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位60歲的老人告訴我:燕子可是個非常“挑剔”的鳥類,一般的人家它根本“看不上”,也不會去搭窩。

我當時并不相信老人的話,燕子隨處可見,搭個窩難道還會有這么多的講究嗎?后來我查閱了大量了資料,才知道燕子在筑巢這個事情上竟然如此謹慎。

關于燕子“筑巢”

燕子是在農村比較常見的鳥類,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將燕子視作吉祥、好運的象征,甚至還流傳著燕子只進富貴人家的說法。

燕子是典型的遷徙鳥,一般在每年的4-7月從南方飛回到有農田的農家院附近,然后開始和異性交配繁殖。繁殖結束后,在寒潮來臨之前,它們會帶著幼鳥再飛回南方過冬。

雖然我們常見的燕子窩都是在農家屋檐下,但是屋檐下并不是燕子筑巢的唯一地點。有些燕子會在樹洞或者樹縫中筑巢,也有的會在沙岸上鉆穴。

家燕的巢穴基本都是在農家屋檐下,制造巢穴的材料一般都是銜來的泥巴和草莖,然后燕子用唾液將兩種材料粘合起來。

巢穴的內部還會鋪上雜草、羽毛等柔軟的東西,住起來非常舒適。而且燕子也是非常“愛干凈”的鳥類,排泄物不會直接拉在窩里,而是會在鳥窩外邊進行排泄。

燕子并不是會在所有人家筑巢,它是如何判斷的?

雖然燕子在農村比較常見,但是并不是每家每戶都會有燕子窩。燕子在選擇巢穴地點的時候是經過多方面考慮的,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搭一個窩。對于鳥窩的建造地點,燕子會根據以下幾點來判斷。

第一、巢穴周圍要方便覓食

燕子筑巢的第一選擇便是方便覓食,保證充足的食物。所以燕子一般會選擇靠近農田的農家院,因為農田中不但害蟲較多,而且周邊的草叢中有很多的昆蟲,這些都是它們喜歡的食物。據統計,一只燕子一年吃掉的害蟲高達幾萬只。

其實,燕子每年秋去春來是為了生存不得以而為之,否則它們也不會每年大老遠地來回飛了。

原因是它們習慣于在空中捕食飛蟲,卻不善于在樹縫或者石縫中尋找食物。在北方的冬季是沒有昆蟲和蚊蠅等食物的,它們又不能像啄木鳥那樣去搜尋潛伏起來的昆蟲,如果不想餓死,只能在秋天飛向南方覓食過冬。

第二、巢穴能躲避天敵、保證自身的安全

燕子在巢穴位置的選擇上還要考慮自身的安全,比如躲避天敵的襲擊。燕子的天敵主要是老鷹和蛇類,為了躲避這兩大天敵,燕子在筑巢地點的選擇上是相當謹慎的。

老鷹飛得比較高,視野開闊,而且它的眼睛視力好,感知能力強,地面上的物體都能看得很清楚。一旦它們發現燕子的蹤跡,便會急速下降,用一雙利爪抓住燕子。

為了躲避老鷹的抓捕,燕子一般不會像其他鳥類一樣,把巢穴建筑在樹上,而是把巢穴建筑在屋檐之下。由于屋檐的遮擋,燕子躲在鳥窩之內是不會被老鷹發現的。

除了老鷹,蛇類一般會吞食鳥蛋,如果有機會它們也會以燕子為食,只不過不太常見。燕子把巢穴建在高處,蛇類并沒有爬墻的能力,所以這對于燕子的幼鳥來說是一個有效的保護。

除此之外,燕子在選擇建造巢穴的地方還要具備一定的防雨作用。鳥類對于打雷和下雨有著天然的恐懼。特別是下大雨的時候,雨水比較急,鳥類的翅膀根本擋不住雨水。長時間的淋雨,會讓鳥類的體溫迅速下降,當體溫急速下降的時候,鳥類便會有生命危險。

屋檐下既能躲避老鷹和蛇類的攻擊,又能在下雨時遮擋風雨,所以大多數燕子都會選擇在屋檐下筑巢。

第三、燕子搭窩喜歡安靜、通透的地方

燕子筑巢的地點除了要方便覓食和躲避天敵之外,它們也不喜歡在人多、喧鬧的地方搭窩。

人多的地方筑巢對它們來說也是有未知風險的,雖然它們對人類無害,而且還能吃害蟲。可是有些小孩子看見燕子窩就會很好奇,很可能會拿一根棍子給捅下來。

在人多的地方筑巢,不但自己的安全無法保證,而且還可能連窩都被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