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據外媒報道,印度日前成功從首艘國產“殲敵者”級核潛艇上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以非常高的準確度擊中了孟加拉灣的目標區域。印度國防部在一份公報中指出,這次發射對于“證明艇員的能力”和“驗證核潛艇發射裝置”(SNLE)計劃來說非常重要,標志著“殲敵者”級核潛艇正式具備了在潛航狀態下發射彈道導彈的能力。

點評:長期以來,印度將“支配南亞、控制印度洋、增強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爭當世界一流國家”作為其總體發展目標,持續推進核武器現代化,以追求實現可靠、有效、可信的核威懾。此次印度從核潛艇上成功發射彈道導彈后,成為了繼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英國之后,世界上第六個在陸地、海上和空中都擁有核打擊和反擊能力的國家,提升了其“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同時也給本就復雜的南亞局勢也帶來了更多不穩定因素。

印度試射K-15潛射彈道導彈。

雄心勃勃的海基核力量計劃

海基核力量是一種主要依托戰略導彈潛艇作為機動發射平臺,遂行核打擊任務的海軍力量。不同于陸基與空基核力量,海基核力量能夠利用海洋天然屏障隱蔽行動,提高生存能力,特別是作為海基核力量重要平臺的核潛艇,具備自給力、續航力和突襲威力大等優點,可遠離基地,深入敵方控制區進行長期的巡邏監視活動,可有效彌補潛射彈道導彈射程不足的缺陷。這種優勢對于印度這樣的新興核武器國家來說很有誘惑力,因此近年來印度投入巨資,大力發展海基核威懾力量。

從現狀來看,目前印度僅有1艘具備潛射彈道導彈發射能力的戰略核潛艇“殲敵者”號。該潛艇是印度在租借俄羅斯核潛艇的技術基礎上,自行建造的一艘可攜帶潛射核導彈的核潛艇,于2023年10月交付印度海軍,印度因此也成為全世界第六個擁有國產核潛艇的國家。從性能上來看,“殲敵者”號核潛艇排水量約為6000噸,裝有四個導彈垂直發射管,可攜帶12-16枚K-15或4-8枚K-4彈道導彈,是全世界攜彈量最少的戰略核潛艇。第二艘“覓敵者”號核潛艇已于2023年11月下水,原計劃于2023年初開始海上試驗,但是截至目前尚未開展,說明試驗工作已經推遲。此外,印度還正在建造第三艘和第四艘潛艇,暫時命名為S4級,計劃在2024年之前投入使用。根據印度海軍規劃,未來還將建造5艘核潛艇,包括3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和2艘攻擊型核潛艇,以組成海基核打擊力量體系,確保擁有二次核反擊能力。

在潛射彈道導彈建設上,目前印度擁有K-15、K-4、K-5三個型號的K系列潛射彈道導彈。其中,K-15潛射彈道導彈是印度發展的第一型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僅為700千米,實用性比較有限,因此,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啟動了射程更遠、打擊范圍更大、生存能力更強的K-4潛射彈道導彈研發進程。該型導彈射程可達3500千米,并采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可大幅提升其突防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最終將取代K-15。此外,印度還在開發射程更遠的K-5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將超過5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