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危機面前歐洲是怎么應對的?歐洲是不是不害怕能源危機?
凜冬將至,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引發民眾過冬焦慮。部分消費者把目光投向“中國制造”,“取暖神器”遠赴萬里之外“送溫暖”。
在浙江省義烏市的稠州路上,坐落著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小商品市場,這里分為義烏國際商貿城、篁園市場兩個市場簇群。每年八九十這三個月,是經營取暖類商品外貿企業較為忙碌的時期。
“往年我們商鋪面向歐洲市場幾乎是空白的,今年開始接到了來自歐洲對取暖產品的需求。”一家位于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的家電外貿商店老板陳朝(化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上半年,受到國際形勢和疫情影響,店鋪的外貿訂單有所下滑,下半年取暖類產品需求增加,對整體營收有所拉動。”
該商鋪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了11年,主要售賣暖風機、取暖器、壁爐、烤箱、烤爐等日用小家電。陳朝介紹,他的商鋪跟工廠和海外的客戶都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商品主要出口到中東、中亞、俄羅斯、印度等多個地區和國家。每年生產多少貨物,客戶拿多少現貨,他都心里有數,遇到變動時就會下訂單再讓工廠訂做。
陳朝說,意大利、波蘭、荷蘭等這些國家的客戶以前從來沒跟他拿過貨的,今年有特意來咨詢產品,但是不少客戶也在看形勢變化處于觀望的態度。他們主要對性價比高的過渡性商品感興趣。
對于“歐洲訂單是否大幅暴增”這個問題,陳朝解釋,大訂單直接對接工廠和大企業的可能性更大,個體戶接到的更多是小額訂單。因為他的客戶渠道主要面向中東、中亞,就算有來自歐洲的訂單,訂單量也不會出現大幅暴增的情況。歐洲的客戶會捎帶著買少量現貨,和其他貨物一起運輸。
此外,記者聯系了義烏國際商貿城10家左右外貿家電商鋪。多數商店表示,總體來看,他們的商鋪來自歐洲的取暖類商品訂單量變化不大,每家銷售渠道不同,不排除有其他商鋪訂單出現較大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浙江寧波慈溪有100多家取暖器生產企業,出口量占中國的三分之一,是中國較為重要的小家電產業帶之一。一家以生產取暖器、電風扇為主的慈溪“二十強”企業銷售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公司有接到來自歐洲的訂單,比往年多,但沒有網絡上說得那么夸張。我們主要偏向于做中高端的精品,本來訂單的需求量也不會太大。補單更多是快消品類的,偏向于中低端一點。”
更顯著的變化出現在一些上市企業和跨境電商平臺。10月14日,廣東小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723.SZ)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注意到今年公司的電暖器系列產品需求和訂單較往年有所增加,根據市場需求增加了產品型號及完善認證要求。目前公司已經引進具備日韓、歐美地區電暖器運營經驗的銷售、研發團隊,積極擴大電暖器系列產品的布局。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近段時間,跨境電商平臺上國內取暖產品在歐洲市場銷售呈現火爆現象。例如:全球速賣通數據顯示,取暖類電器在歐洲市場銷售額環比上個月增長了近300%。中國的電熱毯、電暖器等正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源源不斷銷往歐洲。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