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創業的國家政策有哪些(解讀國家對創業的優惠)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對青年就業創業工作作出部署。關于找工作、找實習、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有哪些好消息?一起來看!
就業崗位更多
擴大市場化就業規模
持續推進“5020”“三請三回”“三企入贛”等行動,力爭今年全省新引進百億級項目10個,“5020”項目180個左右,擴容產業就業基本盤。
推動國資委監管企業系統梳理匯總今后3年崗位用人用工需求,科學統籌計劃招聘招工,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崗位比例不低于40%。
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對在本省行政區域注冊的新吸納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企業,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
對招用畢業時間為2023年1-12月且取得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并參加失業保險的企業,按每人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擴崗補助與吸納就業補貼不重復享受,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中小微企業和家庭服務業企業,給予最長不超過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拓寬基層就業空間
推動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推廣“定點招生、定向培養、保障就業”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社區專職工作崗位出現空缺要優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數量專門招用高校畢業生。
每年招募300名以上大學生志愿者開展西部計劃志愿服務,在省內高校招募研究生,組建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赴中西部地區開展支教志愿服務。
全省每年從鄉鎮公務員考錄計劃中拿出10%-15%的崗位面向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定向考錄和招聘。
對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高定工資等政策,對其中招聘為事業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可按規定提前轉正定級。
對在養老服務機構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入職獎勵或補貼。
將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當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圍,對符合條件的提供住房、醫療、落戶等支持。
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
全省兩年內完成鄉鎮空余編制公務員招錄工作,采取單獨劃定筆試最低合格線等方式,適當降低艱苦邊遠地區公務員招錄門檻。
深化落實基層法官檢察官助理規范便捷招錄機制,在全省四級聯考中允許艱苦邊遠地區拿出部分崗位面向本地戶籍或生源招考,暢通政法專業高校畢業生進入基層司法機關就業渠道。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在2023年12月31日前可實施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
擴大就業見習崗位規模
落實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全省募集就業見習崗位不少于3萬個。
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政府投資項目、科研項目等設立見習崗位,對吸納見習對象參加就業見習,并支付見習期間基本生活費、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見習單位,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
見習補貼標準提高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見習單位在2023年12月31日前與見習人員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且見習期滿1個月但未滿約定期限的,給予見習單位剩余期限見習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或用人單位為見習人員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提高見習保障水平。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實習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加項目研究的,視同基層工作經歷,自報到之日起算。
創業支持來了
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對畢業年度參加創業培訓的高校畢業生,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
政府投資開發的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創業載體要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提供。
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首次創辦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在校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其中,對2023年12月31日前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從事個體經營業務穩定經營滿6個月且未在其他渠道就業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由當地財政一次性發放5000-10000元不等的就業創業補貼資金。
經金融機構確認,對高校畢業生個人10萬元及以下的創業擔保貸款免除反擔保;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個人最高貸款額度提高到30萬元;對還款積極、帶動就業能力強、創業項目好的借款個人和小微企業,可提供最高3輪的創業擔保貸款扶持。
加大高校畢業生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對2023年新簽訂借款合同(含續貸新發放)的高校畢業生個人貸款,自貸款發放日向后12個月,原需個人承擔的利息予以免除。持有《就業創業證》的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144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相關稅費,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5年12月31日。
組織舉辦全省雙創活動周。實施“贛才慧創鶴舞贛鄱”女性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計劃。
就業服務不斷線
精準化開展困難幫扶
對脫貧家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和長期失業高校畢業生,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開展精準幫扶,為每人至少提供3-5個就業崗位信息,優先組織參加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及時兌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實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面向低收入家庭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結對幫扶,每名教師團干部結對幫扶3-5名低收入家庭學生,每年幫扶不少于5000名低收入家庭畢業生實現就業。
開展2023-2024年江西省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實贛有位來”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將符合條件的殘疾高校畢業生納入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范圍。
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延期還款、減免利息政策,對2023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的借款學生2023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予以免除,貸款本金經借款學生自主申請,可延期1年償還。
優化招聘服務
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歸集機制,重點涵蓋我省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和“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招用工信息,機關事業單位、基層服務、重大專項人員調配等公共部門崗位,以及科研助理、實習見習等崗位。
開展“24365”校園招聘、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活動、“千校萬崗”、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等系列專項活動。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高校聯合舉辦的大型(參會用人單位不少于400家)、中型(參會用人單位不少于200家)、小型(參會用人單位不少于100家)線下招聘活動,可分別按照15萬元、10萬元、6萬元進行補助。
加強就業指導服務
多種形式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積極的就業觀、擇業觀,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鼓勵畢業生積極投身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基層就業創業,鼓勵引導更多畢業生留贛就業。
打造一批大學生就業指導名師、優秀職業指導師、優秀就業指導課程和教材。
高校按1∶500比例配齊配強就業指導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可參加相關職稱評審。
不斷線做好離校服務
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對有就業意愿的,至少免費提供1次專業化職業指導、3次有針對性崗位推薦、1次職業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對有創業意愿的,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場地支持等全要素創業服務;對暫時就業意愿不高的,組織參與職業體驗活動,提升求職就業能力和積極性。
強化就業權益維護
開展聯合執法,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售賣簡歷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治理付費實習、濫用試用期、拖欠試用期工資等違規行為。
對存在就業歧視、欺詐等問題的用人單位,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及時向高校畢業生發布警示提醒,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納入公共就業招聘平臺黑名單。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