵零部件還包括蓋板和鉸鏈。鉸鏈的不同設計,影響著折疊屏手機在翻轉時的手感、屏幕折痕以及折疊狀態下的整機厚度。

東方財富證券的研報顯示,對比U型鉸鏈和水滴型鉸鏈可以發現, 在同等機身厚度限制下,水滴型鉸鏈提供了更多空間容納折疊后的屏幕,從而提高了彎折半徑降低了屏幕所受應力,對控制折痕有顯著幫助,同時還實現了機身無縫閉合提高了系統穩定性,這都是U型鉸鏈設計難以實現的。

功能提升來自水滴型鉸鏈更復雜的結構。通過多軸轉動取代U型設計的單軸轉動,水滴型鉸鏈降低了軸體承受的力度,從而在保證壽命的前提下縮小軸體,騰出更多空間給屏幕。

在此基礎上,MIX Fold 2將水滴型鉸鏈結構進一步優化,打造了第三代轉軸技術“微水滴形態轉軸”。這種轉軸采用定制的小型化旋轉鉸鏈,彎折半徑更小,并且屏幕模組也更薄,再加上一體化零焊接的碳纖維雙翼浮板,MIX Fold2的轉軸高度集成,零件數量也減少到僅有 87 個,實現了相更輕更薄的轉軸設計。

此外,MIX Fold2轉軸兩側機身則利用空間堆疊技術,將部分組件采用疊放,并大量利用轉軸兩側隱藏空間放置軟板,實現了 20% 空間利用率提升,最終得以呈現 5.4mm 純平設計與均衡配重。

體驗為王,全面迭代

任何一個新形態的產品要進入主流時代,最終決定因素都是能否帶給用戶超越以往的使用體驗。除了手機形態的升級,MIX Fold 2在產品體驗上也向主流時代邁進了一大步。

首先是內外屏的一致性。

此前上市的折疊屏手機,內外屏的素質往往難以保持一致。一方面,為滿足內屏打開后的尺寸,外屏比例不得不有所妥協。另一方面,為滿足續航的要求,往往會在內屏的顯示效果上有所保留。

MIX Fold 2則既最大限度的適應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又實現了內外屏體驗的一致。

它的外屏為21:9的經典比例設計,6.56″ 的大小也是直屏手機的主流尺寸。內屏則為一塊 8.02 英寸的三星 Eco2 OLED 屏幕。同時,兩塊屏幕都支持 120Hz 刷新率、專業原色屏校準、1000nit 全屏亮度以及杜比視界支持,在觀感上保持了一致。

首次在折疊屏中使用的Eco2 OLED,則改進了屏幕亮度和功耗。測試表明,MIX Fold 2內屏的光線透過率提升高達 33%,在相同功耗下能達到的亮度更高。而在同亮度下,功耗能夠降低 25%。這也是MIX Fold 2內屏也能實現1000nit全屏亮度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操作系統的大屏體驗。

大部分折疊屏手機,從小屏到大屏的切換都采用了比較簡單的方式,而這往往會帶來內外屏使用體驗的割裂。MIX Fold2則從三個方面對MIUI進行了專門針對大屏的優化。

系統界面方面,MIX Fold2外屏采用4X6的主流布局,內屏打開后自動改為8X6的布局。這樣的設計,使內屏的顯示效果不是在外屏基礎上簡單拉伸,而是獲得增量信息,從而可以真正發揮作用。

應用界面方面,MIX Fold2的系統應用和第三方應用都重新設計了界面,用戶可以在不同窗口下保持體驗統一。MIX Fold2的系統應用,都針對大屏做了適配。同時,它還對4000多款第三方應用進行重新適配,無論平行窗口、全屏應用還是其他比例,都可以在折疊屏專區快速切換。

人機交互方面,MIX Fold2為改善用戶體驗做了大量細節的優化。比如,系統會根據不同應用的適配情況自動切換顯示比例,用戶可以通過三指滑動,支持多窗口操作和小窗貼邊等。

此外,小米與徠卡的合作,在MIX Fold2上也繼續得到體現。徠卡認證 Summicron 鏡頭、「徠卡經典」和「徠卡生動」兩種畫質選擇、Cyberfocus萬物追焦影像算法等,使這款產品的影像能力延續了小米的基因。折疊屏上不多見的大面積 VC 均熱板、電池蓋內側3715mm2 的第二代氮化硼散熱膜,也都讓MIX Fold2的使用體驗得以優化。

綜合來看,MIX Fold 2可以說徹底顛覆了小米上一代折疊屏產品給大家的印象。從使用體驗來看,在重量、厚度、內外屏一致性、功耗、系統界面等諸多方面,和市場上其他折疊屏產品相比,MIX Fold 2也近乎領先了一個時代。

小米高端化戰略“沖頂”

折疊屏手機相對于直屏手機的變化,不僅在于硬件層面的“折疊”和更大的屏幕,更體現在新形態所帶來的更好的用戶使用體驗。經過兩年多的市場培育期,廠商和用戶都將折疊屏視為高端市場的代表性產品。隨著廠商技術能力的成熟,折疊屏也到了進入主流時代的門口。小米MIX Fold2的上市,無疑為折疊屏進入主流時代完成了臨門一腳。

如果說此前12S系列的成功,是小米在高端市場的一次大躍進,那么此次MIX Fold 2的推出,則代表小米在高端市場引領能力的增強。

從小米10系列到小米12S系列,再到MIX Fold 2,小米兩年多的時間里,累計已發布四代高端旗艦。在這個過程中,從的影像能力、折疊屏技術等能力的突破,到移動影像新戰略“超越人眼、感知人心”、“性能領先,體驗優先”的思路轉變,小米的高端化從能力到戰略可以說是持續演進。

2023年2月,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高端化戰略研討會上明確了: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會堅定不移執行高端化戰略。據第三方數據,2023年一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定價人民幣4000元至6000元價格段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位列安卓智能手機廠商第一。這也表明,小米在高端市場已經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隨著MIX Fold 2帶領折疊屏手機進入主流時代,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也將在戰略進攻的新階段持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