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藥物可以治愈癌癥嗎?未來有沒有什么辦法治療癌癥?
能攻克癌癥的疫苗離人們不遠了?
近日,德國生物技術公司百歐恩泰(BioNTech)創始人夫婦Ugur Sahin和Oezlem Tuereci在接受BBC的采訪時被問到“基于mRNA技術的癌癥疫苗何時能用在患者身上”時,他們表示,可能會在2030年前出現。
百歐恩泰(BioNTech)創始人夫婦Ugur Sahin和Oezlem Tuereci 來源:BBC視頻截圖
百歐恩泰成立于2008年,總部位于德國美因茨,于202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全球新冠疫情以來,因與輝瑞合作研發mRNA新冠疫苗而聞名全球。同樣是基于mRNA技術,百歐恩泰希望開發出針對腸癌、黑色素瘤等癌癥的治療方法。
Ugur Sahin夫婦在采訪中表示,mRNA技術起到“藍圖”的作用,告訴身體自己生產藥物或者疫苗,在癌癥領域,可以幫助免疫系統區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幫助摧毀癌細胞,“作為科學家,我們總是不愿說我們將治愈癌癥,我們有了一些突破,也將為此繼續探索”。
讓BioNTech有信心的是其mRNA新冠疫苗的成功,Oezlem Tuereci表示,通過疫情期間mRNA新冠疫苗研發和產業化,更好了解了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對mRNA疫苗作出反應,有助于加速癌癥疫苗的問世。
與通常意義上用于預防疾病的疫苗不同,百歐恩泰創始人提到的“癌癥疫苗”屬于治療性疫苗。中信證券《醫藥行業mRNA產業鏈深度報告》(簡稱《報告》)曾指出,mRNA藥物可分為3類:預防性疫苗、治療性疫苗和治療性藥物。mRNA癌癥疫苗有望在2025年達到0.5%滲透率,按照2050萬癌癥患者基數,個性化治療癌癥疫苗全療程10萬美元/人價格計算,對應市場規模105億美元。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mRNA癌癥疫苗的百億賽道已經吸引默沙東、羅氏等跨國藥企巨頭的目光,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等一批國內新興生物醫藥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推進相關研發。
癌癥疫苗到底是啥
多家藥企巨頭加碼
說起疫苗,人們對其理解往往是用于健康人群,具備預防性質的產品,如新生兒出生后需要接種的卡介苗、秋冬季節推薦接種的流感疫苗。疫苗和癌癥緊急聯系在一起,目前提及最多的就是HPV疫苗,其作用機制是通過預防女性持續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進而實現預防宮頸癌的目標。
Ugur Sahin夫婦提到的mRNA癌癥疫苗則屬于治療性質的。
癌癥疫苗發展歷史 來源:西南證券研報
10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腫瘤治療性疫苗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其中對腫瘤疫苗給出了這樣解釋:通過誘導或增強機體針對腫瘤抗原的特異性主動免疫反應,從而達到控制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微小殘留病灶以及建立持久的抗腫瘤記憶等治療目的一類產品。
上述征求意見稿還提到,腫瘤主動免疫治療有多種技術路線,靶向抗原類型包括腫瘤特異性抗原、腫瘤相關抗原或者有助于腫瘤治療的其他抗原,根據抗原表達和遞呈方式的不同,腫瘤治療性疫苗包括但不限于細胞載體疫苗、病毒載體疫苗、蛋白/多肽疫苗、核酸(DNA或RNA)疫苗等類型。
也就是說,理想的癌癥疫苗不僅能殺死腫瘤細胞,達到治療效果,還可以建立抗腫瘤記憶,而mRNA是癌癥疫苗的技術路線之一。
實際上,mRNA技術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經用于腫瘤治療。2023年11月6日,Ugur Sahin曾在百歐恩泰與國內合作伙伴復星醫藥共同舉辦的“探索mRNA技術”的活動上提到,mRNA技術屬于新一代免疫療法,從2023年起,已有超過400名腫瘤患者在臨床研究中心接種了mRNA疫苗,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全球范圍來看,已有癌癥疫苗獲批。2010年4月,美國FDA批準了治療性質的癌癥疫苗PROVENGE,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該藥也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被批準用于治療的疫苗。不過,該藥在商業化方面并未取得成功,其背后的公司Dendreon在2023年宣布破產。值得一提的是,Dendreon曾與全球四大疫苗巨頭之一的葛蘭素史克(GSK)達成合作協議,從中也可以看出藥企巨頭們對癌癥疫苗的興趣。
今年8月1日,在中國藥科大學主辦的國家級醫藥科技期刊《藥學進展》雜志公眾號發表的《mRNA癌癥疫苗研發的挑戰和前景展望》指出,目前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試驗的網站上可以查到總共有 7000多種癌癥疫苗處于研發階段,其中mRNA疫苗有 640個,涉及新抗原的疫苗有197個,進入臨床的mRNA疫苗涉及免疫調節的疫苗7個,大部分處于Ⅰ /Ⅱ期臨床試驗。
盡管處于早期階段,但藥企巨頭們已經用腳投票,證明mRNA癌癥疫苗賽道的巨大吸引力。
莫德納在癌癥疫苗領域的管線 來源:莫德納官網
當地時間10月12日,全球藥企巨頭默沙東與莫德納(Moderna)共同宣布,聯合開發與商業化個體化癌癥疫苗(PCV)mRNA-4157/V940,默沙東將支付給莫德納2.5億美元。該疫苗正在與默沙東的王牌PD-1腫瘤藥Keytruda(被稱為“K藥”)聯用,在2期臨床試驗中作為輔助療法,用于高風險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
莫德納也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靠mRNA新冠疫苗走紅的新秀公司,與百歐恩泰、CureVac并稱為“全球mRNA技術三巨頭”。對于雙方合作的癌癥疫苗,默沙東和莫德納在通稿中提到,個性化癌癥疫苗旨在啟動免疫系統,以便患者可以針對其腫瘤突變特征產生量身定制的抗腫瘤反應來治療他們的癌癥。
百歐恩泰也曾靠mRNA癌癥疫苗獲得巨頭的青睞。早在2023年9月,百歐恩泰就宣布,公司與著名藥企羅氏旗下的基因泰克(Genentech)簽訂全球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基于mRNA的個性化癌癥疫苗。根據協議,基因泰克將支付3.1億美元的預付款和近期里程金,雙方將平分研發費用與收益。
Ugur Sahin夫婦在采訪中還提到,mRNA技術在疫情期間的成功應用鼓勵了科學家們將其用于治療癌癥,而新冠疫苗的密集研發和快速生產也讓醫療監管機構對批準mRNA類疫苗有了經驗,這些都將加速癌癥疫苗的研發。
國內多公司布局mRNA領域
癌癥疫苗有哪些最新進展
藥企巨頭加碼,國內新興的生物醫藥公司也在布局百億癌癥疫苗賽道。
2023年7月,三胞集團以8.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擁有已獲批癌癥疫苗卻陷入困境的Dendreon。官網資料顯示,三胞集團1993年創立以來,已發展成為一家以信息化為特征、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對于收購Dendreon,三胞集團稱,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收購美國生物類原研藥。
西南證券在2023年的一份研報中評價,上述收購將極大推動國內治療性癌癥疫苗市場的發展。不過,三胞集團似乎并沒有重點推動癌癥疫苗的后續,其官網關于Dendreon的消息停留在2023年7月底。根據這份通稿,三胞集團高層稱,Dendreon將利用黃竹坑實驗室作為生產平臺,申報Provenge產品在中國香港的上市。
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mRNA技術名聲大噪,國內的艾博生物、斯微生物、嘉晨西海、藍鵲生物、瑞吉生物等公司在mRNA領域均有布局。從公開資料來看,這些企業優先推進的大都是mRNA新冠疫苗,相比之下,mRNA癌癥疫苗領域披露的消息則相對有限。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