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的操作技巧,談不上是做超短線和短線的高手,但也算令自己滿意了。

那些市場里的游資大佬們,很多都是超短線高手出身。

一輪大牛市,從10萬做到1000萬的超短線高手,真是大有人在。

但作為散戶,想做超短線,往往是賺到過錢,往往是曾經擁有,最終一無所獲。

不僅整體回報還是欠佳,很多人甚至最終虧了不少錢。

造成這種局面,這種現象,問題到底在哪里?超短線高手又是怎么操作的?

首先說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紀律。

超短線高手和普通投資者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紀律。

沒有紀律的短線交易,一定是盲目的,是沒有規律的,是很難賺到錢的。

只有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路徑,同時有紀律地去執行,通過結果去驗證規律,做出調整。

紀律兩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的難。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紀律本身執行的時候,需要對抗情緒。

超短線一定是與強勢股打交道,而強勢股的波動很大,對投資者的情緒影響也很大。

一旦情緒被影響,所有的操作就容易變形,那執行紀律就非常的難。

當然,即便紀律被執行,也不代表就一定能賺錢,因為市場是變化的。

千萬不要認為那些所謂的戰法,就是百戰不殆,一定能賺錢的。

否則,只要把一套所謂的戰法輸入系統,就能通過沒有情緒的機器去進行量化交易,做到百分百賺錢。

而實際過程中,這樣的系統是完全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某一套戰法只要在嚴格的紀律執行下,就能做到無敵,這是不可能的。

這也就告訴普通投資者,不要去盲目地學習什么戰法,認為學會了就百分百能賺錢。

如果真是這樣,那么發明這套戰法的人,可能已經是世界首富了。

投資圈賺錢靠“概率”,而那些高手就是利用規律影響,最終在概率博弈中勝出的極少數。

短線交易,在可以嚴格執行紀律的情況下,主要分三點。

這三點分別是,尋找熱門板塊,尋找龍頭個股,跟著資金走。

充分領悟這三點,就能掌握超短線交易的底層邏輯,掌握財富密碼。

當然,并不是說簡簡單單的明白一些道理,就能真的成為超短線大佬。

在這中間,會有很多的細節,或者說是相關的經驗,并不是單純的理論能夠解釋的。

很多人即便去學習那些大佬的方法,最終也沒能達到大佬的成就,一大部分還是虧錢的。

基于心態、經驗、判斷力、盤感等綜合因素的差異,導致最終結果上的天差地別。

所以,不是說懂得理論的人,都能成為超短線高手,一定是有天賦的人,最終才能成為高手的。

這樣的人,至少是千里挑一的交易人才,而且必須得配合時勢,才能造就成功。

關于超短線交易的核心,接下來,我們一點一點說。

尋找熱門板塊

超短線交易最重要的一步,其實就是尋找熱門板塊。

超短線交易成功率高的,大部分都在牛市里,在市場資金的充足的時間段里,也就是在熱門板塊頻出,牛股頻出的市場里。

熱門板塊永遠是資金追逐的必爭之地,也是炒短線交易的必爭之所。

熱門板塊的尋找方式,其實是比較簡單的。

1、根據政策熱度。

政策熱度,其實是板塊的根基。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A股市場就是一個政策市場,所有的行業發展,上市公司發展,都是基于政策引導的。

政策熱度,直接決定了板塊的發展。

絕大多數的板塊炒作,都是在政策出臺后,受到政策刺激引爆的。

還有少部分是突發事件引爆,但背后依然是政策的扶持。

政策熱度是板塊熱度的基礎,也決定了板塊熱度的可持續性。

既然是超短線交易,那么對于板塊的熱度,尤其是引爆程度就要有明確的判斷。

政策扶持越大,板塊熱度短期的爆發力也就越強。

一些因為事件引發的板塊行情,往往會隨著事件的平息而降溫,有一些就容易出現一日游的行情。

這種情況下,炒短線交易是完全做不了的,必然是賠錢。

2、根據板塊漲幅。

第二種尋找熱點板塊的方式,就是比較粗糙,或者說比較粗暴。

直接打開漲幅榜,根據板塊漲幅去排名。

這種方式也有獨特的優勢,就是很容易找到當下引爆的板塊熱點。

一些超短線的高手,在尋找熱點板塊直接沖鋒的時候,就會根據板塊的漲幅直接排名,進行選擇。

當然,這種選擇,也不是說漲幅排名第一的就直接買入,也是要根據板塊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的。

3、根據交易資金成交量。

最后一種,是根據資金量,決定板塊的熱度。

顧名思義,資金越多的板塊,機會也就越大。

但這里的資金量,并不完全用金額來做比較。

有一些板塊本身就比較小,千億資金就是超大規模了,有一些板塊本身比較大,千億資金也只是小規模。

看板塊總體的換手率,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資金對于板塊短期的炒作,一定是圍繞著籌碼展開的,換手率決定了籌碼的情況。

所以,發現某個板塊的換手率,非常之高,那么這個板塊短期內出現異動的概率就非常大。

超短線資金也會嗅到這一點,瘋狂的入場做多。

當然,還有一類熱門板塊比較特殊,那就是特立獨行的妖股。

妖股并不屬于任何一個板塊,或者說妖股本身就是一個板塊,是一個熱點。

這是資金不思考投資邏輯,單純利用博弈邏輯炒作出來的一個板塊熱點。

而超短線交易的高手中,有一部分就特別熱衷于妖股的選擇,他們不喜歡熱點的炒作,單純只看技術面和資金面,用來判斷個股的潛力。

而當妖股概念被推出后,他們就更熱衷于妖股的炒作了。

妖股本身,其實是一個資金接力的游戲,比起板塊炒作的邏輯更直接了當。

但對于快進快出的超短線高手來說,這種簡單暴力的炒作方式,更對胃口。

當然,炒作妖股需要嚴格的紀律和敏銳的判斷力,妖股本身和牛市熊市關系也不大,炒作起來其實難度更大一些。

尋找龍頭個股

尋找完熱門板塊,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要尋找龍頭個股。

整個熱門板塊,往往是資金翻涌的地方,總體的漲幅比較可觀。

但是超短線高手并不滿足于總體板塊的漲幅,他們需要更多的超額收益。

那么目標自然停留在板塊中最牛的個股身上,也就是龍頭個股。

炒股票,就是炒龍頭,這句話真的是一點不假。

如果從實際的數據驗證,熱門板塊的龍頭漲幅,至少是整個板塊總體漲幅的一倍以上,部分個股甚至是3-5倍。

也就是板塊翻倍,熱門個股的漲幅,一般在4-8倍,差距甚大。

即便是超級短線,持倉不超過3-5天,普遍在1-2天,那么也一樣會尋找龍頭個股操作。

因為龍頭和板塊其他個股最大的差別,在于龍頭個股在整個板塊調整的時候,依然具備繼續上漲的動力,會走出明顯更獨立的上漲行情。

尋找龍頭個股的方式,其實也有很多種,超短線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按漲停數量選股。

漲停數量決定龍頭,是從結果導向去找龍頭。

比如同一個板塊,有二十家上市公司,其中只有一家出現了三個漲停,那么毫無疑問,這一家一定是龍頭。

這里的龍頭指的是資金龍頭,不一定是業績龍頭。

做超短線,追求的就是強勢股,所以漲停數量決定了資金的選擇,而不是看業績排名這種東西。

有時候,資金對于市值相對較小,業績平平的個股更感興趣。

究其原因是因為那些業績龍頭市值大,炒作困難,而且資金多,魚龍混雜,很難短期暴利拉升。

所以,做超短線不能顧及太多業績的情況,強勢才是最重要的。

2、按成交資金選股。

第二種方式,針對個股的選擇,其實就是看資金面,也就是換手率。

這里的換手率,要看真實的換手率,而不是普通的成交量。

換手率的背后,其實是籌碼的流動性,籌碼流動性越大,對于短線交易來說越有利。

那些換手率很低的股票,大部分都是長線資金潛伏,看似小資金就能撬動,實際上資金并不敢碰。

因為爆發力很弱,如果資金入場后拉升,長線資金發現超漲情況,大肆出逃,那就會非常的被動。

所以,換手率對于炒短線交易來說,也是一個生死線。

同時,如果成交量始終維持在高位,遠比成交量上上下下要好,量能越密集,換手率越高,超短線資金越敢入場。

3、按細分領域選股。

最后一種選龍頭的方式比較特殊,根據細分領域。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其實同一個板塊里的個股,是天差地別的。

這也就是細分領域的差別問題,也是為什么同一個板塊,一些個股一飛沖天,另一些不溫不火。

資金對于所謂的板塊熱點也好,題材也罷,會有一個基礎的判斷。

這個判斷的底層,就會涉及到細分領域。

再簡單點說,資金炒作的時候會配合消息,而這個消息的背后,其實就是細分領域相關。

一家上市公司的某一個點,可能會成為炒作的核心,因為它在這個細分領域的賽道里,能夠占得先機,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當然,既然是短期炒作,這種細分領域的故事,大部分也都僅僅是故事而已。

個股的選擇,其實是相對比較復雜的,相比板塊熱點相對好捕捉,扎到真正意義上的龍頭,去搭上高速列車,并沒有那么的容易。

抓龍頭其實是有心得的,但如果沒有抓到龍頭,也沒必要特別著急,板塊選對了一樣會有收益。

不要急著在同一板塊不停換股票,抓龍頭,到后期,龍頭也有疲軟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切換龍頭個股。

跟著資金走

超短線交易,還有最后一個核心,就是跟著資金走。

這個和妖股的炒作邏輯其實是如出一轍的,所謂的行業板塊,所謂的龍頭個股,其實都是資金炒作個股時,為了自己找退路,吸引其他資金接盤的理由。

超短線交易的最大核心,其實就是資金在,我就在,資金不在,我就離場。

所有的超短線交易高手,對于資金的敏銳度,都是市場頂級的。

這里的資金敏銳度,壓根不是我們看到的什么資金流向,大資金是買入還是賣出。

因為市場并不一定是大資金買入就一定會漲,大資金在超短線交易中也是很笨拙的,很容易入場容易,離場困難的。

所以,并不是跟著大資金流向走,就一定能賺錢,而是跟著市場的熱度,跟著總體資金的流向走,就能賺錢。

比如,一只股票原本的成交金額是10億,也就代表10億資金買入,10億資金賣出。

當買入的資金是12億了,股價肯定會上漲,那么至于這12億,是散戶資金,還是主力資金,其實并沒有那么的重要。

只不過散戶資金量相對小,所以很多人會認為一定是主力資金才能做到大幅度流入而已。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跟著資金流向走,去做超短線交易,經常虧錢,而那些高手其實壓根不看大資金流向,而是判斷市場總體資金的進入和離開。

所以,超短線的跟著大資金走,其實是跟著市場的資金方向走,而不是單純地跟著大資金走。

想要抓住市場主流資金的動向,同樣需要記住以下兩點。

1、股價走勢優先于資金流向。

如果你發現資金流向是大資金流出,但股價是繼續上漲。

這種情況下,真的不要驚慌,因為股價永遠優先于資金流向。

交易本身是對等的,只能說明大量散戶的入場,還抬升了股價。

這并不代表沒有資金愿意接力繼續炒作,散戶心不齊,不代表股價不會繼續漲。

但凡個股的熱度還在,資金還想炒作,那么股價既有可能繼續上漲,炒作的動力就還在。

2、放量是好事,縮量是壞事。

另外一個注意點,其實就是成交量的大小。

很多人只在乎資金流向,卻不知道整體的成交量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超短線交易中,最害怕的就是成交量萎縮,這代表市場的參與度開始降低。

即便你發現大資金似乎還沒有流出,問題也一樣很大。

因為接盤的人少了,大資金是被動的開始鎖倉了。

縮量在超短線交易中一定是壞事,這點毋庸置疑。

隨著股價的推升,只有成交量越來越大,走勢才會越來越好,短線交易的機會才會越來越多。

之所以牛市奇跡更多,是因為牛市里不缺錢,成交量甚至可以無限制的往上走。

所以,關注量能的變化,警惕縮量的情況。

超短線的交易高手,在超短線交易中,保持著異于常人的冷靜。

他們之所以能夠戰勝情緒,甚至是戰勝機器人的量化交易,原因只有一個。

因為他們不僅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操作不受情緒影響,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利用情緒,進行反向捕捉。

而這一點,對于冰冷的指令和機器操作,其實是非常難超越的。

大部分高手,在資金做到一定體量后,大多選擇了退隱江湖。

究其原因,其實是資金量過大,導致的技術失靈,降低了賺錢的概率。

另一方面,因為資金量過大,可能會影響政策的交易,資金被大資金收割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所以,不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都需要執行紀律,同時對自己的投資有安排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