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幼習武,19歲開始練習太極拳,榮獲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武術男子太極拳”第三名,到成為“改革開放40年湖南武術百杰人物”,榮獲“中國太極拳傳承推廣突出貢獻獎”……湖南省文華太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曠文華一生與武術結緣,并為太極文化的傳播推廣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成為湘潭市第八批優秀專家、湖南太極名師。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并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其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2023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曠文華在戶外培訓太極拳骨干教師。

曠文華是世界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正雷的入室弟子。20多年來,他專職從事太極拳的教學傳播工作,于2023年創建湘潭市太極拳協會,為湘潭市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023年,國家體育總局為普及和推廣全面健身體育運動,推出“八法五步”太極拳套路。但曠文華發現,由于缺乏統一的教學體系和規范的普及教材,致使“八法五步”習練者的形態各異,模仿其“形”、遠離其“神”者眾多。

“太極拳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專業性的解讀,才能讓專業學習的人和業余愛好者理解得更加透徹。”于是,曠文華花了半年時間推出了“八法五步”教學視頻,并在此基礎上,又編寫了《太極拳“八法五步”教程》,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而他的《太極拳“八法五步”教程》也成為了南昌縣中小學體育課教科書。

向國際友人教授太極拳。

“教與學是不同的,我們要因材施教,根據個人的基礎、身體素質來打造更為適合他們的拳法。”曠文華認為,太極拳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思想和認知,首先要理解它深厚的文化內涵,才能夠把這個項目學透、學好。在很多人固有的認知里,練習太極拳的人群以中老年為主,而實際上,太極拳這種形神具備、動靜有度、養練結合的運動形式非常適合所有人。為了改變社會的固有認知,曠文華及其團隊根據當下的潮流和年輕人的特征對太極拳的拳法做出了多種編版和嘗試。

在曠文華看來,雖然太極拳的本源是搏擊,但它的養生、修身、開智的功能更加符合當代人的需求,這種內在的價值已經被傳承了下來。

近兩年,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因此,曠文華希望將來能夠開一所太極拳的專業培訓學校,讓更多人參與這項運動。他說:“通過不斷練習,能夠提高大家的精氣神和免疫力,并引導學員更加平和、透徹地面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