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江蘇徐州,離不開厚重二字。

徐州古稱彭城,是“劉邦故里”,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近代以來,徐州成為老工業城市的典型代表,曾經“一城煤灰半城土”。可令人驚訝的是,近些年來,通過采煤塌陷地治理、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型能源和雙碳產業等“組合拳”,這座昔日老工業城市實現蝶變,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畫卷正徐徐鋪展,充滿生機與活力。

這樣的反差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首先要牢固樹立認知:轉型固然痛苦,但也意味著機遇。正如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在主持召開新型能源和雙碳產業發展座談會時表示,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徐州能源資源相對富集,發展新型能源和雙碳產業基礎較為扎實、體系相對健全、創新優勢突出。面臨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雙碳”戰略深入實施等疊加機遇,徐州新能源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重要“風口”,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如果說轉型是一場新時期的“淮海戰役”,那么近半年來,徐州可謂步履穩健。7月,總投資53億元的邳州格雷博電驅動總成項目正式開工;8月,百億級的弘元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一體化項目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另外,協鑫科技在徐州的顆粒硅產能今年昂首邁入“6萬噸時代”,并一舉拉動徐州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上半年增長70%以上;9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正式發文,釋放出支持徐州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一攬子政策……

宋樂偉表示,徐州將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樹牢答卷意識,堅定不移用新發展理念指引轉型實踐,在創建可持續發展示范標桿上實現明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