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部,日本亞洲共同體文化協力機構,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東京華僑總會,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等機關與團體的后援支持,以發行書道雜志《墨》而聞名于中日兩國書壇的日本藝術新聞社也參與了此次展覽。中日兩國書法名家及翰墨書道會成員的81件作品參加展覽并交流。

沈曾植(1850—1922)

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展出的沈曾植書法

沈曾植(1850—1922),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大家,字子培,號乙盦,晚號寐叟,浙江嘉興人。清光緒六年(1880)進士,供職刑部,先任貴州司主事,后轉為江蘇司郎中,遷任總理衙門章京,外簡江西廣信府知府,繼調任南昌府知府,后擢為安徽布政使,終學部尚書。他的一生經歷了戊戌變法、洋務運動、張勛復辟、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一系列歷史事件,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動蕩的大變革。

他的一生,學術與政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有心在政治上施展抱負,卻未遂愿,反而成就了在晚清學術上的領袖地位。除了上述史學、律令與輿地方面外,還有佛學、經學、考據、道藏、詩學、書學等方面的成就。詩學方面,他被推為“同光體”的代表人物,主張學詩要通“元嘉、元和、元佑”三關,識見宏通。

關于沈曾植的書法藝術成就,其學生金蓉鏡曾寫道,“即以八法言之,精湛淹有南北碑之勝,自伯英、季度、稿隸、叢冢吉石,無不入其奧窔。有清三百年中,無與比偶,劉文清且不論,即完白、蝯叟為蜾扁書,馳驟南北,雄跨藝苑,亦當俯首。晚年應接品流,長?大卷,流而益雄。散落海上,如次仲一翮,山川為之低昂,可以知其書學之大概矣?!贝送?其學生王蘧常寫道,“師之書法,雄奇萬變,實由讀破萬卷而來。所以予先論師之學問,然后再及於書,后之學先生書者,其在斯乎?!?/p>

沈曾植《節錄世說新語》紙本章草 76.8×34.7cm 嘉興博物館藏 (非此次展品)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把沈曾植的書法列為“帖學”的殿軍人物,稱“他是個學人,雖然會寫字,專學包世臣、吳熙載一派,沒有什么意思的;后來不知怎的,像釋子悟道般的,把書學的秘奧一旦豁然貫通了”。

沈曾植的書法藝術影響和培育了一代書法家,為近現代書法藝術的復興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于右任、馬一浮、謝無量、王蘧常等一代大師皆受沈書的影響。 書法藝術是書法家的自身涵養、文學功底、學問積蓄、學識個性和天賦、氣質等貫融的表現。

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

沈曾植于京城為官期間就與來訪的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訂交。后1906年出任安徽提學使不久就曾赴日本考察教育現狀,結交日本學者文人。寓居上海海日樓的晚年,更有不少日籍學者及書畫家來訪交流。因而在日本的知名度頗高。沈曾植門人王蘧常雖未曾東渡,但因章草作品參加中日書法交流展及1987年在紹興蘭亭舉辦的交流盛會等而享譽日本書壇。此次展覽也正是以在日本弘揚王蘧常先生為宗旨的日本王蘧常先生顯彰會參與發起并主辦。王蘧常先生顯彰會創辦人郭同慶是王蘧常先生弟子,于1980年代移居日本,這些年致力于在日本研究與傳授以章草為中心的中華傳統書法。2023年2月曾為紀念王蘧常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在東京都與前橋市兩地舉辦了“蘧草傳薪·中日書法交流展暨第八屆翰墨書道會展”。

展出現場

今年年初,為紀念沈曾植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翰墨書道會暨王蘧常先生顯彰會再次策劃了以中日名家邀請展的形式來紀念沈曾植先生。得到了兩國書法家的響應與支持。

展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