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最常用的用戶分層方法和用戶操作的性質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以下四種常見的用戶分層系統構建方法和用戶操作的本質。
“用戶分層和聚類”
用戶分層的本質是一種以用戶特征,用戶行為等為中心對用戶進行細分的精細化運營。?為什么在廣泛的互聯網產品當中,都需要進行用戶分層的運營呢?其實非常的容易理解,原因所在就是,在互聯網產品中,用戶有各種各樣的差異。比如用戶會出現角色的差異分B端用戶和C端用戶,分貢獻內容和消費內容,PGC和UGC,在電商產品中,可能還會區分商家和消費者等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在一個APP上用戶出現行為的差異,比如注冊用戶,付費用戶,活躍用戶,下載用戶等等。用戶特征的差異導致了用戶訴求和需求的個性化,我們在運營的過程中,就無法使用一套方案去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固產生“精細化運營”,去“分層次”去滿足不同的用戶,這就是用戶分層的本質。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貓眼電影APP”在貓眼電影的APP當中,我們打開它的APP會看到很多不同的UGC內容,這些UGC的內容針對的用戶角色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用戶覺得可能會有一些名人,像導演周星馳會做一些電影的影評,也會有一些“電影的達人”“記者”“電影主編”,也會去針對電影發表不同的觀點,最后,還有普通用戶發表的UGC,觀影感受等。
然后我們會發現教資會是一個平臺。在平臺上,用戶的角色是不同的。例如,消費內容的用戶、高質量的UGC用戶、娛樂評論家、明星等等,每個人的需求是什么,我們希望用戶在應用程序中扮演什么角色,會有什么不同,包括我們需要給不同的用戶什么價值,來區分這些用戶。這就是我們想要分層的原因。今天的頭條產品是同一個模型。我將給出另一個例子:關于“整個貓眼電影站中用戶的分層操作”貓眼電影通過另一個維度將用戶分為普通用戶、電影愛好者和電影愛好者三級別。每一類用戶的特征都是不同的,例如電影愛好者、以電影為重點的電影以及擁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權力和能力的用戶。影迷不會限制電影。電影覆蓋了很大的領域,并且具有歧視性。然后他們面對每一類用戶。他們的行動措施也因活躍或購票行為而異。例如,PUSH的內容不同,計劃的活動也不同。通過這種情況,可以發現在應用程序中,用戶將從多個角度分層,然后細化操作將成為目標。然后用戶分層操作的早期階段是對用戶進行細分,通過先對用戶進行有效細分,然后實施有針對性的策略,實現更高效、更精細的操作。如何實現精細的“用戶細分”?最簡單的用戶分層方法是“以用戶增長路徑為中心”
例如,對于付費產品應用程序,從注冊到購買的過程稱為路徑。用戶去哪里,我們可以根據當前用戶的階段和鏈接進行劃分。這是最簡單的用戶層之一,如下所示:
購買付費用戶
對訂單感興趣的用戶
使用-活動用戶
下載-下載用戶
舉個例子來分析,比如工具類,“鬧鐘”,那么你會發現,對于用戶來講,使用“鬧鐘”這個產品的過程和環節都是標準的。無非就是先設定一個時間,到時間“鬧鐘”就會響,然后我們把他取消掉就OK了,他的過程非常的簡單,且標準化,這種就屬于主線業務鏈條的標準化程度高。2.業務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低在舉一個例子來分析,比如“閱讀類APP”“教育類產品”,這類產品的第一“人群所在地區不同”,第二“人群的年齡階段不同”,第三“人群的階段不同”,這種產品就屬于“過程較復雜”,“用戶需求多樣化”,即產品形態為“主鏈條的標準化程度較低”,背后鏈條非常的長,非常的多樣,非常的復雜化,環節比較多。3.用戶在一款產品中互相影響的可能性低or高舉個例子:有些APP,用戶會在APP中產生互相影響的,有些則不會。比如“頭條”這類型的產品,用戶與用戶之間相對來講,交叉影響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如果是“知乎”“微博”這類產品,用戶之間相互影響的可能性就比較高。那么我們一旦有了以上4個模型去判斷一個產品,該屬于哪個位置之后,我們就可以以最常用的4種方式去分層,即第一種常見的方式:根據用戶的個性化特質,區隔分層,這個方法可以能就屬于第二類了,用戶需求多樣,鏈條比較復雜,電商產品通常也是使用這類方式。第二類常見的方式:根據用戶身份區隔分層。這種方法可以使用在上面的第三個模型中,即用戶在一款APP產品中互相影響比較高。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一款產品中,用戶身份信息是相互彼此可見的“比如微博”,用戶之間是彼此影響的,比如給用戶加V,給用戶一些榮譽,或者是勛章,即一批人可以在APP中影響另一批人。用戶價值區隔分層與AARRR模型分層還有兩類分層方式,這兩類方式基本上適合所有產品都可以使用,即用戶價值區隔分層,AARRR模型分層。“用戶價值區隔分層”即,我們通過APP的某一個維度判斷用戶貢獻的價值高或者低,比如“頭條職場領域貢獻高”“科技領域貢獻高”,這就屬于典型價值區隔分層。
AARRR模型是我們在成長環境中經常看到的模型,通過它,用戶還可以完成粗略的分層并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操作策略。也可以定義為增長模型,也可以理解為成分層模型。
摘要
總結下今天主要分享的內容即兩大單元六小板塊,即“用戶分層與分群的區別和本質”包含分層的定義和分群的定義,分層與分群的區別:分層通常是根據與一個用戶“下載”“注冊”“付費”等情況界定,分群是根據與一個用戶不同的興趣標簽維度界定。六小板塊包含了個性化特質區隔分層,身份分層,價值分層,AARRR模型分層。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