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不二不同寫作實踐階段的寫作技巧,如何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這一講我們來看看,在不同的寫作實踐階段,如何使用各種寫作技巧?

一、閱讀和寫作是什么關系?

閱讀和寫作到底有沒有關系?有關系的,而且關系密切,但為什么很多人說,讀了很多東西還寫不好呢?

這里面有三個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閱讀對寫作的幫助至少要延后一到兩年。

其次,讀什么很有講究。

真正對寫作有幫助的是那些經典著作,那些經過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被各種人篩選后留下的經典作品。天天看雜志,刷朋友圈,閱讀量再大,對寫作也沒什么幫助。

再其次,怎么讀,關注什么很重要。

很多人讀書很心急,希望從書中找到一些警句或者漂亮的描寫,自己直接抄到作文里。這種想法過于天真。

寫作一開始不能太在意文筆好不好,而需要非常在意文章的結構和行文的邏輯。注重結構和邏輯,有了這個基礎,文采是可以慢慢補上的。

通過長期閱讀經典,積累寫作經驗,再結合閱歷的增長、情感的豐富,寫作上的良好效應就能夠積極地顯現出來。

二、寫作的內容比形式重要!

一般人寫得最多的東西就是日記,對于日記來講,寫什么比怎樣寫更重要。最難的是要寫出真情實感,當一個人的社會經驗不足時,免不了會“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任何時候,內容都比形式重要。

可以多多練習和做好口頭表達,多閱讀一些著名的講演,記住一些很好的片段,學習講演的邏輯和方法,這其實也是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的大學尤其需要。

三、怎么樣寫專業的文章?

如何讓寫的東西能夠很輕易地達到發表的水平,比如怎么樣寫好博客一類的文章。

除了前面介紹的,在行文結構和邏輯上、在講故事上注意,另一個值得分享的經驗是,一篇文章的口氣和用語方式要保持一致性,這樣寫出的東西才顯得專業。

比如,一篇文章是以非常嚴肅的口吻寫的,那么通篇都要如此,不要后一半寫成了調侃的口氣。反過來,如果是以詼諧幽默的口氣寫的,那么通篇用詞都要符合這個風格。

一篇文章里,口氣和人稱也要保持一致。不要一會兒用第三人稱寫,一會兒用第一人稱寫。

此外,對再細小的用詞都要很考究,在細節之處要盡可能沒有任何問題才算過關。

可以這樣講,寫博客一類的文章,要成功首先是選題要好,這是寫作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是內容真實,有獨特性,這是成功的第二步。再接下來是組織好材料,用大家看得懂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是成功的第三步。

四、寫書需要注意什么?

做到這三條,作為博客文章的寫作已經足夠了。但是想要出書,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博客就像日記一樣,不需要有整體結構,但是一本書需要有;博客可以沒有明確的主線,但是書需要有;博客每一篇行文風格未必要一致,但是書需要一致。

此外,書相比博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這個改寫的過程工作量還是很大的。

寫難度很大的書,比如歷史題材的書,非常難,但有一個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像茨威格寫《人類群星閃耀時》那樣,將幾千年的文明史切成很多個片段,通過這些片段折射出歷史全貌。這個做法就是前面講到的“管中窺豹”的方法。

書的題材有很多,每一本書的寫作手法都不盡相同。寫作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寫一篇文章是兩個人的事情,不僅要表達好自己,還要理解讀者的心理。所以重要的是,寫作永遠要讓形式和內容相匹配,內容不同,讀者群不同,寫作的手法也需要調整。

丁不二不同寫作實踐階段的寫作技巧,如何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概括一下:

1、閱讀對寫文章有很大的作用,但一要長期持續閱讀、二要多讀經典著作、三要注重結構和邏輯而非文采;

2、寫有真情實感的內容,內容比形式更加重要,多學習演講;

3、寫專業文章,要在行文的口氣、用語方式、人稱表達上保持一致,要講究細節用詞;好文章,要做到選題好、內容真實有獨特性、組織好材料并表達清晰。

4、寫書,要有整體結構、明確的主線、一致的行文風格;寫書的內容不同、讀者群不同,寫作的手法、形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