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需要客服哪些難題?做自媒體,選擇圖文還是視頻更有前途
2023年見識到自媒體強大的引流能力之后,就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管以后從事什么行業,不管將來做什么工作,都一定要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做。
2023年我在廣州的一家教育機構工作,親眼見證了公司利用自媒體平臺通過內容將學員吸引到線下參加培訓。
當時的線下培訓課程費用是2980元,學員還沒有見過導師,就在網上直接支付了培訓費用,這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三個月后我從公司離職,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自媒體之路,但是我的自媒體之路并不順利。歷經了兩次斷更之后,今年重新決定一定要做好自媒體。
做好自媒體真的很賺錢,我關注的自媒體博主通過寫作已經買房買車,還有一些博主已經出版書籍了,看起來都十分的美好,但走到那一步你必須克服重重困難。
熱愛自媒體,不要輕易放棄
做好自媒體并不容易,我自己就斷更過兩次,一方面是沒有辦法持續更新作品,一方面是因為自己還不夠熱愛這個行業。
自媒體寫作、短視頻、有聲書、音頻都是自媒體的形式,但從開始到能夠持續更新優質內容,再到依靠內容變現的路徑比較長,時間比較久很多人沒有辦法堅持下去。
有時候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很大精力制作的作品,卻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數據,難免會情緒低落,甚至會懷疑自己,那種滋味真的很難受。
很多人無法持續更新自媒體也是看到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還沒有堅持到轉折點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這樣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只有當你足夠熱愛自媒體行業,足夠喜歡你選擇的領域,你才能面對現實的一次次打擊,卻依然相信自己持續更新作品。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年輕時,因為不喜歡陶瓷廠的工作想要逃離,被哥哥教育了一番之后才幡然醒悟。后來他轉變了工作態度,開始熱愛工作全情投入工作,所以才有了世界500強的京瓷公司。
稻盛和夫的經歷告訴我們,既然選擇了一個工作,就要熱愛這份工作,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如果你也在自媒體的道路上堅持著,請不要放棄,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理性看待內容的數據
我剛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有一個壞習慣,作品發布后總喜歡盯著數據看,每隔一段時間就看一次作品的數據。
數據好的時候就比較開心,數據不好的時候就容易郁悶,很多人跟我一樣,太容易被作品數據困擾了。
我能理解大家做自媒體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掙錢,我自己也是。
總是盯著作品的數據看,很容易影響自己的狀態。作品發布后有一定的冷啟動時間,需要給平臺一些時間判斷作品的質量,如果發布了幾個小時的作品都沒有什么推薦量的時候,可以嘗試更改一下作品的標題或者內容。
比起作品的數據,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作品的質量,高質量的內容自然會有不錯的閱讀量。如果內容不夠優質,即便平臺給了很多推薦量,閱讀量也不會很高的。
后來我慢慢地不再盯著數據看,將更多的心思放在提升內容的質量上,因為我相信優質的內容會帶來不錯的閱讀量,平臺和讀者不會讓優質作品被埋沒。
自媒體需要精耕細作
自媒體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呈現方式也從文字形式變成了視頻形式,現在的自媒體早就不是之前的自媒體平臺了。
剛開始平臺缺乏內容的時候,平臺鼓勵創作者大量在平臺發布內容,那時候的平臺規則還沒有現在這么嚴格,很多創作者通過“撿漏”賺到了不少的收益。
現在平臺規則非常完善,每個領域都有大V存在,再想要沖到頭部,成為頭部大V的難度非常大。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發展周期,現在的自媒體行業更適合精耕細作,打造一個小而美的自媒體賬號,吸引更精準的粉絲,變現能力同樣不能小覷。
我關注的自媒體博主小郁兒的屋子頭條號粉絲18萬左右,全網粉絲32萬,這樣的粉絲量確實比不上圈內的大V,但每個月也能達到幾萬的收益。
偷偷告訴你,她今年的目標是年入百萬。
小郁兒專注的領域是自媒體知識分享,根據自身的經歷分享自媒體干貨,吸引過來的粉絲都是想要學習自媒體的精準粉絲。
精準粉絲比泛粉更值錢;精準粉絲比泛粉更容易成交。
做好自媒體需要長時間的堅持
自媒體變現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在自媒體平臺積累了一定的粉絲量以后,變現就會變得很容易。
我前兩次的斷更其實跟收益還是有很大的關系,當你沒有辦法通過自媒體賺到你必須的生活費時,你很難堅持下去。
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考慮發展的問題,所以你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剛開始的時候最好從兼職開始。
當你的兼職收入能夠超過你的日常開銷的時候,你就可以考慮全職自媒體了。
小郁兒的屋子也是從2023年開始接觸自媒體,前兩年都是兼職寫作,收入也不高。直到第三年才開始全職寫作,從那時候開始她的收入水漲船高。
2023年兼職寫作,收入1000元左右。
2023年開始代運營公眾號,收入5000元左右。
2023年全職自媒體寫作,全年收入8萬左右。
2023年寫作第四年,收入20萬左右。
2023年全職寫作第三年,收入50萬左右。
你看,一個博主的收入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高,所以你要做好長期的準備。
主動學習,減少娛樂消遣的時間
《傷仲永》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即便是一個天才,不經過后天的學習,總有一天他也會變成一個平凡的普通人。
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加要注重學習。
想要在自媒體平臺持續更新優質內容,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素材,不斷思考輸出新內容,才能持續吸引用戶。
粥佐羅說過,寫作是對輸入進行思考后的輸出。可見輸入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輸入并不局限于讀書,還可以通過看電影,還有和身邊的人交流以及他們的故事,都是輸入的重要來源。
現在很多人在娛樂消遣上花費了太多時間,一打開短視頻平臺就能持續刷好幾個小時,這樣對創作非常不利。
自媒體創作需要創作者將自己的思想通過文字或者視頻的形式傳遞給用戶,這個過程往往要消耗創作者大量的能量。
創作者在刷短視頻上花費太多時間,不利于自己的創作,時間久了之后大腦會對這樣的行為產生依賴,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休息日的時候,如果我醒來第一件事是刷短視頻,那我這一天就廢了,大概率會刷一天短視頻;如果我醒來第一件事是看書,那今天還能看看書,收獲一點知識;如果醒來第一件事是打掃衛生,今天家里的清潔會做得不錯。
做自媒體的時候,需要我們利用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更新大腦的知識結構,更新自己的思維,而不是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娛樂上面。
做好自媒體的過程就是自己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很多困難,但愿你能克服重重困難,最后都能在自媒體領域有所收獲。
做自媒體,選擇圖文還是視頻更有前途
無論是新手創作者想要征戰自媒體,還是傳統的圖文自媒體想著去短視頻領域搏一搏,既然已經有了這種想法,說明對這二者之間的差異認識不夠深刻,小編作為從圖文時代堅持做自媒體,后來轉型成短視頻博主的經驗人士,今天給大家介紹下二者的區別:
首先,圖文紅利期已過,短視頻領域雖然風頭正勁但也早殺成紅海。
圖文創作者的紅利期已過想必大家是沒有異議的。當前用戶在線時長最大的圖文創作平臺——公眾號,已經沒有任何流量扶植和興趣推送,全靠內容出圈,而且入口越來越深。所以近兩三年來很少聽到哪個圖文博主橫空出世、聲名鵲起,這就是行業風口已經過去,實力強的已經圈定固有粉絲群體,安于現狀即可,新創作者很翻出水花自然不愿意進入。不要說好圖文強照樣能打,這種廢話誰都會說,沒有實際參考意義。
相反,短視頻領域近年來發展迅猛,不過也早已殺成一片紅海,競爭力非常大。但是短視頻領域相較圖文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用戶基數大,而且大得多,圖文閱讀門檻其實非常高,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可能不甚明顯,但是從實際讀者的角度出發,只有短視頻實現了全年齡層覆蓋,真正的無年齡上限、無年齡下限,各式各樣的短視頻內容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受眾。
所以總結來看,如果是在二者之間糾結,小編還是建議大家選擇短視頻領域,各花入各眼,短視頻強大的用戶基數更有利于創作者找準自己的目標粉絲,完成初始的流量積累。
不過大家也都明白,好的內容才是最核心的王道。內容是自媒體創作能夠長久穩定的根基,這個內容不局限于形式,表現在圖文領域就是文字表達能力(畢竟圖片能為文章提供的助益相對較少),表現在短視頻領域就花樣繁多了,文字內容不再是唯一競爭力,競爭點可以是畫面精美,可以是剪輯酷炫,甚至僅僅是錄到了別人沒有見過的獵奇畫面,都有可能在短視頻領域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此時真正依靠文字創作能力征戰短視頻領域的創作者就容易失焦,很容易花大量的時間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去拍攝素材畫面,找素材,惡補剪輯,結果一段時間下來發現進步緩慢,視頻片子質量還是差強人意。
這也是小編想著重提出來的問題,無論哪個領域的創作者,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才能在競爭中和別人拉開差距,才能想享受到創作的快樂、擁有持續的創作熱情。小編最開始的短視頻創作就是通過一幀秒創(萬能圖文轉視頻平臺,文本粘貼進去AI自動為你生成視頻,可根據生成后的片段進行畫面、字幕、配音等靈活調整)這樣的自動視頻生成器完成的,經常10多分鐘就能制作好一條片子,繼而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選題策劃、文案內容創作和打磨上。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圖文還是短視頻,選短視頻。然后在短視頻領域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著重修煉,不要想著一把抓、面面俱到,找自己最擅長的部分,然后堅持下去,結果就一定不會差。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