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一位web3.0項目負責人發了一條朋友圈:“VR是如此貼近用戶的交互形態,目前的兩大推手卻是最像機器的扎克伯格和張一鳴。”

此時距離去年抖音集團宣布收購VR頭顯廠商Pico正好過去一整年。在抖音的大力助推下,剛剛宣布品牌升級的PICO銷量繼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市場份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今年4月9日以來,PICO上線了3場演唱會。

2023年底抖音與國內知名經紀公司樂華聯手推出的虛擬偶像團體A-SOUL,雖然遭遇了一些爭議,但全網粉絲已經接近2000萬。6月17日, A-SOUL在PICO上首次直播,抖音自己的虛擬人第一次在抖音元宇宙里和用戶握手。

圖源:PICO-VR官方微博

至于虛擬社交和游戲引擎,今年6月,抖音收購了二次元虛擬社交平臺波粒子;8月又參與游戲引擎開發商Unity中國的投資。總體來看這個版塊尚處于發展早期,不能過于苛求。

幾款熱銷VR設備,有待豐富的內容生態,一個虛擬偶像團體,再加上尚未落地的虛擬社交——這些就是抖音踏入元宇宙一年后的全部成果。

過去一年里,抖音沿著不同路徑試水,卻尚未摸清元宇宙的輪廓。它在各個分支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績,卻并未將它們捏合在同一個元宇宙中。倘若拋開元宇宙概念,它目前取得的進展,大可以歸類在智能設備、在線社交甚至網游等概念范疇中。

這也是百度、騰訊、阿里、Meta等公司在涉足元宇宙時的通病。他們或是從硬件切入,或是從平臺或軟件做起,但時至今日仍處于“盲人摸象”的階段;外界感知不到元宇宙奧妙,企業也對自己做的究竟算不算元宇宙抱有懷疑。互聯網公司主導的元宇宙距離真正成為“宇宙”,仍然有很遠的路要走。

A

2023年是元宇宙元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美國游戲開發社區Roblox在美上市;10月,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宣布改名Meta,正式進軍元宇宙。8月29日,抖音收購了PICO,被外界視為其進軍元宇宙的信號。

與高調改名的Meta不同,抖音在公開場合并未宣傳過元宇宙概念,PICO內部也有禁提元宇宙的規定。不過,這并不妨礙外界將抖音與元宇宙聯系起來。

在這條賽道上,抖音的資金、人力、流量迅速涌入,PICO一改被收購前的低調,按下快進鍵。PICO開始出現在抖音開屏廣告、熱門綜藝、網紅直播間,線下銷售網點進入一線城市核心商圈。強大的流量攻勢下,PICO的VR頭顯產品銷量開始翻倍增長。

圖源:PICO-VR官方微博

隨著銷量增長,抖音開始圍繞PICO招兵買馬,調兵遣將。目前,PICO團隊已增長至千人規模,西瓜視頻負責人任利峰、抖音綜藝負責人宋秉華、抖音娛樂總監吳作敏等,也相繼轉崗至VR產品部門,可見抖音內部對PICO的重視。

此外,抖音于今年6月收購了二次元虛擬社交平臺波粒子,團隊并入PICO社交中心,波粒子創始人、前小米VR負責人馬杰思負責PICO社交業務。

抖音和樂華娛樂合作的虛擬偶像業務也和VR業務產生了聯動。6月17日,虛擬偶像團體A-SOUL在PICO上首次直播,報名人數超過了汪峰的VR演唱會。

捕捉到元宇宙這一風口的巨頭不止抖音一家。

2023年底,百度元宇宙產品希壤上線,幾乎同一時間,騰訊也開始探索元宇宙,QQ和QQ音樂上線了超級QQ秀和Music Zone兩項具備元宇宙要素的功能,還注冊了上百個元宇宙商標。此外,騰訊原本是PICO的潛在買家之一,不料后來被抖音截胡。

目前來看,抖音做元宇宙,主要是做VR設備,而后者最常見的使用場景還是游戲。

抖音在這一領域上有朝夕光年、沐瞳科技等手牌,有了與騰訊掰一掰手腕的實力。它的打法是“從硬到軟”,先鋪設硬件入口,再一步一步完善軟件生態。

相比之下,騰訊選擇從軟到硬,先在普及程度已相當高的手機APP上搭好服務,等未來硬件落地后再轉入。今年6月,騰訊被曝出已正式成立了擴展現實(XR)部門,更早之前,坊間曾傳出騰訊收購黑鯊科技的消息。

社交和游戲,是騰訊的腹地,也是抖音一直以來想要突破的領域,兩家巨頭的碰撞,或許是未來元宇宙賽道最大的看點之一。

B

過去一年,抖音元宇宙在硬件、軟件,以及內部社交體系上都有投入和進步,但這個“宇宙”至今仍是割裂的,幾個板塊各自為戰。雖然在內部有一些聯動,但相比“宇宙”,更像是一個個割裂的場景。

在發展路徑選擇上,抖音與Meta相類似。但即使是All in元宇宙的Meta,對于怎樣邁出從VR硬件到軟件生態的關鍵一步,也缺乏成功經驗。VR設備目前的體驗仍然更像一款家用游戲機,而不是能夠承載用戶日常生活的下一代互聯網入口設備。

據IDC數據,2023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突破千萬,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Meta:其VR頭顯產品Quest2占據了去年全球78%的市場份額。PICO出貨量占比4.1%,在亞洲市場處于優勢地位。Quest2保有量達到千萬級別,PICO則是百萬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