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我個人角度,實際是強者為尊的心理!誰是強者,誰就代表著潮流和先進文化。

師夷長技以制夷,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大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世界主流,想要進入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自然向西方學習他們文化,引領著潮流品牌的西方為主的時尚。畢竟大部分人都是跟隨潮流的。

漢朝時候的"胡服騎射",就說明這點,向強者學習,減弱了華夏民族鄙視胡人的心理,增強了胡人對華夏民族的歸依心理。以前穿西服是代表我們向強者學習,融入強者主導的社會秩序,逐步發展自我。

當有一天我可以平視我所仰視的強者的時候,即使我穿的像乞丐,實際很多人都會說,你很有個性。那個時候我才是頂流和風向。今年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工作會議時候,巴西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不是說了“感謝這一個月讓我們不用打領帶”。其實就說明實力決定一切。只要你有足夠實力,你所謂有些缺點也會成為優點。畢竟優缺點是相對的。純屬個人觀點。

我認為,現在中國人穿西裝的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國人崇洋媚外的心態變了。國人流行穿西服始于改革開放初期。客觀上當時西方經濟科技發達于我們,我們把西方當作老師,服飾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學習、模仿的一個方面。穿上西裝,也就在服飾上與老師接軌了。出國潮更是西裝流行的助推器,既然去國外(包括公務、商務、旅游)了,更要尊重老師,穿得與他們一樣了!現在的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貿易國,各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發展,且位居世界前列。于是,民族自信心又回來了,不再維西方馬首是瞻了,服裝款式也就沒必要迎合西方了!而是有了自主、自信的追求。

二、國人已經崇尚服裝的多樣化,一切都以需要、美觀、大方、合適、實用為取舍標準。現在正規場合有中山裝、西裝、商務裝等,日常生活有各種休閑裝、運動裝等,藝術舞臺上更是奇裝異服、千姿百態,而且注入了許多民族元素。唐裝、漢服等也會偶爾流行一陣......

西裝并非一無是處,最大特點是能夠給人嚴肅正規的感覺,所以仍是部分人群在出席正規場合的一種選擇。現在房產中介、保險人員等都以穿著西裝為行業標志。但是西裝是一種緊湊的服裝,還要配以村衣領帶。嚴重束縛了人體自由,讓人覺得特別拘束、難受。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就被寬松舒適的服飾取代了。西裝的另一個缺點是領口處敞開面積太大,不利于防風御寒,天稍冷并起風時就不適合穿著。我國北方能穿西裝的時間就更短。

其實取代西裝的也是一種西服,即夾克衫,夾克衫就是洋名的譯音。因為實用舒適,因而大行其道。連帽夾克在北方更受歡迎。當然了,這與崇洋媚外是根本無關了!

此外,現在穿西裝的人群中,還有一部分是早就希望淘汰西裝的。他們穿的西裝都是多年前購置的,因為舍不得提早報廢而不得不繼續穿著。盡管也不帶領帶了,只是作為一般的外套而穿。這表明,今后穿西裝的人還會繼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