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上高速都怎么跑?為什么時速都定格在100公里?
高速路上只跑100公里/小時,關鍵時刻能保命,我駕齡15年,總行駛里程超過40萬公里,不敢自居老司機,但這些年也總結出一些駕駛經驗、技巧,我來聊聊開車的一些感受和教訓。
新手和老司機主要的區別還在于駕駛習慣、駕駛心態以及經驗,要快起來很容易,就是一腳油門的事,重點是要能慢得下來,更要能穩得住,這才是真的老司機。比如說高速路上很多老司機都只開到100左右,至少有3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關鍵時刻能保命
雖說高速路上沒有絕對的安全車速,但是相對安全的車速是有的,排除其他因素,車速越快越危險,這一點無須多說,別看車速100和車速120之間只相差20公里/小時,但是從安全角度來說卻有“天壤之別”。
高速路上車速太快,當車速達到100公里/小時,此時每秒車輛將向前行駛約28米以上,如果車速達到120公里/小時,此時每秒鐘車輛行駛超過33米,假如前方遇到緊急情況,時速100和時速120就存在本質區別了。
根據相關數據,從發現前方有情況到大腦判斷處理,大概需要0.38秒,緊接著我們右腳踩下剎車,剎車開始制動,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1秒,也就是說從我們發現問題到剎車起作用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5秒,如果車速為120公里/小時,1.5秒車輛已經行駛超過50多米,這時候還要看車輛性能。
當車速為100公里/小時,一般家用車的剎車距離為35米左右,當然這是理想剎車距離,實際生活中,不同的路面、不同的輪胎、不同的車輛負重、ABS、ESP、踩剎車輕重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剎車距離。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車速100公里/小時,實際剎車距離至少需要40-60米左右,也就是說安全車距至少保持60米以上。而當車速為120公里/小時,剎車距離直接呈指數級倍增,這時候想要剎停車輛,理想狀態下至少需要保持120米,實際至少保持180米以上。
第二、“經濟油耗”,可以省油
車輛只要行駛,就會有風阻,當車速達到70公里/小時,發動機的動力大約超過一半都被風阻消耗了,當車速達到100公里/小時,發動機的動力大約有70%用來對抗風阻,當車速超過120公里/小時,此時超過80%的動力都被風阻消耗了。
一般來說,中小排量、自然吸氣的發動機當車速保持在50-70公里/小時行駛,此時油耗處于最佳狀態,大排量、渦輪增壓車型,車速保持在80-90公里/小時,此時屬于經濟油耗,考慮到高速路上車速不能太慢,太快又很危險,因此,車速保持在100左右,此時相對來說最省油。
第三、其他因素,技術水平一般,膽小
剛從駕校出來,由于操作、經驗等各方面都很欠缺,這時候膽子小,不敢跑快,加之對交規也不夠熟悉,擔心超速被扣分罰款,因此高速路上只敢開到100左右。
當然了,也不排除車輛本身性能欠缺,像有些小排量的燃油車,車速如果到了120,車輛可能都會抖動,甚至方向發飄,這種情況下只能開慢一些。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純電動車,本身最高限速就是100公里/小時,電門踩到底,他也跑不起來,那就沒辦法了。
總之,高速路上,如果有三條車道,優先走中間車道,左側車道為超車道,這條車道上的車輛速度普遍都很快,很多都超過120公里/小時,很多老司機一般都不走左側車道,因為左側車道的危險遠大于其他車道。
首先,左側車道“容錯率”很低,左側緊挨著隔離帶,一旦遇到緊急情況,留給司機糾正的機會太少,比如說,駕駛途中,某時間突然走心,方向向左發生輕微偏移,左邊空間很小,基本沒有時間來糾正,很容易出事故。
其次,左側車道盲區較大, 一方面是中央隔離帶遮擋視線,尤其在彎道上,本身駕駛員左側盲區就大,這時候再加上隔離帶的影響,一旦彎道上有障礙物那就非常危險了。到了晚上,雖然有隔離帶,但高速上大家都開遠光燈,對向車道上的遠光燈很容易透過隔離帶射到左側車道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