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國家都在疫情面前躺平?躺平有什么危害?
當前,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運行,我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10月1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出席。
對于近期備受關注的“為什么我們不能與病毒‘共存’?”“為何我國必須要堅持‘動態清零’方針?”“為什么中國不能像國外那樣‘躺平’?”等熱點問題,專家們予以詳細回應。
我國為什么必須要堅持“動態清零”?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從五個方面予以闡釋。
梁萬年首先闡釋了“動態清零”的概念和核心內涵,他表示,中國政府所施行的“動態清零”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決定的。每個國家的抗疫方針、抗疫策略是基于抗疫理念提出來的。“動態清零”是我們國家抗疫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斷,而不是消滅病毒,也不是不容許出現一例病例。
梁萬年介紹,阻斷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發現、快速撲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動態清零”的核心是阻斷疫情的持續性社區傳播,防止疫情形成規模性流行或者規模性疫情反彈。
做到“動態清零”,兩個關鍵詞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發現、快速處置;二是“精準”,精準識別疫情、精準劃定疫區范圍、精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精準進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管理、精準進行臨床救治,最終精準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梁萬年表示,第二,衡量一個疫情危害性大小有兩個不同的視角。國際上通用的公共衛生的視角是站在群體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額死亡率等指標來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個體的視角來衡量。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來說,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變異株和原始株相比確實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傳播速度快、傳播更隱匿、免疫逃逸現象在逐漸增強,所以總發病率是高的,這意味著在人群當中會有大量感染。較多的感染人數乘以個體病死率,死亡人數也會相對較多,群體死亡率就會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變異株,可見其對人類的危害性總體上并未見明顯下降,這一點恰恰是世界衛生組織、各個國家在判斷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標。
另外,超額死亡率,也就是說這種疾病出現以后影響的不僅僅是感染了這種疾病的這些患者的重癥和死亡,它可能導致醫療資源擠兌。醫療資源一旦被擠兌,就會影響其他正常醫療服務的需求,就可能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狀況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現。在科學上來說,衡量這種由于疫情的沖擊所帶來的額外死亡,可以稱之為“超額死亡”。計算方法是把今年死亡總數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這一國家、這一地區的死亡總數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沒有其他可解釋的因素外,就歸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額死亡。目前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原始株、還是以往的變異株,特別是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超額死亡還是比較高的,經研究在10萬分之100以上。
第三,我們國家人口的總數是大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是高的,老年人口2.67億,這是非常大的基數,同時還有大量基礎病患者,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癥甚至發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時間防控的效果,我國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總體較低,獲得的自然免疫不強,盡管我們通過免疫接種獲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變異株對這種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強,所以如果我們放松,不“動態清零”,勢必會造成大量感染,導致老年人群、導致有基礎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癥乃至大量死亡。這種大量的重癥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夠容忍的,所以必須要盡力防護。
第四,現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變異,今后向什么方向變,變異以后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沒有辦法完全掌握。但是有一點科學界是肯定的,這個病毒始終會變,變是它的常態。另外奧密克戎變異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個變異株,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現有防控策略,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我們近三年防控證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也是科學的,所以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我們就應該用確定性的策略、確定性的方針來對抗這種不確定性。
第五,要考慮這個疾病的長期危害。現在國際上,各國科學家非常關注和擔憂感染新冠后的后遺癥問題,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會出現諸如疲勞、呼吸困難、神經認知障礙等多種后遺癥,對這種情況的致病機理、最終持續時間,科學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科學上對它的后遺癥、對它的有關情況是清楚的,新冠還有很大未知。
“基于以上考慮中國當前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是必須的。”梁萬年強調。
我國是否會成為疫情洼地被漫灌而被迫放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應稱,“動態清零”是控制急性傳染病的總原則,也是新冠防控的總方針。過去近三年時間里,我國先后發生了三百多起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地疫情,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實踐證明,“動態清零”總方針是科學的,防控效果是顯著的,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目前,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
他強調,疫情從高流行的地區向低流行的地區蔓延擴散,就像水從高位向低位流動一樣,是傳染病流行擴散的一種自然規律。武漢疫情控制后,我國又出現了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地疫情,所以我國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總策略。
“實踐證明,我國的新冠防控總策略是科學的、是有效的。”吳尊友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