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拿出手機,只要看到關于自媒體的,就會發(fā)現有兩種人。一種是說自媒體非常好做,一個視頻就可以賺幾百塊錢,很快就可以月入10萬。另一種的話就是說自媒體非常有難度,寫了很多文章,發(fā)了很多視頻,只是幾毛幾分的一個收益,漲粉也非常慢,并且動不動就是侵權或者扣分。不知道,大家覺得我說得對不對?

如果我是一個自媒體新手小白,我應該怎樣的去做好自媒體呢?在這里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去超市買水,碰到了兩個人。收銀臺沒零錢,其中一個還在為幾毛錢,跟收銀員斤斤計較,不依不饒。而另外一個的話,發(fā)現收銀員沒零錢錢的話就很直接大方的說不用找了。

第1種人,這種討價還價的人,他可能是生活比較拮據或者是比較摳門。而第2個大大咧咧的人。我們不能說他生活得非常好,最起碼他是一個很大方的人,很大度的人。如果讓你去交朋友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人呢?肯定是那個大方的人,大家更愿意去和這樣的人去交流。

其實做自媒體是一樣的,我看到很多創(chuàng)作者,動不動就抱怨又扣分了,播放量這么低啊,大家互相抱團取暖呀。換一個角度來想,你傳達的這些信息都是什么樣的一個信息,對你的一個形象有多大的一個幫助,有多大的一個影響。因為你創(chuàng)作的這些內容就會給讀者創(chuàng)立一個你是一個很悲觀的人。因為你動不動就去抱怨生活抱怨平臺,抱怨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看短視頻看文章的人,你愿意去關注這樣的創(chuàng)作者嗎?就是我的話,會去在我的視頻或者文章中分享到一些對大家有幫助的一些內容,干貨,或者說是一些別的知識,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所見所聞。給別人樹立的一個形象就比較正面。

這樣的人去做自媒體。會給讀者樹立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人都是向上的,誰愿意去和屌絲交朋友啊,大家都喜歡和成功人士去交朋友。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名人,他可能發(fā)一句動態(tài),或者一句話,就比如“說我不喜歡錢,我對錢沒有興趣。”“年輕人就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小目標,比如說掙它一個億。”等等一系列。

這樣的話就會有很多的一個評論或者點贊甚至討論,而普通創(chuàng)作者挖空心思去寫一大堆內容,可能都不行。這個就是名人效應。所以說做自媒體,不是去乞討,而是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把自己做成一個厲害的人,這個時候自媒體對你來說就會非常簡單,不要悲觀。

當你真正地去拍一些視頻,或者說寫一篇文章,有觀點有態(tài)度的時候,你的一些粉絲朋友就會對你的內容有所期待,這樣慢慢的你的一個播放量和閱讀量也會越來越高,粉絲也會越來越多。最后感謝大家把這篇文章讀完,喜歡我的別忘了點個關注我們一起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