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外星人存在嗎?

人工智能專家戴密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說:“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目前是孤獨的。我們已經有各種天文望遠鏡和其他探測技術,嘗試著在太空里尋找其他文明的信號,如果現在有許多外星文明在同時做這樣的事,那我們應該聽到來自外太空的嘈雜聲音。可事實是,我們什么信號也沒收到。生命起源于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物,而且沒人知道這些事是怎么發生的。”

戴密斯認為生命起源復雜無從說起;宇宙中沒有外星文明,沒有外星人,除了人類。

生命起源真的無從考證嗎?宇宙中不存在其他外星文明,那為什么地球會有文明?為什么會有人類?

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倘若去翻大部頭的科學書籍,不知道得掉多少頭發才能看懂,好在西班牙的科學家克里斯蒂娜·朱因特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書《時間地圖 138億年的旅程》,她在書中用一條時間線和幾張地圖指引我們發現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歷史:

太陽作為恒星自身擁有能量,它會發光,它發出的光芒可以照耀到地球上,因此地球上可以有生命。

生命的最開始的出現形式是一種簡單的有機體,類似于現在的細菌,后來隨著進化逐漸變得復雜,直到出現和我們相像的原始人類,最終,進化成了現代人類。

這本書雖然是寫給小朋友的,但是當我翻開書后,立即沉迷其中連午覺都沒睡,看后只恨我小時候怎么沒有這么好看的科普書,這是一本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的科普啟蒙書呀。


孩子為什么要看這套書?

孩子考試又不考科普,讀這些書不是浪費時間嗎?

科普知識雖然不直接考,但不代表它是無用之書;相反,科普書對孩子很有幫助,為什么?

1.幫助孩子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人類的過去

張愛玲說過,過去是未來的母親,想要改變未來就必須了解。

讀《時間地圖 138億年的旅程》可以讓孩子們知道地球、人類的過去,讓孩子了解來時路。

2.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找到興趣

為什么會有白天晚上?為什么會有四季?為什么有不同膚色的人?

在孩子問這些問題時,他的腦袋中已經有一顆對萬事萬物好奇的種子。

當他翻閱有趣有料的書解決了問題,會不斷地刺激大腦主動學習,產生自驅力去找到他們想未來要潛心鉆研的領域。

3.開闊孩子的胸襟

當今孩子因為學業壓力而輕生的事件時不時發生,一個珍貴的生命消失會讓家長痛心不已。

當孩子壓力大時不妨翻開這本書,看看宇宙多么浩瀚,地球在其中比一粒沙子還渺小,更何況你我?一切壓力煩惱轉換到宇宙視角來看,就會顯得如塵粒般微不足道。

此外,這套書中有許多新奇好玩的冷科普,不管是你還是孩子都可以將這些冷科普作為話頭,打破冷場與人酣暢淋漓地聊天:

1.所有物體和生物都由原子構成,原子核只用只要三分鐘就產生了。

2.原子有多小呢?近50萬個原子緊挨在一起,直徑和我們一根頭發小。

3.太陽屬于恒星,但是宇宙中的恒星數量相當于地球上所有沙灘上的沙子的數量。

4.彗星是含有冰塊的石頭,他拖著一條由塵埃組成的長尾巴。

流星:其實是落在穿越太空落在地球上的石頭,當他們穿過大氣層的時候就會發光發亮,變成流星。

5.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地球儀展示出來的地球是一個完美的球形,其實它不是規則的球體,因為地球在很年輕的時候不斷遭遇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所以全身遍布不規則的傷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球形。

克里斯蒂娜·朱因特的《時間地圖 138億年的旅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關于宇宙起源、生命演化、智慧誕生和人類文明發展歷程的精美的“時間地圖”。

從宇宙大爆炸到太陽系的形成,從地球的誕生到簡單生命的形成,經歷138億年的旅程。

不禁感慨,生命何其偶然與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