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南人,在東北生活了39年。相比于老家生活的18年,東北已經超出了第二故鄉的概念。

先回答,南方為啥吃不了蘸醬菜,南方的天氣決定了,病蟲害嚴重,沒辦法一直不打藥,否則,菜根都被蟲害吃沒了!在廣東幾種菜不需要打藥存活的,但醬是放不住的!兩個要素決定不具備條件!東北土壤氣候條件,生產的蔬菜瓜果含糖量高,而東北的氣候,也決定了,漫長冬季,生吃蘸醬菜有利于補充維生素

題主說,東北人喜歡蘸醬菜,讓我想起了我的大學生活,隔壁寢室的一群非同一專業的同學,他們中有好幾個都是東北的,具體是黑吉遼還是哪嘎達的我到現在都說不太清楚,但說起他們的飲食習慣,到可以和大家簡單的聊上幾句;

首先說說蘸醬菜,東北大醬類似我們能想象的豆瓣醬,但實際口感可能比豆瓣醬要好吃很多,當年的我,看到他們吃大蔥蘸醬,也確實是豆瓣醬,具體原因也簡單,在湖北武漢,也確實買不到東北大醬;

那些年有一首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校園里的幾個東北孩子,因為說話的口音,而特別討喜,我們這個年級的,幾乎就沒有不認識他們幾個的;

去食堂吃飯,我們都是拿著一個飯盒就去了,他們去吃飯,除了飯盒還有大蔥和豆瓣醬,而且他們三個也都是同吃同睡,讀書的那幾年,我就沒看到過他們三人分開;

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他們三個東北孩子,在我們大學校園算是網紅,所以,大蔥蘸醬也變成了好多同學的飲食習慣;

在我們南方孩子眼中,大蔥就是調味料,除了臘月里炒臘肉時會吃一點大蔥,其他時節,幾乎不會有吃大蔥的時候,但讀大學的那幾年,偶爾就會從他們那拿過一根大蔥,蘸著他們的豆瓣醬開吃,我感覺,所有的飲食應該都是可以后天培養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假如我這個在南方生活了好久的小伙子,有一天在東北安家,想必我也可能每餐都要吃大蔥蘸醬,因為,那東西的味道也確實可以;

今天看到題主的這道問答題:為什么東北人喜歡吃蘸醬菜,而南方人基本不吃?多年前,我也問過我的大學同學,雖然他們也說不清楚具體原因,但還是可以從東北的氣候、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的幾個方面找出其中的端倪,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

1、首先說說歷史原因,說說明末清初崛起的女真族,后來改叫滿族,大醬是滿族的傳統美食;

2、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東北的黑土地,望不盡的大豆高粱,大豆是東北大醬的原材料,大醬是滿族人一年四季常食的佐料,可以說滿族人一年四季每餐飯都離不開大醬,傳說這樣的飲食習慣是當年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時留下的;

3、東北大醬可以調節食物的咸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一部分食鹽,因為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朝代,鹽都比米貴,普通百姓吃不起食鹽是常事,滿族家家戶戶都做大醬,餐餐都食用,可以從側面印證這樣一個觀點;

4、再來說說東北人喜歡吃大醬的這種飲食習慣同自然氣候的關系,東北的氣候非常適合大豆的生長,能夠出產比較優質的大豆,其品質在世界上也可以說是比較優良的,最重要的是產量還巨大,大豆多了保存下來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形成了制作大醬的風俗和傳統,美味的大醬,搭配各種蔬菜都非常美味,生吃也就是必然的;

5、東北的自然氣候導致東北的新鮮蔬菜在冬季特別珍貴,有了大醬,生吃各種新鮮蔬菜才是最合適的,畢竟,在東北人看來,將這些蔬菜炒熟了吃,未免有點浪費食材;

6、冬天天氣寒冷,冬季吃的比較多的是大蔥蘸醬,在南方人眼中,可能都有化肥,但在東北,天氣寒冷,蔬菜種植,不容易有蟲害,所以生吃時大家也是特別放心的;

寫到最后,還想啰嗦幾句,就拿大蔥蘸醬來說,可能在我們南方,大蔥幾乎不會生吃,原因也可能是自然氣候影響了大蔥的品質,但在寒冷的東北,大蔥的品質可能更加的鮮嫩;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湖北盛產蓮藕,特別喜歡排骨蓮藕湯,以粉糯的口感為佳,但是在湖北以外的地方,也是有蓮藕種植的,蓮藕的口感大多都是脆脆的口感,淀粉含量少,達不到粉糯,同自然氣候等方面有巨大的關聯;

在云南的水果店,我居然看到了一節蓮藕躺在各種水果旁邊,而且價格還不便宜,詢問才知道,原來當地的蓮藕因為自然氣候的原因,蓮藕在當地就是水果;

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想不到的,不是親眼遇見,都難以置信,但是,大多時候又都是物競天擇,只有去不斷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大自然,我們才能活下來,道理想想也簡單,就是為了能活下來;

最后的最后,感謝大家的閱讀,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聊一聊您的看法?分享帶來快樂,我們在評論區等您!

我們盡量做到恰如合適、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們美味、漂亮、營養,您要什么樣的美食,在這里希望我們能夠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