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內部兵法有什么特點(解密百度內部兵法)
“百度擁有‘昨天’(搜索)和‘明天’(AI),就是沒有‘今天’。”這是曾經唱衰百度的人時常發出的聲音。
事實真的如此嗎?
8月30日,百度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296.47億元,歸屬百度的凈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達到55.41億元,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43%,超市場預期。
從財報能看出,在移動數字化的基本盤中,得益于百度移動生態大力推進服務化戰略,百度APP的用戶也在持續增長,百度App月活躍用戶數達到6.28億,同比增長8%,日登錄用戶占比84%。
近兩年,百度的移動生態形成了多元變現模型,除廣告業務,還通過網盤、電商等業務,實現會員、打賞、交易、商單等多元化收入,這使得百度的現金流業務仍保持昂揚態勢,繼續謀求高效變現,依然能為百度成長持續供血。
除了移動生態領域的基本盤,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在智能云和智能駕駛領域的業務,已經成為百度的新增長力量。
其中,百度智能云業務增速與健康度平衡發展,營收同比增長31%,并連續6次位列AI云提供商的第一名;智能駕駛業務上,蘿卜快跑在第二季度提供了28.7萬次出行服務,坐穩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
百度智能云連續六次在AI Cloud市場排名第一
如今,如何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中尋找長期價值,成了首要任務。百度的穩健發展,或許能給行業帶來一些啟示。
提前布防,贏得AI生態大考
比爾蓋茨曾說過,“多數人容易高估兩年內發生的變化,但是會低估十年內發生的變化。”
近兩年,云計算、智能AI、智能汽車領域迎來大爆發,很多互聯網企業剛開始入局的時候,卻發現百度早已調整好業務攻略,進入智能時代的下一階段。
從財報看,百度的營收結構正發生變化:廣告收入占比正在下降,智能云和智能駕駛業務收入占比呈上升趨勢。
以搜索引擎發家的百度,如今完成了從AI、云計算、智能硬件及智能汽車的全棧布局,百度能贏得AI生態大考的內核,是其堅守技術信仰而非流量信仰。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AI業務的科技互聯網公司,百度對技術的死磕,堪稱一場馬拉松。
在底層設施層面,百度大腦作為百度AI布局的第一步棋,從2010年初具雛形,到2023年的百度大腦 7.0,對外開放了 330 多項 AI 能力,日調用量突破 1 萬億次,進一步釋放百度 AI 能力與價值。
在算法領域,自2023年百度飛槳開源,成為國內最早開源的深度學習底層框架,讓中國的人工智能開發者可以擺脫對于國外同類產品的依賴,到現在飛槳開發者社區匯聚了477萬開發者,服務18萬家企業,創建56萬個模型,這中間經歷了6年的技術死磕。
自動駕駛方面,百度早在2023年開始布局,Apollo成為全球最大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生態。在Navigant Research的報告中,百度與Waymo、Cruise、福特并列為四大“領導者”,可以說百度一家公司,拉高了我國整體的技術實力。
從專利數據上看,截至2023年4月,百度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超過2.2萬件,其中,中國專利申請量超過1.6萬件,中國授權專利超過4600件。根據2023年相關報告,百度AI專利質量位列第一,深度學習專利申請量、自動駕駛專利族數量均排名全球領先。
這一切,也都在百度的財務數據中留下了明顯的痕跡。
2023年二季度,百度研發費用支出連續7個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20%。近年來甚至超過了華為。縱觀全球,在研發投入上達到相近占比的互聯網頭部企業,只有谷歌和Facebook。
除了錢的投入,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死磕,已經從底層技術、算法、算力、應用與產品,擴展到了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構建的生態培養上,截止目前,百度已經培養超過200萬AI人才。
正是因為用了十幾年提前布防,通過技術投入把業務做深做厚,在科技互聯網公司在行業下行期,百度才有了抵御短期風險,穩固長期價值,尋求新的增長可能性。
商業深耕,建立增長新引擎
布局越早,爭議越大。
在智能技術發展的前半程,百度面臨最大的質疑是,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燒錢到底能燃燒出個科技奇跡,還是最后會燒著自己?
從財報結構來看,業務的排序呈現為:智能云、智能駕駛及智能助手、移動生態。
智能云、智能駕駛在財報中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移動生態最后展現,更強化其作為基石的角色。
這樣的調整預示著,深耕商業多年的百度已經開啟多引擎增長的格局。
1.智能云進入快車道,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近兩年,由于線上辦公和遠程工作學習、商務的需求增加,熱衷于數字化轉型的傳統企業數量激增,云服務的需求量變大,智能云也隨之進入快車道。
Canalys今年新發布的《中國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服務市場規模約27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5%。由百度智能云、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組成的“中國四朵云”占據80%的中國云計算市場,穩居主導地位。
在四朵云中,百度憑借AI技術已經是個不容忽視的主要玩家,根據IDC數據顯示,百度智能云連續6次位居AI公有云服務廠商第一名,
這個數據背后,是百度智能云在金融、制造、醫療、工業、能源等領域的成功落地。
在交通領域,百度ACE智能交通合同價值均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在金融領域,和浦發銀行攜手打造的數字理財專家“小浦”,2023年累計促活客戶上千萬人次,累計理財產品銷售額上百億。
云服務的成功商業落地,也意味著百度智能云業務正駛入高速增長通道。
從長期來看,作為新的增長曲線,百度智能云任重道遠。
2.AI為核心的前沿業務,實現商業變革
從財報來看,百度智能駕駛已經接近商業化拐點。
據億歐數據統計,單在2023年,中國自動駕駛領域共發生投資事件107起,累計金額達575億元,自動駕駛產業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在熱鬧的環境中,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一騎絕塵。
百度Apollo的測試車隊規模已經達到500輛的級別,收獲了4300余項專利,測試總里程超過3200萬公里;
Apollo已經通過高精地圖、自主泊車等汽車智能化服務賦能全球數十家汽車制造商;
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到今年第二季度已經提供了超過100萬次訂單服務,穩坐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
百度RT6的發布和全無人商業化運營,實現了運營成本大幅度降低,成為蘿卜快跑商業模式加速擴張的關鍵一步。
百度業績能平穩發展,除了智能云,以智能駕駛、小度、生物計算、AI芯片等在內的長遠關鍵業務作為第三增長曲線,也功不可沒。
比如,小度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音箱出貨量中再次排名第一,以此為核心的軟硬一體賽道,也為百度創造更大增長空間。
超級生態,百度的長期核武器
百度的第三個關鍵詞,也是財報中露出的最重要的信號,更是下一個10年百度的超級武器:即互聯互通的超級生態。
這個關鍵詞,不僅是百度的超級武器,也是百度已經從“搜索引擎”,進化為“AI引擎”的標志。
首先,百度的AI生態已然形成。
回顧百度的AI發展歷史,百度靠著先發優勢快人一步,又通過狠投入快速補強短板,形成自己的AI生態。
從底層支撐性基礎技術,到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百度打造了一個全新的AI引擎。對內可以反哺已有的業務,如搜索、地圖、智能家居、自動駕駛;對外能在不同的應用場景輸出智能,如智能教育、金融、醫療、交通等。
例如,百度率先提出了“ABC”戰略,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融合在一起,將視覺、語音、語義理解等擅長的AI能力,把云計算服務帶到了企業級市場,讓技術融合產生1+1>2的力量。
百度AI全景圖。來源:公司資料,中信證券
最根本的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無論是人還是技術,百度已經有了話語權,這是個護城河般的基因,很值錢!
其次,智能時代,百度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AI業務的科技互聯網公司,百度以自己的技術能力,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在交通領域,百度ACE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已經被51個城市采用,覆蓋范圍較一個季度前的35個城市持續提升;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在工業領域,百度基于AI技術優勢,可以幫助企業算清楚數字化的投入產出比,專注客戶生產效率和質量提升。
百度AI的發展路徑已經非常清晰:
通過長達10年的投入,建設AI基礎設施,強化AI技術優勢,幫助更多企業降本提效的同時,自身也獲得商業回報。
如今,中國的互聯網大廠們都被流量所主導,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業務進展態勢良好、技術價值不斷落地的當下,百度給互聯網企業的下半場,開了個好頭。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