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社會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唐朝喜歡豐滿的女人?
唐代有 221 位公主,其中各種原因終身未嫁的有 82 個,所以公主能嫁出去,而且嫁得好,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新唐書中曾記載:唐憲宗李純時期,權德輿為宰相,他的女婿獨孤郁是翰林學士,李純見到獨孤郁風流儒雅,氣度不凡,不由得由衷贊嘆道:“德輿竟有這般優秀的女婿啊!”
李純的那聲嘆息中,透露著掩藏不住的羨慕之情。按說他是皇帝,他的女兒結婚,難道天下好男兒由著他挑選?還真不是的,李純有個女兒岐陽公主,是郭貴妃所生,非常受李純寵愛,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李純讓宰相李吉甫在眾朝臣中選擇德才貌兼優的適婚青年,準備把公主嫁出去。
李吉甫自然不敢怠慢,他將朝廷中官宦子弟考察了個遍,政治、年齡、才貌合乎要求的一一走訪拉媒,竟發現沒有一個愿意做皇帝女婿的,這些官宦子弟們一個個以自己有病為由拒絕了李吉甫的美意。
李吉甫為難之中,又反復將朝中官宦子弟過濾了一遍,突然發現還有一位年輕人居然給忘掉了,那就是司徒杜佑的孫子杜悰還未娶妻,且聽說人品才德還不錯。杜佑大家不一定熟,他有個非常牛的孫子,大家一定知道,叫杜牧。李吉甫懷著最后一絲希望,親自登門造訪杜府,好在杜悰表示愿意做駙馬迎娶岐陽公主。李吉甫大喜過望,心頭的石頭落地了。
李純親自見過杜悰后,表示很滿意,小伙子不錯,就他了。事實上,李純沒有別的選擇,岐陽公主更沒有,只得嫁入杜家,是福是禍就看岐陽公主的造化了。
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是事實是,皇帝的女兒最好嫁,也最不好嫁。因為君權和夫權是沖突的。在普遍男權社會下,駙馬和公主的關系卻是男卑女尊,公主們看的上的男人不會愿意低頭當小男人,她能隨意改嫁,能休夫,可是她們嫁不了她們想嫁的大丈夫。
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娶了表姊郗氏,夫妻感情很好,可是簡文帝的女兒新安公主離異,看中了王獻之,簡文帝下旨,逼著王獻之休妻娶新安公主。皇命難違,王獻之思來想去,就用艾草燒傷了雙腳,他想著自己如果成了瘸子,公主就不愿意要他了,誰知,公主卻十分執著,說是哪怕王獻之變成殘疾人,她也要嫁。最終,王獻之只好違心休妻娶了公主。郗氏被休郁郁寡歡,早早就離開了人世。王獻之42歲時也去世了,臨走前還在說:“不覺余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漢光武帝劉秀有一次問大臣宋弘:貴易友,富易妻,人情乎?仙鶴打架繞脖子,劉秀問這話就是別有用心,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守寡,看上了宋弘,想讓劉秀賜婚,可是宋弘有老婆,沒有什么過錯,劉秀也不好意思直接開口讓人休妻,但是湖陽公主個性比較潑辣,劉秀不敢直接拒絕,于是他讓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后面,親耳聽他和宋弘說話。
結果宋弘也是聰明人,一口回絕:我只聽說貧賤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劉秀一聽,扭頭就對屏風后面的湖陽公主說:事不諧矣,沒戲了,人家不想換老婆。
娶公主跟皇權相聯,沒有平等和尊嚴可言,一般人娶妻叫娶,娶公主叫“尚”,公主有自己的府第,不用侍候公婆,為了防止外戚專權,歷朝附馬都不能做高官,所以只要娶了妻子,別說孝順父母照顧弟妹等一般女性的要求做不到,附馬的政治前途也沒有了。
比如宋代王銑,才名與蘇軾相當,非常有政治抱負,可是被皇帝看中當了附馬,不敢不從,什么前途理想都沒有了,不敢公開不敬,整天花天酒地,根本不理公主,公主年紀輕輕抑郁而終,典型的冷暴力悲劇。
不僅如此,每個時代幾乎都有迎娶公主的特殊規定:宋朝因為吸取了唐朝公主駙馬干政的教訓,規定駙馬不能當官,附馬家人也不能做高官,宋真宗還搞了個升行,什么叫升行呢?只要娶了公主,附馬的排行就高一輩,與自己的父親是兄弟關系。駙馬都是以祖為父、以父為兄、以母為嫂,公主只是把公婆當兄嫂。這種違背人倫的事情誰樂意干呢?]宋代君主都比較仁慈,很少干逼親的事兒,所以宋代公主最可憐,87位公主,各種原因57個沒嫁。
朱元璋規定公主只能“下嫁”庶民,不得嫁給文武大臣子弟;被選中的駙馬享受朝廷俸祿,但不能干預朝政;其近親也不得出仕為官,已為官者必須退休回家。歐陽倫出身貧寒,學業用功終于得中進士,朱元璋在對其進行殿試過程中,對他十分賞識,將安慶公主許給了歐陽倫,歐陽倫喜出望外,以為自己一步登天了,誰知當了附馬就不能做官,他十年寒窗中的進士算白干了,失落之余,這家伙只能撈錢,借著附馬身份走私,被朱元璋知道,被砍了腦袋,也是個倒霉附馬。
清代附馬想見公主,還得遞牌子,同意了才能見,駙馬需要花費很大的周折,要花許多銀錢賄賂管家麼麼,才能如愿以償。不然會找諸多借口阻攔。
從這些事例就可以知道,為什么士族不樂意娶公主了,而且唐代的公主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地方,不修婦德,作風豪放,又愛干政。
比如太平公主,一心想學母親武則天,不僅與朝臣通奸,還明目張膽包養眾多男寵,張宗昌本是她的男寵,自己覺得不錯,為了討好武則天,轉而進獻給了自己的母親。
安樂公主生活豪奢糜爛。安樂公主曾嫁過兩次,在第一任老公武崇訓死前她就與武延秀有“私人關系”,武崇訓死后她立馬就轉頭嫁給了武延秀。安樂公主曾指著武延秀問上官婉兒:“比崔湜的怎么樣?”崔湜是上官婉兒情夫。上官婉兒說:“跟六郎差不多,比崔湜強多了!”六郎即張宗昌,就是太平公主送給武則天的男寵。這段臺詞信息量太大,純潔一點的人還反應不過來。
高陽公主嫁給了名臣房玄齡的兒子,婚后不僅侍寵驕縱,還與和尚辯機私通,辯機是西游記里唐僧原型玄藏的徒弟,所以事情搞得沸沸揚揚,唐太宗也大為震怒,斬殺了辯機和數十名宮女。房玄齡去世后,她又鼓動其夫房遺愛奪取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官爵。被李世民訓斥后心有不甘,李世民去世后,她到高宗處誣告大伯子房遺直調戲自己。結果被政敵長孫無忌抓住由頭,反查出房家和高陽公主謀反,是不是真謀反不知道,房家幾乎被滅族,高陽公主自己也被賜死,娶個這么不著調的公主老婆真是家族大不幸。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公主如此,唐憲宗李純的女兒岐陽公主其實非常賢德,孝順公婆敬重丈夫,可惜早早去世。料理完公主的喪事后杜悰進京,遲遲未去參見皇帝,當時的皇帝是文宗,很奇怪,詢問戶部侍郎李玨后得知:杜悰在為公主服斬衰,不便面圣。
斬衰是“五服”中最重的喪服,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斷處外露不緝邊,服期三年。是子女為父母才守的喪。簡單點說,類似今天 的披麻帶孝,杜悰就是因為在服斬衰多有不便,才不敢去參見皇帝。可想而知,為父母服喪自然沒什么,可是要把平輩的公主像父母一樣對待,一般人心理還是抗拒的。
物極必反,萬事都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讓人接受不了的!名門望族與其娶公主后,每日活在陰影之下,不如娶個普通女子,更為逍遙自在,這個也是人之常情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