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車前草不僅曬干了能入藥,新鮮的照樣可入藥,不過劑量上要加倍。

車前草全身都是寶,它食藥同源。每年春天,我們都會挖一些回家炒雞蛋或加上肉沫包餃子。口感絲滑,香甜可口。其藥用價值及禁忌可網查。展開講又會被刪除。

(網圖侵刪)

農村中藥材有鮮品,和干品之分,草類藥材一般取的都是干品,而陰干或是曬干,這就是個問題了。車前草乃是清熱利尿之品,有小便不利,熱淋澀痛等問題,就用到它了,對于中藥來說,處理的方式,與功效的發揮程度有關,比如炮制方法有誤,或許藥效的偏性就不同了。以車前草入藥,所用的藥材也是干品。

用干品是有原因的。第一,干品方便貯存,車前草葉子會有一定水分,貯存之時就算外界溫濕度條件再好,里面的水分可能會讓葉子發霉,或是粘到一起,這樣的藥材已經不適合入藥了;第二,干品方便調劑,干品方便調劑,結合我工作的情況,用到車前草的頻率高,鮮品使用量一般是干品的三倍左右,那稱量起來就麻煩了很多,比如10克的干品,換成30克的鮮品,秤都裝不下。

那么,究竟是陰干還是曬干呢?在《雷公炮炙論》中提及“于新瓦上攤干用之”,可沒有說明需不需要曬干,而在《別錄》中就明確說“陰干”了。老邪認為這問題大可不必糾結,以干品入藥即可,在很多書籍中,包括《藥典》都說的是“曬干”,曬干比陰干花的時間少,效率高,現在曬干的方式多一些,還不是照樣拿來使用,所以怎么用,我覺得看個人的意思就行。

不只是車前草,很多這類藥材用的都是干品,過去或許陰干的方式普遍一些,現在可不同了,曬干可是能夠省出更多時間,人們選擇曬干的方式多一些。對于車前草,你認為哪種方式來制取“干品”,會更好一些呢?關注老邪,了解更多農村花草,覺得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收藏。(圖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