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電子時報今日報道,今年以來,PC、手機與電視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大減,導致整個供應鏈堆積了大量庫存。因此,許多廠商開始向上游供應商削減訂單,直至影響到晶圓代工商。

有 IC 設計業者表示,盡管最近上下游供應鏈陸續釋出去不少庫存,但目前還沒有到最壞的情況,廠商們想要重整回升的難度還比較高。該人士表示,預估第 4 季度因客戶延后拉貨與砍單,晶圓代工訂單將持續縮減。并且砍單將主要針對非長期合作的晶圓代工廠商,如 GlobalFoundries (GF)、力積電等。

該 IC 設計業者表示,在 2023 年下半年,許多上游廠商認為供不應求的市場將持續到 2023 年底,為了保證商品供應,這些上游廠商預定了大量訂單。然而市場需求突然大減,導致上游廠商在今年第二季度堆積了大量庫存。為了緩解庫存,這些廠商開始跟晶圓代工商重新商議訂單量,甚至直接違約。

此外,本次砍單沒有波及到臺積電,這主要是因為許多上游廠商擔心砍掉臺積電的訂單后,難以再獲得臺積電代工。目前,臺積電 7 納米以下先進工藝制程產能利用率仍高達 90%,而 22/28 納米等成熟工藝制程一直保持著供不應求的狀態。

IT之家了解到,臺積電于 8 月 10 日發布了 2023 年 7 月營收報告。報告顯示 7 月臺積電合并營收約為 1867.63 億元新臺幣(約 420.22 億元人民幣),環比增 6.2%,再創歷史新高。此外,臺積電預估第 3 季合并營收介于 198~206 億美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