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0日晚間,伊麗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宣布將辭去英國首相職務,而新一輪選舉將在下周舉行。

特拉斯任職45天即宣布辭職使其成為英國歷史上“最短命”的首相。同樣“出師未捷”的,還有特拉斯上月宣布的一系列財政措施。也正是這些措施一度使得英國金融市場劇烈震蕩,進而導致特拉斯政府“倒臺”。

不適時宜的減稅政策

特拉斯政府的危機始于一個不合時宜的減稅政策。特拉斯對撒切爾夫人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機械模仿最終斷送了其首相生涯。

當地時間9月23日(周五),特拉斯政府宣布了該國近50年來最激進的減稅方案,方案包括取消僅適用于高收入人群的最高所得稅稅率,并降低收入所得稅和置業印花稅,同時先前提升企業所得稅的計劃亦將擱置。

具體看,年收入超過15萬英鎊的人的最高稅率將調整為40%,目前稅率為45%。從2023年起基本所得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至19%,比計劃提前一年。降低首次置業者的房產交易稅,撤銷股息稅上調1.25個百分點的舉措,該政策原定2023年落實。同時,英國政府還宣布了一系列舉措,包括監管瘦身、凍結酒類稅,以及成立新的低稅投資區。

“特拉斯減稅政策的經濟理念基礎來源于‘涓滴經濟學’”,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對澎湃新聞表示,這一理念倡導對企業和富人減稅,以此來鼓勵投資,促進經濟發展,從而逐步擴大受益人群,惠及普通民眾。

然而,英國目前正面臨著嚴重的通脹困局,特拉斯此時推出刺激性的財政政策無異于烈火烹油。同時,激進減稅方案也加大了市場對英國國債市場的擔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王晉斌對澎湃新聞表示,減稅政策本是想減輕高通脹壓力下英國群眾的負擔,但實際的減稅措施卻面向富人,也導致了英國社會的不公平性,使得矛盾更加突出。

受激進減稅政策影響,英國金融市場出現強烈的震蕩:政策發布當天,十年期國債利率單日上升34個基點,英鎊兌美元也跌破1.1,貶值3.2%。9月26日(隨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開盤,英鎊兌美元延續跌勢,一度跌至1.0224,最大跌幅超5%,創1985年以來新低。股市上,英國富時100指數9月23日暴跌141點,跌幅接近2%。同時,英國國債大跌,2年、5年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前一日上升43、51和33個基點。

當地時間10月14日,財政部長克沃滕(Kwasi Kwarteng)在民怨四起下被迫辭職,任期僅有38天,成為1970年以來在位時間最短的財政大臣,并很快被英國新任財政大臣亨特(Jeremy Hunt)取代。

10月17日,英國新任財政大臣亨特(Jeremy Hunt)宣布,將取消幾乎所有此前擬定的政府減稅計劃,以穩定金融市場和特拉斯政府。

“減稅政策僅頒布不到兩周,在市場劇烈反應之后,迫于黨內壓力,特拉斯又逐條宣布中止,完全放棄了自己競選的核心承諾;隨后,特拉斯被其新認命的財政部長亨利‘架空’了作為首相的經濟財政權,其經濟改革方案幾乎全部被廢除,甚至直接逆轉了財政政策的方向,也導致政府在出臺‘能源價格保證’這一補貼政策后不久,又‘出爾反爾’地宣布能源補貼將于明年4月結束。”白雪說,這種政策的反復與不確定性,極大損害了英國政府的公信力,引發了市場的巨大波動,背后也體現出特拉斯作為首相,執政經驗以及對內閣的把控能力不足,缺乏政策定力。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對澎湃新聞表示,特拉斯在經濟政策上是撒切爾夫人的“迷妹”,但不夠老練,也不夠幸運。

“她有鮮明的執政理念:減稅,釋放英國的經濟活力。但她對于經濟規律的復雜性認識不足,特別是對于金融體系的內在聯動關系欠缺了解,未能妥善地化解其減稅政策帶來的風險,平穩渡過經濟范式切換的痛苦期。以至于減稅政策出師未捷,草草放棄。這斷送了她的首相生涯。”胡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