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的人永遠閑不下來,熱愛登山、潛水的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在今天舉行的2023浦江創新論壇·創新創業論壇上表示,他將再次成為一名創業者,目標“碳中和社區”。

“雙碳”目標將引起廣泛的經濟社會變革

2023年9月,中國向世界作出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在2060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黃震在論壇上表示,我國確定的“雙碳”目標會引起一場廣泛的經濟社會變革,它會改變我們的能源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

中科院院士黃震

黃震分享了他思考的“雙碳”目標會給社會帶來的三點變化:

一是新能源會從從屬能源變成主體能源。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依存度高,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將會解決困擾我國的能源問題,重構我們的能源體系。

二是化石能源將從主體能源變為保障性能源。化石能源通過碳封存、碳捕捉等技術,也能實現零碳排放。

三是再電氣化成為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所謂再電氣化,是指對傳統電氣化進行全面升級,實現以電代油、以電代氣,這對電力存儲、智能電網、虛擬電網提出了新挑戰。

“碳中和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將引發數百萬億投資與產業機遇,一批新技術、新行業、新商業模式也將誕生,誰在零碳技術創新占據領先,誰就是新賽道上的領跑者,誰跑不動,誰就將凋敝滅亡。”黃震說。

創業“老鳥”不懼“歸零”再出發

從中嗅到巨大機會的還有王石。“黃院士剛才講,低碳技術孕育著數百萬億元的國內市場,我估計是在400萬億元以上。”他坦言。

王石表示,早在20年前,他就關注綠色低碳技術,并積累了大量人脈和資源,這成為了他如今再創業的“底氣”。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

黃震給出了推動雙碳發展的“鐵三角”,分別是政策、科技和投資,其中投資這一項是今年參加浦江創新論壇的多位嘉賓提到的。比如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就表示,要加倍鼓勵創新者,讓讓有前景的技術盡快成果轉化。

據介紹,王石在籌建的兩個綠色碳中和基金,一個規模50億元,另一個規模15億元。他還發起了香港交易所SPAC上市公司,以碳中和企業為合并標的,目前已通過聆訊。

碳中和社區“蜜蜂采蜜,蝴蝶飛舞”

上海是王石再創業項目“碳中和社區”的第一選址地,不過受疫情影響,最終第一批項目落戶深圳。項目已于今年6月開工,分兩個片區:一個是靠海邊的居住區,共407戶,有居民1000人左右;另一個占地6.2公頃,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2500人在此辦公或學習。

這兩個物理空間不連在一起的項目,利用“虛擬電廠”技術。“虛擬電廠”是滿足可再生能源波動發電的一種需要,它依托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提供“彈性”電力,為配電網和輸電網提供管理和輔助服務。

深圳“碳中和社區”一期改造項目的面積為1.6萬平方米。微電網采用數字化智慧控制系統,產生的“綠電”供應比例達到85%。預計2023年二期改造完成后,將實現100%“綠電”覆蓋。據測算,一期改造項目將使建筑的綜合節能率達到85%。

王石告訴聽眾,整個社區的綠化率為75%,“蜜蜂采蜜,蝴蝶飛舞,生機盎然”。社區綠化的改造目標,是實現屋頂花園里生物物種的本地化。花園的土壤肥料來自小區的有機質垃圾,通過循環利用,保證有機質垃圾零廢棄。

王石還寄語創業者,不確定性會帶來各種可能,要堅定信念和決心,相信自己,相信未來會因你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