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抖音比較好還是公眾號比較好?為什么有人說公眾號更加吸引人?
Hi~,我是良大。
實不相瞞,最近我在搞抖音,不僅僅為了流量,也是為了“渴望”。
上篇文章說過,中年人不要失去“渴望”,我去做短視頻,也是為了找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而且,作為一名商業顧問和作家,口播不是問題,面對幾千人我都不緊張,更別說是一個小小的攝像頭了。
文案,更沒問題了,這是作家的強項啊,只需要把一些內容變得精煉點,就會很適合放在短視頻上。
我以前的文章說過,一個人建立“交叉優勢”很重要,也就是你要有兩個比較精通的領域,這么一交叉,你面對的競爭者就會批量的減少,你成事兒的概率才也會更大。
也正因為想把“交叉優勢 ”再驗證一下吧,所以才有了搞短視頻的想法。
和一些抖音上的口播大V聊過,他們覺得挺不容易,選題、文案、錄播都要反復折騰,但是實話講,我卻覺得非常簡單,打球時錄一段、喝咖啡時錄一段,吃飯時錄一段,都是很順手的事兒,不怎么占我時間。
所以,就搞著玩唄。
1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以為我要推我的抖音號了?
嗯,你猜錯了,我想告訴你,不要關注。
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一位老讀者無意間在抖音刷到了我,于是她私信給我,問我是不是準備放棄公眾號,而要轉戰抖音了?
在這里,我可以明確的回答,當然不會,如果我還在做自媒體,那么公眾號永遠是我的主陣地。
原因很簡單,因為公眾號讀者的質量太好了,請原諒我用“質量”這個詞,確實找不到其他更準確的詞了。
我和很多讀者都是微信好友,所以,盡管公眾號只有33萬的關注者,但是真的是藏龍臥虎,相當一部分是企業家,還有些是金融業的高管,還有各行各業的精英,就是通過公眾號平臺,才能鏈接這么多厲害的人。
我如今相當一部分培訓和咨詢業務,就是由讀者們介紹的,所以,這也驗證了媒體圈的一句名言:
“粉絲數量不重要,質量才重要。”
我這么說很功利,但卻是實話,如果誰說,經營自媒體只是為了情懷,那才是在騙你。
但是,你也要明白,現實生活中,價值觀其實是多元的,“功利”和“真誠”也可以共存,雖然經營公眾號我有商業目的,但是我敢說我很真誠。
每篇文章都是自己認真思考的結果,因為只有這樣,對于各位才有價值,才能留住各位,對吧?
要知道我的讀者都很挑剔的,哈哈,這不是批評啊,而是說讀者們水平都很高,文章中任何一點瑕疵都會被捉出來。
每回寫文時,我都會特別小心,一邊寫,一邊心里設想有一個嚴厲的讀者和我對話:
“你這觀點是不是不太淺了?你這句話邏輯嚴謹嗎?”
這就倒逼我寫的東西必須要有點料。
這也是為啥我不建議你關注我抖音的原因,因為長期看我文章的讀者,認知閾值是很高的,而抖音這些短視頻平臺,不適合邏輯嚴謹、內容深刻、大篇幅的東西。
所以我發布的視頻相對淺顯,完全沒辦法和文章相比,每個平臺有每個平臺的調性,公眾號平臺就是適合深度的受眾,這點毋庸置疑。
2
你一定知道《娛樂至死》這本書,甚至可以背出其中的一兩句金句,但我相信多數人沒有完整的看過這本書。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簡單講就是:文字讓人聰明,圖像把人變傻。
作者把美國的繁榮,歸結為印刷文字的廣泛普及,18世紀,英國的貴族才能讀書,而在新殖民地美國,平頭老百姓都可以閱讀。
那時的美國人對閱讀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就連碼頭工人也會下班聚集在一起,討論書的內容。
廣大民眾對知識的渴望和汲取,讓美國的工業革命有了基礎,也越來越繁榮。
然而,電視出現了,媒體傳播的途徑從文字變成了圖像,民眾也迷失在娛樂為主導的文化中,失去了深度的思考能力。
如果你對大腦有點了解,就知道作者的觀點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文字啟動的是人的前額葉,這是人類才有的腦區,負責邏輯、推理、學習、判斷、創造等功能,就是這么半個巴掌大薄薄的一層,卻掌管著真正意義上的“思考”。
而圖像呢,通過視覺神經,跳過前額葉,直達腦干,所以也不用你思考什么。
做營銷的人就特別懂得這個道理,你看看下面這張圖,這是我N年前買小米筆記本時拍下的。
營銷人員想讓你知道這款筆記本很薄,但如果說“非常輕薄,只有兩厘米”,你是要思考的,你會想“兩厘米”到底有多厚,你啟動了前額葉,營銷人員就輸了。
所以,他們拿個一分錢來做對比,通過這個圖像,你不用思考具體的概念,腦干只會快速收到一個信號:“它真的很薄”。
你們可以留意一下身邊的廣告,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當然我不是來普及營銷學的,我只想說明,人對圖像的本能反應,對于營銷人員是福音,但對于我們就是坑。
我以前寫過,讓人成長的只有兩樣東西,第一是經歷,第二是閱讀。
很多牛逼的人,不怎么閱讀,也能做成事兒,那就是因為有豐富的經歷,但多數普通人的半徑有限,不太可能經歷豐富,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文字。
我為啥不提思考這事兒,因為思考不用你主動開啟,你去經歷,去閱讀,它自然就會附著在上面自動開啟。
所以,提升心智,增強深度思考能力的辦法并不多,其中一個就是閱讀文字。
這也是為啥我說公眾號的讀者都很牛逼,因為我的文章都是還偏長一點,有的甚至達到2萬字,但是當我在后臺看“完讀率”時,把自己都嚇了一跳,心想這都是什么樣一群人啊,有耐心看完這么長的文章。
在這個聲色迷離的時代,能耐著性子閱讀的人,真的非常難得。
3
此時,你大概會提出一個疑問,聽別人講知識和自己閱讀會有區別嗎?
我認為,還是有點區別的,文字是以靜止的狀態二維呈現,你可以停下來做筆記或思考,而如果是別人講,則是一個時間流的方式,你要么接收,要么排斥。除非你能把整個內容再整理回顧一下。
當然,無論怎樣,聽講解知識,也好過看一些毫無營養的視頻。
這也是為什么我做抖音會選擇“口播”這個領域,場景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內容。
前天,和良太吃晚飯,小酌了一杯,我倆聊起了“窮人翻身”這事兒,我就順手拍下來,發到了抖音上,我穿著個睡袍,頭發亂亂的,也沒用美顏......
沒曾想,竟然上了熱門,播放量500多萬,點贊20多萬,讓我還挺吃驚,因為這才是我的第9條作品。
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新的粉絲,很多人說我的運氣太好了,他們做了2年抖音,都沒做出1條上熱門的。
確實是運氣吧,不過新粉絲們并不知道,我已經寫作5年,共計寫了600萬字,閱讀過的書不計其數。
他們也不會知道,在拍抖音之前,我已經做好了100個選題,憑我寫文的經歷,知道其中一定有幾條能火,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快。
這一切都是在文字上的積累,視頻口播只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而已。
我不是說自己多牛逼,而真的就是想說,很多東西的底層規律是相通的,也是真想告訴你,無論你是想追求一種精神境界,還是一種物質生活,閱讀和學習都是有用的。
今天這篇寫的很隨性,就是向各位匯報一下近期我的動態,也是想感謝各位的不離不棄,前兩天有位讀者后臺留言讓我很感動。
他說,有時他很抑郁,但是一想到有良叔,這位溫暖而堅定的大叔,心里就感覺踏實很多。
我也是沒想到,我還有治療抑郁這種功能,其實我看大家的留言時,心里也是暖呼呼的感覺。
不過,閱讀才是真正的百憂解,套用抖音比較火的一段子作為結束吧。
郁悶了,寂寞了就去閱讀;
追不到喜歡的人時,也是去閱讀;
沒有安全感嗎?去閱讀啊;
當你吃飽了閑的蛋疼,空虛、焦慮或者無聊時,通通去閱讀;
你要相信,對普通人來說,閱讀就是投資自己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好了,感謝你的閱讀。
-END-
作者簡介:良大,投資人,商業顧問。大學時開始各種折騰,賣過賀年卡、擺過帶魚攤、倒騰過服裝店。畢業后,開過飯店,當過職業打假人,后來進了500強在總部做管理。有一天,腦袋一熱,又出來創業,現在做咨詢和培訓,空閑時寫寫文章。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