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分得了120萬的房屋補償款,兄妹三人來分家;大嫂說:這180萬只能他們哥倆分,小妹嫁人了,是外人,沒有資格分。

秦大爺今年78歲,總共育有兩兒一女三個孩子,現在都已各自成家。

在三個孩子結婚這個問題上,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大兒子結婚時,由于家里比較困難,大兒媳婦彩禮只給了12000,給大兒子蓋了三間房子,即使這樣,當時也算是傾盡了秦大爺的全部心血了。

和大兒子不一樣的是,二兒子在外省上的大學,娶了城里的姑娘。秦大爺給二兒媳婦的彩禮是68000,又出了20萬幫二兒子在城里買了房子。

秦大爺是樸實的農民,那么給二兒子買房的20萬是從哪里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小女兒了。小女兒是家里zui小的孩子,上面又有兩個哥哥,按理說應該是倍受寵愛才是;可是不然,秦大爺從一開始就不太喜歡小女兒,盡管小女兒成績優異,可只讀完初中就不讀了。

秦大爺說:女孩子家家的,上那么多學干嘛!上完初中能認幾個字就行了,出去打工,供你二哥上大學。

小女兒在十八歲那年,跟著鄰居姐姐外出打工了。

言歸正傳。秦大爺給二兒子買房的20是哪里來的?

當然又是小女兒出的了,小女兒談了一個男朋友,兩個人談婚論嫁時,秦大爺叮囑小女兒:一定要多收點彩禮,給你二哥買房子用。

當時小女兒說要10萬吧?秦大爺不同意:十萬夠干嘛的?最少20萬,否則一切免談。

小女兒心里埋怨父親,但也不想讓父親為難,也不想和男朋友分開,就把這事告訴了男朋友。

男朋友想了一會說:行,我去把家里的地賣了,再把車賣了,差不多就能湊齊這20萬。

就這樣,小女兒的男朋友東拼西湊,總算湊齊了20萬給了秦大爺。拿到錢的秦大爺喜笑顏開,轉手就將這筆Qian給了小兒子。

大兒子怪秦大爺偏心小兒子:我結婚時,怎么沒見你這么大方?秦大爺解釋說:你結婚時咱家條件不好,現在你弟弟結婚,人家又是城里姑娘,咱可不能讓人家小看了。

小女兒也在心里埋怨老爸偏愛兩個哥哥,可是她沒有說出來,只在心里默默承受著,心想:大不了以后少回來就是。

可這些都不是小女兒幾年不回家的原因,讓小女兒不回家的是另一件事,就是這件事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一年,秦大爺身體不好住院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媳誰也不能去醫院照顧,小女兒孝順,在醫院整整照顧了秦大爺半個月;那半個月里,在小女兒的精心照顧下,秦大爺胖了三斤,氣色也很好。而小女兒呢?累得瘦了五六斤。

秦大爺看在眼里,疼卻沒有在心里,所而對小女兒說:你兩個哥哥和嫂子都忙,咱們要多體諒他們,再說你是爸爸的女兒,這是你應盡的義務。

小女兒懶得和他爭辯,默默地做著事情,可她的心里卻已經是透心的涼了。

出院后,秦大爺生活不能自理了,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

這時大兒媳說:就讓小姑子接回去照顧吧!小姑子照顧習慣了,咱們也插不上手。

二兒子和二兒媳也表示同意:就讓小妹把咱爸接回家照顧吧!我們都上班沒有時間,小妹又不上班。

秦大爺聽著兩個兒子的話和態度,內心五味雜陳。

小女兒說:咱爸有兩個兒子,從小就疼你們,怎么到了緊要關頭,你們就把他往外推呢?這讓咱爸得多難過!

兩個兒子不再說話。這時大嫂又發言了:小妹,咱爸從小把你拉扯大容易嗎?你又是他的女兒,現在不都是女兒照顧父母的。

在兩個哥哥眼里:家產歸兒子,養老歸女兒。

小女兒不肯把父親接回去,實在是沒有這個道理。既然爸爸從小偏愛兩個哥哥,那么現在就是考驗他們父子感情的時候了。

小女兒說:我不能把咱爸接回去,我家里還有公婆和孩子,接過去我照顧不過來,但是我會經常回來看咱爸。

就這樣,小女兒回家了。

秦大爺看著素日疼愛的兩個兒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前面說過,秦大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

秦大爺整日躺在床上,大兒媳婦有時會送飯過來,農忙的時候還經常忘了送,秦大爺吃了上頓沒下頓,也沒有人推他出去曬曬太陽。

小女兒來探望父親,看到大哥大嫂對父親也不怎么上心,就對大嫂說:你們要經常把咱爸推出去曬曬太陽,呼給一下新鮮空氣,一個人怎么能長期關在屋子里呢!

大嫂說:可不是推,要是讓他出去習慣了,他光想出來,誰有那功夫伺候。

看著日漸消瘦的父親,小女兒決定把父親接到自己家里照顧。但是要有一個條件,兩個哥哥得出贍養費。

一開始,兩個哥哥滿口答應。大哥說:出贍養費可以,就是咱爸以后就得小妹來照顧,和我們無關。

二哥也說:對,我們只管出Qian,小妹出力,兩不相欠。

小女兒懶得理他們,就答應了。

當時商量的結果就是:兩個哥哥每人一個月出1000元,如果老父親身體不好需要住院,這些費用三兄妹均攤。

按理說這樣也算公平。

可是只執行了兩個月,兩個哥哥誰也不肯再往外拿Qian了。大哥說家里困難,實在無能為力。二哥說:我家里都是你二嫂當家,二哥我沒有話語權,都聽你二嫂的。

總之為了這每個月2000塊,小女兒和兩個哥哥不知吵了多少架,最后干脆斷 決了和他們的來往。

小女兒斷 決了和兩個哥哥的來往,兩個哥哥也樂得清閑,整整三年多,兩個兒子對秦大爺不管不問,在小女兒家里生活了三年多。

小女兒的公婆也都是通情達理的人,女婿也是孝順孩子,秦大爺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氣色越來越好,人也越來越開心。

再想想自己那兩個兒子,仿佛都把他這個老父親忘了;和孝順善良的小女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想想以前那么虧待小女兒,現如今,她卻成了自己的依靠。

秦大爺當即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是用來彌補對小女兒的虧欠和孝心。

秦大爺寫了一份yi產分配:自己名下的那套臨街房子,歸小女兒所有。家里那套舊宅子,歸兩個兒子所有,將來如果要征收,臨街那套房子只歸小女兒,兩個哥哥不得來參與分割。

寫完,又拿去公證了;當然,這一切都是瞄著孩子們做的,只有小女兒的公婆知道這件事。

大約又過了一年多,秦大爺的房子被征收了,可以分得兩套房子,如果不要房子的話,就一次性補給120萬。

為了避免麻煩,怕小女兒被兩個哥哥攪和,秦大爺沒有要房子,直接要了120萬的補償款。

兩個兒子一聽說秦大爺分得了120萬的征收款,興沖沖地來分家。

大嫂自以為是地說:這120萬就給他哥倆分了吧!小妹是外人,沒有資格分。

二兒子兩口子也舉雙手贊成,表示小妹沒有資格分。

小女兒說:我辛辛苦苦照顧咱爸的時候,作為兒子,你們都做了什么?你們幾年不過來看咱爸一次,現在又過來分家產,還說我沒有資格,為什么養老我有資格,家產我就沒資格了呢?

小女兒的話把兩個哥哥懟得啞口無言。

大哥說:是啊,小妹照顧咱爸這么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人不能沒有良心,這村小妹,給你五萬,作為這幾年照顧咱爸的辛苦費。

秦大爺在旁邊默默看著。

然后長嘆一聲說:都別爭了,這120萬沒你哥倆的份,我已經分配好了,臨街這套房歸你小妹,家里老宅歸你哥倆,所以,你倆回去吧!沒你倆啥事。

這下哥倆傻眼了,他們怎么也沒想到父親能這樣。

于是,哥倆到處找人,這里告那里告的,可結果就是:老爺子的資產,老爺子有權分配。

兄弟倆這個悔啊!后悔怎么沒對老父親好點,要不然那120 萬,就成了自己的了,可后悔有什么用。

兄弟姐妹之間,有多大的仇恨能斷 決關系?

我覺得兄弟姐妹之間,大多是因利益而斷決關系的。

因為雙方牽扯的東西太多,親情,利益,如果都能通情達理,彼此理解包容,那么手足之間就會和諧共生。反之,如果有一方斤斤計較,自 私 自 利,那么親情就會受到挑戰。

《平凡的世界》里寫道:“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zui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如文中的小女兒一樣,她所有的困難都是兩個哥哥和爸爸帶來的,可她卻在緊要關頭,承擔起了贍養父親的責任。

她的善心,終于感動了秦大爺,也讓秦大爺看清了兩個兒子的本來面目,下定決心把大部分財 產都留給了小女兒。

秦大爺的這一舉動讓人佩服,也為小女兒感動,她的付出終于被承認,也得到了回報。

用心經營、維護兄弟姐妹之情,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如同處理其他的社會關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