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援過藏,我的體會是,如果奔著工資高去,那還是別去了,物價高不說,真是沒命花錢,退下來一身病,短命。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強烈建議去西藏,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西藏是干事創業的熱土,見證自己付出心血的地方一點點的變好,這種成就感是內地人很難體會的。生命的質量大于長度,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一定要去西藏,人生才無遺憾

2005年,我在蘭州軍區的朋友介紹下,去了拉薩,因為手持一份退休老領導的信,西藏自治區一位副秘書長接待了我。原因是我酷愛藏族文化,追逐藏民族藝術,竟然心生援藏沖動。西藏自治區政府收下了我的簡歷,讓我玩幾天就回蘭州,等待他們的答復。20天以后,自治區辦公廳的一位同志給我打電話,高度贊揚我對西藏的熱愛,并且解釋了援藏干部的程序。援藏,一般是指經濟發達地區對等支援西藏的一個地區,比如,上海支援林芝,浙江支援那曲,發達地區的支援項目必須排干部跟蹤實施,一般是副處級掛職正縣,正縣掛職副廳。經濟不發達地區沒有援藏的任務,所以我的援藏請求沒有實踐根據……另外,還說我超齡了,是非黨干部,援藏必須是黨員干部。

去西藏的民營企業,絕對沒有這些限制,喜歡西藏,身體健康,去了就能干事,這很重要。


我所工作的公司在西藏昌都地區有一分公司,工作面的海拔基本在4700米左右,辦公區和住宿區的海拔高度為4200米。我曾去參加“三會”(董事會、股東會和監事會)前的工藝流程考察,差點被留在昌都的分公司工作,但我沒有答應,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兩倍的工資沒有吸引力

由于昌都分公司所處的海拔較高,工作條件艱苦,公司給員工的工資基本為內地的五倍,這也是唯一吸引我的地方。兩倍工資對員工沒有吸引力,根本沒有人愿意去。

二、交通困難

我們是從成都的雙流國際機場乘坐飛機,飛行約1.5小時到達昌都的邦達機場(海拔約4300米),然后乘坐豐田霸道,沿西景線和G214,全程約124公里,耗時近4小時到達昌都的。

另據分公司的朋友介紹:由于邦達機場的海拔較高,經常有大霧,飛機常常不能降落,也不能起飛。有一員工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由于沒有買到機票,就乘坐班車回家,一個星期的時間還沒有走到成都。

我們考察結束準備返回成都時,也是買不到機票,在昌都滯留了約7天。已打算乘坐汽車經康定返回成都了(正常情況下要3.5天),后經昌都的政府領導協調才買來了機票。可見,昌都地區的交通條件在當時還是相當困難的。在這里工作,如果家里有事情,你也不一定能趕回家去。

三、海拔高,難適應

與我同去昌都分公司進行工藝流程考察的一位領導,在分公司駐地住宿的當晚就有了高原反應,呼吸困難,嘴唇發紫。于是,我們就連夜返回昌都(海拔約3200多米),高反就沒有那么嚴重了。

大家都知道,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隨著海拔的上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會逐漸的減小,當海拔上升到3500米的時候,氧氣濃度就下降到海平面的66%;當海拔上升到5400米的時候,氧氣濃度就下降到52%。隨著氧氣濃度的下降,人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來適應氧氣濃度的下降:如心跳加速、呼吸頻率加快,與此相伴的還有血紅細胞增加,毛細血管增多等等。如果身體不適應這種變化,就會出現頭疼,難以入眠等高原反應的癥狀。

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人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損傷,比如心臟增大等。即便是小小的感冒,也會引起肺氣腫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四、溫度差異大

到昌都分公司的時間是在夏天,從成都出發時我們穿的是短袖衣服,到邦達機場時由于氣溫低,下飛機后就加了一件外套。到達分公司時,員工普遍穿的是羽絨服。據員工介紹,在昌都從早到晚、一年四季都要穿羽絨服。

五、環境秩序不好

昌都分公司地處藏區,內地人員與周邊的藏民語言不通,交流困難,社區關系非常難搞。我有一朋友任部門領導,曾因藏民說丟失了一匹白馬與公司有關,就被綁在電線桿上,雨淋了一天。還有些藏民對公司強買強賣,一車河沙(也就3立方左右)要價為1000元。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藏區的環境秩序并不太好。

六、教育落后

如果長期在西藏工作,就牽涉到安家落戶和孩子教育的問題。但西藏地區的師資力量有限,教育水平并不高,教學質量一般,學校的設施也一般。估計大家都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

七、總結

綜合以上因素的考慮,我最終沒有選擇在西藏工作。內地人員如果身體狀況良好,沒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不適合高原工作的疾病,而且還年輕,可以去西藏工作3—5年。但是,如果長期在西藏工作,還是需要慎重地綜合考慮,不能單單奔著高工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