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創業有什么困難之處?家鄉有什么產品可以做創業?
“桑樹渾身都是寶,桑葚可以吃,桑葉可以入藥,桑皮可以造紙,桑枝可以做飲片……”說起家鄉的古桑樹,陳山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自豪兩字仿佛寫在了臉上。
自豪不光源于對家鄉的感情。陳山山今年34歲,土生土長的大興安定人。在安定鎮,她開發的“春色滿園桑葉宴”可謂是小有名氣,她創辦的“大美安定古樹”品牌,更是變桑葉為寶,讓鄉親們增加了不少收入。
其實,十年前,陳山山還是一個在城里上班的普通白領。
“小時候,我特別羨慕城里的孩子。城里的孩子放假可以到處去玩,而我卻只能跟著大人干農活兒,打桑葚、看打瓜、摘花生、薅草……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兒。”家里的長輩更是打小就“教育”她:“你一定要走出去啊,可別像我們似的,在土里刨食。”
雖然對家鄉無比眷戀,可家鄉只有桑樹、梨樹、土路,沒什么發展機會。大學畢業后,陳山山到城里上了班。每次回家,她得從黃村坐公交車,每次都要一個多小時。有時候坐車的人多,擠都擠不上去。2023年12月,京臺高速北京段通車,從安定鎮進城方便了不少。陳山山回家創業的心思愈發強烈。
“趁著還年輕,失敗了還能爬起來。”2023年2月,陳山山辭去國企的工作,回到了家鄉。當時,安定鎮有一些村民經營農家院,陳山山挨家挨戶去取經,結果大家都勸她放棄。“干這個干啥,干了也掙不到錢”“別干這個,賠錢”……
可陳山山偏偏是“不撞南墻不回頭”,自己也開起了農家院。剛開了一個月,就賠進去9萬多。
總賠錢,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怎么才能讓農家院火起來?這時,區里有專家到安定鎮現場指導,她從中受到了啟發。“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安定鎮桑樹多,陳山山創新推出了一桌“春色滿園桑葉宴”,菜品以桑葚、桑葉為食材,一下子打開了局面。比如蜂窩桑葉豆腐,將豆腐制成蜂窩煤的形狀,用桑葉汁調味,既有豆腐的口感,又有淡淡的清香;再比如薄皮桑葉菜團子,晶瑩剔透,皮兒只有3毫米厚,好看又好吃。
陳山山的創新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不同于傳統農家院的“粗獷風”,陳山山對擺盤的要求特別高。她要求不同的菜品配不同的盤子,每道菜必須要有裝飾。在菜名上,她也是挖空了心思。比如一道菜是炸桑葉,她取名“桑葉天婦羅”,一下子變得“高大上”;清蒸的嫩桑葉,她取名“清露桑芽”,充滿了詩情畫意。2023年,憑借“春色滿園桑葉宴”,陳山山的農家院一下子成了網紅小院,等位的客人從中午一直能排到晚上。
看著火起來的小院,陳山山又開始思考了:一個小院接待能力畢竟有限,只要把客人留住,無論去誰家,受益的都是家鄉人。于是,她聯合了周邊十幾戶開農家院的農戶,大家一起經營“春色滿園桑葉宴”。有慕名而來學習的,她也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為了幫助鄉親們提升農家院品質,她還親自上門進行指導。“為了家鄉好,咱們得抱團取暖。”陳山山的一席話,讓大家豁然開朗。
“春色滿園桑葉宴”的成功,讓陳山山對家鄉的桑樹感情更加深厚。可除了桑葚,還有什么可以利用呢?她把目光放在了桑葉上。過去,桑葉屬于沒人要的東西,只能焚燒。后來不讓燒了,就掩埋處理,費工又費力。“桑葉可以入藥,可以制成桑葉茶。”生物制藥專業畢業的她,很清楚桑葉的隱藏價值。
她找到合作伙伴,從桑枝、桑葉、桑果、桑皮四個方面,摸索出一條“春采桑枝、夏采桑葚、秋采桑葉、冬剝桑皮”的路子。2023年霜降節氣剛過,陳山山就帶著合作伙伴采收桑葉,第一年就為7個村的村民帶來了30萬元的收入。第二年收購桑葉,她特意囑咐給每戶村民送一包桑葉茶,讓大家能夠明白桑葉的用途。“咱們的產品會說話。”陳山山說。
如今,陳山山成立了合作社,還創辦了“大美安定古樹”品牌,累計帶動17個村子1300余人增收。今年一個夏天,僅憑桑葚銷售一項,就實現增收90余萬元。她還根據安定鎮的特色,將農業、旅游和研學結合起來,鄉村旅游搞得有聲有色。隨著大興國際機場投入使用,陳山山的村子也進行了異地遷建,大家即將搬進新居。“我們要在別墅區里開民宿啦!”陳山山一臉幸福。
回顧過去十年,陳山山感觸很深。過去,她不好意思說自己來自農村,甚至回家創業她都不好意思提。可如今,她特別自豪,還成了百姓宣講團的一員,走到哪里,她就把家鄉宣傳到哪里。“看,這就是變化!”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