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運行是靠什么在支撐?有什么樣的理論可以使用?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成為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3名獲獎者之一,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也有人表示“名至實歸”。
伯南克曾在2006年至2023年擔任美聯儲主席,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救火隊長”。擔任美聯儲主席之前,伯南克曾是普林斯頓大學一名經濟學教授,而現在伯南克又重返研究界,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擔任高級研究員。
伯南克何以從大學教授變身為美聯儲主席?他的理論對分析應對當前全球經濟金融局勢有何啟示?
“學而優則仕”
伯南克可謂“學而優則仕”的典型。
1953年,伯南克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的奧古斯塔,在南卡羅來納州的狄龍長大,是少數猶太家庭之一,并參加了當地的猶太教會堂。1975年,伯南克以優異成績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并于197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博士學位。
此后,伯南克于1979年至1983年擔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并于1983年至1985年擔任該校經濟學副教授。在斯坦福大學期間,伯南克發表了一篇關于大蕭條的重要論文,這篇論文認為相比于貨幣供給的下降,金融系統的失靈是造成大蕭條的更本質原因。
1985年開始,伯南克來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經濟學和公共事務教授。1996年后,伯南克擔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系主任。2002年,伯南克被美國總統小布什任命為美聯儲理事。2005年6月,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2006年2月,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就任美聯儲主席,并于2010年2月開始第二輪任期。他的第二任期于2023年1月結束,由珍妮特·耶倫繼任。
作為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領導了美聯儲應對2006-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和大衰退。在他任職期間,美聯儲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來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在這一過程中,美聯儲購買了數萬億美元的抵押支持證券和長期國債以刺激經濟增長。伯南克還通過召開季度新聞發布會解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決定,提供短期利率前瞻指引以及采用2%的正式通脹目標,來提高美聯儲決策的透明度和溝通能力。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孫立堅對澎湃新聞表示,伯南克和前幾任央行長不同,是學術型出身的央行行長,他嚴格地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經濟學規律在執行著政策工具。也正是如此,伯南克的很多工具可能被部分短視的、不了解當下經濟規律的人認為是“撒錢”,認為伯南克僅僅是一個“空降兵”。
“大蕭條迷”提出“金融加速器”理論
“弗里德曼對伯南克的影響很大。”
據東方證券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陳達飛介紹,伯南克在MIT讀碩士期間,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her)教授推薦他閱讀了彌爾頓?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的經典作品《美國貨幣史》。伯南克因此成了“大蕭條迷”。
“無論是在《美國貨幣史》還是在學術論文中,抑或是在公開演講中,弗里德曼都一以貫之地堅持,如果不是美聯儲執行了錯誤的緊縮政策,大蕭條就不會發生。”陳達飛說道。
在對大蕭條的反思上,伯南克是弗里德曼的信徒。他深刻認識到,美聯儲在1929年股災前和大蕭條早期的3次緊縮加劇了大蕭條的嚴重性。
對于1933年以后的長期停滯,伯南克認為弗里德曼的解釋是不充分的。他認為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銀行體系的崩潰所導致的信貸不足是主要原因,其碩士畢業論文和早期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都是從銀行信用的視角對大蕭條的闡述,后來發展成了“金融加速器”理論:經濟衰退會吞噬信貸流量,反過來會加劇經濟的衰退程度。這也是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成果。
自2002年8月被任命為美聯儲理事后,如何防范通貨緊縮就成了伯南克的關切。大危機發生后,避免大蕭條重演就成為伯南克時代的美聯儲的優先事項。
陳達飛表示,如果說弗里德曼的貢獻是讓人們認識到了“貨幣是重要的”,那伯南克的貢獻就是讓人們認識到了“信用是重要的”,或“金融是重要的”。因為在古典或主流經濟學范式中,貨幣與信用都是不重要的,典型說法是“貨幣是一層面紗”,銀行等金融中介只是渠道等。不僅如此,伯南克還厘清了金融作用于經濟的方式,加深了學界和政策層對金融的本質的理解。
在研究“大蕭條”的過程中,伯南克感興趣的問題是:為什么有的國家衰退程度深一些,而另一些國家要淺一些?決定因素是什么?
他研究發現:第一個因素是實施金本位的時間長短——那些較早放棄金本位的國家能夠及時地增加貨幣供應量,因此得以及早擺脫通貨緊縮。這與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美國貨幣史》中表達的是一致性的;第二個因素是銀行業危機的嚴重程度,形成了“金融加速器”理論,描述的是金融的正反饋效應或順周期性,與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性”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王晉斌也對澎湃新聞表示,伯南克在反危機研究和經濟政策、貨幣信貸傳遞渠道以及金融在經濟發展和波動中的理論上(金融加速器理論)都有杰出貢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