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好服務過一些新品牌的啟動,目前最好的已經進入垂直領域前三。

講一些思路,具體的我們可以溝通。

內容主要分為這樣幾個板塊:

明確產品定位和目標用戶;選擇合適的推廣渠道;初步投放測試;回收數據并擴大復制;

我們一步一步來:

一、明確產品定位和目標用戶

在產品正式推廣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確產品的定位、目標用戶和推廣方向。

簡單點說,比如我們現在要做一款鞋子,我們首先是不是得搞清楚這樣幾點:

1、這個鞋子主打什么人群?

是兒童、年輕群體、中年人還是老年人?男鞋還是女鞋?針對什么樣經濟實力的用戶?

2、這個鞋子定位是什么?

它主要滿足用戶的什么需求?單純地耐用、時尚好看、還是有更多的社交需求(例如AJ)?主打線上還是線下?定價在什么樣的位置?

3、這個定位和人群的市場空間如何?

基于這個定位之下,我們的市場空間有多大?目前是否已經有成熟的競品?

只有明確這些點之后,我們才能在接下來確定推廣渠道的時候,減少因為選錯渠道產生的營銷成本浪費。

二、選擇合適的推廣渠道

渠道的選擇,需要結合產品的定位和目標用戶。

還是拿鞋子舉例子,如果咱們拿到的是一款針對中老年人的鞋子,主打舒適耐用,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渠道呢?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買家的構成:

1、中老年人自己(自用場景);2、子女和后輩(送禮場景);

那這樣一分析,我們在渠道的選擇上,就可以更有針對性了。

比如,線上渠道針對中老年人自購,可以優先考慮拼多多;而針對年輕人送禮物,可以在淘寶、知乎、小紅書進行內容布局,主打禮物場景;

總之,在渠道的選擇上,如果你不是超級有錢,最好是精打細算,盡量節省營銷成本。

三、初步投放測試

新產品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又想快速形成品牌,那必定需要追求和自己調性匹配的媒體大量級的曝光。

比如植入綜藝節目、明星代言+社交媒體KOL投放、話題營銷都需要在前期提前做好規劃。

當然了,這樣的金主顯然不用為了啟動產品而發愁,畢竟錢砸下去,只要定位對了再怎么樣也不會太差。

那我們就針對預算不是很多,但又希望短時間內打出效果的老板們,具體談談有哪些高效的投放方式吧。

1、社交媒體內容營銷

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初創品牌想要獲得流量,遠比以前要困難很多。

如果在社交媒體上沒有充足的信息,單憑電商流量起來的神話幾乎消失殆盡。

從這兩年強勢崛起的一些品牌來看,無不是吃上了社交媒體的紅利。

畢竟用戶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手機上,想要獲得品牌曝光,移動互聯網必然是首選陣地。

那如何做好社交媒體內容營銷呢?

個人認為應該按照用戶意識階梯來進行布局。

根據用戶意識階梯理論,用戶在實現購買的過程中,往往經歷了從產生痛點>>產生需求>>尋找解決方案>>對比解決方案>>最終決策等步驟。

而我們在做社交媒體營銷的時候,則應該注重每一個部分的內容布局。

比如用戶在搜索咱們產品口碑的時候,如果沒有相關信息支撐,轉化率仍然會下降很多。

所以口碑營銷內容、品牌對比評價內容、解決方案內容應該同步布局,在搜索引擎、知乎等方案解決平臺優先開展。

通過內容+信息流廣告來獲得品牌曝光,提升用戶對品牌的認知,抓住用戶的注意力!

關于具體的社交媒體營銷打法,可以找我聊聊~

2、構建品牌私域流量

除了在抖音、快手、百度、微博、知乎、小紅書等平臺布局內容,提升品牌曝光之外,提升客戶的LTV(生命周期價值)也很重要。

這個時候就必須要談到私域流量了。

將目標客戶、已購客戶導入到自己的小程序、客服朋友圈、社群,不定期發布新品和活動信息,反復幫用戶形成品牌記憶,進一步讓用戶安利自己的產品,是所有品牌都應該考慮的。

四、回收數據并擴大復制

最終投放完成后,ROI才是衡量投放效果的終極指標,單純的曝光難以通過具體指標來衡量。

我們通過定向或者不定向的投放后,一定要有相應的數據對比方案來測算ROI。

最終能實現品牌+產品共贏的,才是好辦法!

我是@營銷Q老師 ,專注效果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