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活的沒有生活質量了,真的到不如早一點斷了那口氣。我的媽70多歲,身體好好的。突發心梗里去,著實讓人心痛。我姨卻說你媽這樣走了也好,自己一點都不受罪也不連累兒女。不像我一樣那么多年一直受罪。我有鄰居的媽媽更是奇怪,從50多歲老年癡呆,不知道吃喝拉撒。早先兒女們說最多能活個五六年。沒有想到十五六年了她還活著。兒女們伺候的夠夠的。大家好幾年都毫不避諱的盼著她死她就是不死。好幾次醫院都讓拉回家準備后事,沒想到回到家給她喝口水她又活了。因為伺候這個老母親,搞得影響兒女出門賺錢。搞得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我的意見是,能自理有生活質量的可以多活幾年,活多大年齡兒孫都不會嫌煩的。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活的沒有生活質量了到不如早一點里去

母親前不久突發心梗去世,葬禮上,頭發斑白的舅舅突然這樣說道:她這樣走也好的。我不解,眾人也不解,舅舅解釋說:咱們大哥七十八歲住養老院,住了八年,加上中風但癡呆不厲害的前兩年,總共十年,你說他這十年里又活著了什么?也沒勁啊,自己一樣也不懂,吃飯穿衣睡覺樣樣人服侍,大便小便不能自理,一不留神,大便小便弄褲子上,弄床上,一塌糊涂,護工都下不了手。幸虧xx(他女兒)有錢,幫護工開雙份工資。我想想老大要能自己作主的話,一定也會說不要那么高壽的。也只要像你媽那樣,前一會兒在別人家聊天,后一會兒回到家就走了。我以后也希望和你媽一樣,不知道有沒有這福份……現在回到題主的話題,老年人身體硬朗,生活自理,高壽是福

凌晨4點,56歲的女子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咱媽去世了,你們趕緊過來吧!” 妹妹百思不解,母親前一天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她急忙回娘家奔喪,認為母親死因蹊蹺,不讓下葬,要求開棺驗尸 ,侄子說道:“你們當女兒的,誰像我這個孫子一樣孝順過奶奶?”

84歲的周夢慈老人,凌晨3點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用一根繩子把自己吊死在窗戶前,兒子鄭新明住在樓上,半夜起來上廁所,見母親的房間燈亮著,他好奇地走近一瞧,眼前的一幕讓他癱軟在地上。

他慌慌張張地把母親抱下來,此時的母親已經沒了呼吸。 緊接著他跪在地上失聲痛哭:“娘呀,你為什么要走上這樣的絕路呢?”

他的哭聲很快驚醒了附近的鄰居,老太太究竟為什么要這么做?每個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猜測,很快周夢慈的四個女兒都斷斷續續地趕回來了。

大家哭作一團,小女兒鄭任遠哭得最傷心,她怎么也接受不了母親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她認為這肯定是跟哥哥脫不了關系,都是因為哥哥不孝順,連飯都不給母親吃飽,所以才導致母親輕生。

面對妹妹的指責,鄭新明卻說純粹是一派胡言,自己談不上一個大孝子,但是一日三餐還是每天會準時準點給母親端過來,從沒有說讓她餓肚子。

妹妹拿出一段母親生前的錄音,是母親曾親口告訴她自己吃不飽,鄭新明每天就拿一個小碗給她盛飯,下菜飯就是青菜,一個月難得吃上一回肉。

妹妹越說越氣,認為母親就算是受了委屈,這么多年都過來了,又怎么會突然想不開呢,再說,她腿腳不方便,身高只有1.5米,窗戶上那么高,她根本沒有力氣爬上去。 他懷疑是哥哥害死了母親,其目的就是為了她的錢。

周夢慈老人育有一兒四女,按照農村的風俗養兒防老,這些年都是兒子贍養她,一年前,周夢慈老人走在路上被人撞倒,從那以后走路一瘸一拐,最后對方賠了七萬元。

周夢慈以前自己還有3萬元養老錢,然而,母親去世后,哥哥卻對這筆錢的去向說不清楚,就是一句話:“都花完了,還不夠呢?”

可是錢賠了以后,哥哥并沒有帶母親去醫院治療,據妹妹說有 一次,她回娘家,看母親疼得呱呱叫,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哥哥才找了個醫生過來打吊水,可是,只打了兩天,哥哥嫌花錢就不再讓對方過來了。

妹妹再次來看望母親,被哥哥拒之門外。

所以母親的10萬元錢,不可能這么快花完了,這些都是被哥哥占為己有,極有可能是因為這筆錢,母親才想不開,當然這也是幾個妹妹的推測。

鄭任遠的丈夫越想越氣,直接把大舅子打倒在地上,連著踢了他好幾腳,也不知道他是裝的,還是真的疼,他躺在地上動彈不得,不過,他也并沒有還手。 只是一個勁地解釋自己不可能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

發生這樣的事,大家的心情都很悲痛,他們在母親的靈堂上大打出手,相互指責和埋怨,女兒指責哥哥虐待了母親,這才導致母親生無可戀,哥哥指責四個妹妹平時對母親不聞不問,現在一出事,就對他興師問罪,如果平時,她們也能夠多回來看望母親,開導一下她,也不至會變成這樣。

鄭任遠打電話到電視臺尋求幫助,希望弄清楚母親的死因,她不想母親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走了,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母親就曾有過這樣的想法,有一次她離家出走,臨走時還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交給小女兒,希望以后等她死了,拿給孫子看。

信中周夢慈老人將自己的一生都完完整整地寫下來了,她本是千金小姐,自幼父親教她讀書識字,在那個年代她念了高中,后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周家家道中落,父母都相繼去世,19歲的周夢慈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以前柔弱的她,不得不變得強勢起來,后來,她經人介紹嫁給了一窮二白的鄭父,周夢慈和丈夫情投意合,鄭父雖然家窮,但是也是一個非常有想法,有上進心的男人,兩個人在一起聊得來。

婚后,兩人生育了一兒四女,在那個缺吃少喝的年代,就算是再窮,再苦,周夢慈也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吃飽飯,她總是吃剩下的。

夫妻兩人好不容易把五個子女拉扯長大,他們相繼都成家了,本以為可以安享晚年,誰想,年僅65歲的鄭父因病去世。

周夢慈深受打擊,整整半年時間都悶悶不樂,臉上再沒了笑容。 而此時,婆媳矛盾也悄然而至,她的許多觀念和想法都跟兒媳婦不一樣,兒媳婦有時候可能會給她點臉色,而她為了維持家庭的和睦,選擇了隱忍。

鄭新明是個沒有主見,有點妻管嚴的人,他夾在中間即便是母親受了委屈,也從沒有站出來幫她,周夢慈的晚年過得很不順心,她感嘆自己這一輩子活得很苦,很累。

如今,母親不在了,再看當初她寫的這封信,她的心都在滴血,母親太不容易了,她受的苦太多,她現在想做的就是給母親討回一個公道。

小女婿也哭得很傷心,稱當年他家里沒錢,拿不出彩禮錢,所有人都反對這門婚事,岳母娘一分錢彩禮都沒要,婚后,見他們生活困難,還經常拿錢貼補他們,現在他們能有今天,最該感謝的人就是岳母娘。

另外幾個女兒倒是沒說什么,就是小女兒情緒最激動,哭得也最傷心。

后來,她來到當地的派出所,希望他們能夠查明母親的死因,工作人員告訴他這只要讓法醫驗尸 才知道,他們是看不出來的。

可誰想,就在她還在咨詢的時候,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哥哥準備要封棺,明天就讓母親下葬了,她跟丈夫急忙趕回家。

此時,在外打工的兩個孫子得知奶奶去世,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了。

他們要封棺讓奶奶早日入土為安,鄭任遠阻止希望查清楚母親的死因再說,侄子認為她簡直是在無理取鬧,他的父親怎么可能會是這樣的人。

鄭任遠的丈夫覺得沒有做虧心事,就應該要弄清楚,為什么現在要急于下葬?

鄭新民的兒子一回來,聽說父親被這個小姑父打了,早就心里有氣,此時,小姑父再這么一說,他氣得要揍人,稱以前我奶奶在世的時候,你們身為女兒都不怎么回來,這些年都是我父親和母親在照顧,你們這些當女兒的又為她做過什么呢?

我每年在外面打工,春節回來都會給她買衣服,給她零花錢,我們對她都很好,我承認母親和奶奶確實婆媳關系不太好,但是也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我們大家都很難過,也想不通奶奶為什么會這么做?

以前她最疼的就是你的兩個兒子,可是他們長大后,幾年都沒有來看過這個外婆一次,他們有什么資格指責我父親做得不好?

至于奶奶那10萬元,究竟是怎么花掉的?

侄媳婦說公公婆婆確實沒有錢,因為現在辦喪事,還是他們兄弟兩人平攤,他們作為晚輩,就要幫著一起處理好奶奶的后事。

這時,村民們也都憤憤不平,稱四個女兒平時很少回來。 鄭新民是個老實人,不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村民們堅決反對要驗 尸 ,覺得這樣的事傳出去會影響他們這個地方的聲譽, 鄭任遠如果非要一意孤行,那就有可能會兄妹之間反目,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

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言的勸說下,鄭任遠終于不再堅持了。

侄子對她說:“就算是我們現在鬧了點矛盾,以后還是一家人,血脈親情是割舍不斷的。”

結語: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么看?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中有長壽的父母是一個家庭的福氣,可是當年邁的父母,生活不能自理時,總有一些子女會覺得父母就是一個累贅,不給她們好臉色,久而久之連老人都會覺得自己可能真就是一個“負擔”。

螻蟻尚且偷生,不到萬一得己誰會選擇走上絕路呢?當一個老人有這樣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我想無非就是這幾種原因:

1:得不到子女的關心和照顧,讓老人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是子女們的負擔,覺得很寒心,心灰意冷選擇了輕生。

2:想要體面地離開,人老了身體的各方面機能都下降,生活很不方便,特別是有些老人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他們覺得很痛苦,想要早點解脫。

3:自己身體不好,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覺得自己拖累了子女。

不管是什么原因,當父母用這樣的方式離開,作為子女都應該要好好反思,如果平時他們對父母多一點關愛,告訴父母:“我們仍然需要你。”

像文中的這位母親,她養育了5個子女,到老了照顧她的卻只有兒子,在農村雖然出嫁的女兒可以在經濟上不用贍養母親,但是平時也應該多回家看看,母親過得不開心,能不能接過去住一段時間呢?

明知道婆媳關系不好,有沒有從中調和呢? 出了事就去指責別人這樣顯然不對。

讓父母老有所依,讓他們晚年活得無憂無慮,可以像孩子一樣“任性”,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不用在子女面前過得如履薄冰,覺得自己就是個多余的人,子女就應該要給父母足夠的“安全感”。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要趁早。 不要光是嘴上說說,也不要總是盯著別人,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為人子女的本分,問心無愧即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