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變現賺錢的四個方案,短視頻運營實操方法

一、一套關于短視頻實操的方法論

今天分享一套關于短視頻實操的方法論,覺得挺有用的。

第一點就是要學會做數據收集,很多爆款作品不存在所謂的偶然。所有爆款視頻背后都有它的數據邏輯在支撐。當你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足夠精準,你就能參透它們的規律。

有一個方法我覺得有點笨,但卻特別有用:如果你要做哪個平臺,不管是抖音、快手、還是小紅書,你就把這個平臺上跟你賬號屬性、定位、人設類似的同行賬號的top100找出來。 然后一個個去分析它們,找到他們的爆款,最好是有一張表把這一百個賬號羅列出來,然后再把他們每個賬號的數據最優秀的top10全部看一遍,你就能找到這些賬號的過人之處了。看了以后要做記錄,就是要把你看到的規律以文字化固定下來。

教一個技巧,我們可以把視頻里面的每一個時間點、時長、鏡頭、手法、畫面這些都羅列出來,然后逐秒分析哪里做得好, 哪里是在轉場,節奏是怎么控制的,橋段怎么銜接。如此這般,就可以把一個很抽象的視頻給具象化、模型化,既方便研究,也方便拆解復制。

數據看完后,要堅持拍。其實就是網感,你在做很多視頻賬號的時候,光學習理論是沒有用的,要去實踐。很多人都說,什么時候才是真正的學會一個東西呢?就是當你去教別人的時候。要教別人,首先你要自己先做過。“學做教”,就是任何一個事情,先學,然后自己去做,最后輸出教人才是真正的“會”,看到和實際操作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需要反復推敲,不斷復盤。

最后要注意形成規律。 這樣才方便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內容。 通過學習實踐后把這些數據模型化,然后再通過模型找規律,最后根據規律結合自己的情況,變成自己的創新。

二、做運營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做運營,千萬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今天,團隊在給一個客戶做引流設計文案的時候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

團隊leader抱怨前幾次引流不好是文案問題,大概就是需要一個好的編輯,讓我從其他部門調一個資深編輯來寫,我一聽就炸毛了。 為啥?

編輯有用的話,還要投放師、運營師干什么?找編輯就是在運營過程中的懶惰思維做崇,編輯只是文案寫的好,不代表理解引流邏輯,文章引流效果差,根本在于文章的結構設計和定位不清晰、誘餌沒有吸引力,找個編輯有用?

找最好的編輯都沒用,編輯只是文案包裝的最后一道工序,你定位核心邏輯是錯的,卻甩鍋給編輯?

編輯僅僅是承擔轉化不好的背鍋俠而已。我們看問題做運營要深度剖析主要矛盾,而不是看表面。

這件事的正確操作,應該是找同類、全網搜索同類產品在百度、頭條投放的信息流軟文,那都是別人驗證過的。

我們收集起來,一篇一篇拿來分析結構文章,看看結構是什么,每個結構起到什么作用,然后變成我們自己的結構,確認后再找編輯按照結構和要求去加工,形成自己的引流文案,不要用戰術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