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和寫作的緣分,不得不追溯到一個難忘的晚上。

1、外驅力

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從幼兒園回來,我就會擺一排娃娃給它們講課:“看著上面!”

當時幼兒園的園長對我爸媽說:“這孩子以后在文學上一定會有所造詣”。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我讀小學的時候,作文寫得一塌糊涂,全是流水賬。我爸大約為此不知道唉聲嘆氣了多少次吧,終于覺得還是要改變了。

于是那一天晚上的作業,寫了撕,撕了寫,一邊寫一邊哭,到最后爸爸寫一遍,我再謄寫,時間已經到了凌晨,只剩下夏日夜晚的蛐蛐在陪伴著我們……

不知道從什么開始,寫作突然好像開竅了。

到了初一,遇到了我的貴人——王青老師。看,我至今清楚地記得她的名字。

個子不高的王老師,講課風格非常親切,由于我的寫作水平還不錯,她大約是想要培優吧,到了晚上還把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留下來,給我們輔導作文,只收影印資料的費用,完全免費地為我們培訓。

這大概是我遇到的最無私的一位老師了。

2、內驅力

從這時候起,我已經完成了從外驅力到內驅力的轉變,我開始真正地愛上了語文。

講一個例子,很多人都說學習和老師有關,喜歡的老師成績就會很好,不喜歡的老師成績就會不好。但在我這里,并不完全成立。我喜歡語文,所以哪怕后面遇到了水平非常差勁的老師,然而我仍然能保持語文成績的優秀。

初中階段,我最喜歡的事情是交筆友,甚至在類似《男生女生》這樣的雜志上刊登過交友宣言,來自天南海北的筆友的信,像雪花一樣飛來,后來它們都被我的班主任老師偷偷收起來,還給了我母親,這一切神不知鬼不覺,我到后來和媽媽聊起往事,才知道原來還有這一段。

到了高中,我更是對文學有了發自內心的熱愛。我成了文學社的一員,到了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仍然有和筆友寫信,也在這個階段看了很多名著,比如《呼嘯山莊》、《飄》、《傲慢與偏見》、《海底兩萬里》、《巴黎圣母院》……

3、寫作之始

到了大學,真正開始接觸網絡,開始嘗試在網絡上寫作。

一開始是在QQ空間,寫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字,后來轉移到博客。我所有的心事,都寄托在了文字上。為友情所困、為愛情所悲、為親情所惑……都在文字上得到了宣泄。

寫了很多現代詩,還寫了音樂劇劇本,在當時的音樂劇組擔任歌詞組組長,結束時,把我們的作品集成了冊子。

當時,還有一位大學同學對我說:大約所有的文人都是要這么傷感的吧,他們撕碎了自己,才有了美麗動人的文字。

后來,遇到了愛情。寫過關于愛的短詩。再后來,被愛情迷惑著,暫時放下了筆頭,再也沒有了那些可笑的無病呻吟。

4、堅持寫作

588天前,我遇到了007不寫就出局。2152天前,我在一個平臺的助力下組建了讀書會。

007是一個倡導寫作的平臺,每周要交一篇文章,并點評班級上下樓的戰友。它的宣言是:“每周一篇寫七年,寫滿七年去南極”。

然后,從007開始,我遇到了六分之一共創社群,這是依托“六頂思考帽”原型,每周分不同帽(角度)來共創一篇高質量文章的社群。

于是在這里,我開始了長期寫作之路。588天,輸出10W+字。

用輸出倒逼輸入,于是我的閱讀也更加規律了,2152天,不記得看了多少本書。

總之,日拱一卒,筆耕不輟。

希望我能一直寫下去,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也能陪著我,一起寫下去。

會寫作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4個步驟告訴你怎樣開始寫作

畢加索曾說:“行動是一切成功的關鍵。”

我們如果想做一件事,思慮了很久,越想問題越多,我們就會給自己找各種借口,不再去行動了。

我很喜歡寫作,幾年前參加過一位培訓老師的課,可是我完全聽不懂,不知道怎么開始,覺得自己讀書少,肚子里沒有墨水寫不好,所以一直拖延。

后來開了頭條號,看了別人的文章,啊,別人都寫得這么好,而我只會碎碎念,所以斷更了好久。

總想著等一切準備好了再寫,是我一直以來的毛病。

寫作大咖粥左羅在《學會寫作》中,告訴我們為什么寫作要立刻開始行動?不要一直拖拖拉拉,否則一輩子寫不出來。

1、寫作是一個動態過程,我們根本想不清楚

我們總想著把一切弄清楚了再寫,事實說我們根本想不清楚,我們不能等著靈感來找我們,只要我們開始寫了,靈感才會不斷涌現在我們大腦。

如果什么事都要想清楚了再行動,我們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寫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只能寫了才能慢慢想清楚,寫了才知道我們有什么問題,會遇到什么困難。

我跟讀書營以來,讀書筆記一直寫不好,每天去看優秀同學的筆記,才發現別人的讀書筆記生動有趣,條理清晰,行文流暢,故事也很精彩。

再看我自己的,有的時候不會寫,我只是把書中有觸動的地方用自己的話重述出來,根本找不到案例論證。

所以,寫作真的要立刻開始,不要等,只有我們開始了才知道問題所在,才會在以后的路上修正自己。

2、寫作者都有拖延癥,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寫

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很不想寫,如果有一個編輯在催稿,告訴你再不寫你以后都不用供稿了,你立馬就會坐在桌子前,人模人樣的寫起來。

治療拖延癥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寫,寫下一句再寫一段,嘩嘩嘩一篇文章就出來了。

高效寫作中最重要的是“推進思維”,我們在寫稿的時候,確定主題后列提綱,我們可以看看哪部分最容易寫,就從哪部分開始寫,不一定要從第一句寫到最后一句,我們可以從易到難,一步步推進,但不能站在原地,只要一直往前推進,就能提高我們寫作的效率。

認識的一位書友每次碼字前都會磨蹭半天,有一次有三篇文章要交稿,眼看還有兩天時間了,她跟我說,哎,不能跟你說了,我要趁著娃睡覺去寫稿子了,再拖拉,編輯大大要從電線里爬過來揍我了。

《墨鏡》編劇查理·布洛克說過:“不要談什么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后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所以,寫作者的拖延癥只要開始寫就可以克服了。

3、只有開始寫,才能擺脫寫作恐懼

我們總是擔心自己寫不好,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遲遲不敢寫,耶魯世界學人的寫作培訓課給我們克服恐懼的秘訣是:“告訴自己,坐下來,只寫5分鐘就好。”

與其胡思亂想害怕寫不好,不如坐下來寫5分鐘試試,很多作家都是從寫不好到寫好的,我們不如坐下來把文字寫下來,看看哪一句寫不好,哪個案例論證得不好,當我們處理這些事時,我們就會忘記恐懼。

每次讀書,我交了一兩篇讀書筆記就覺得特別難了,腦袋空空,害怕去寫,昨天助教老師發來優秀筆記來群里,我又去學習了一遍,寫同樣的內容,別人是怎樣寫好的,既做到干貨滿滿,又做到娓娓道來。

看完他們的又來看自己的,努力糾正,所以不要害怕寫不好,干就完了,想那么多做甚!

4、寫成稿再修改,不要追求完美

人人都追求完美,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缺陷。我們要學會把文章完成了再一步步修改成好文章。

海明威說:“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

魯迅先生也說過:“寫完后至少要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海明威寫《老人與海》,改了200遍。魯迅先生寫《藤野先生》,修改了160多處,寫《墳》的題記全文只有1000多字,他也改動了100多次,所以名家尚且如此,何況我等初學者。

大膽的寫,然后努力修改,這樣才會出好文章。

如果你還在想把寫作考慮清楚了再動筆,那就別想了,立刻行動就對了,我們只能行動了才能知道問題所在,才能在推進中提高寫作效率。

也別害怕自己寫不好,名人作家也是從素人走出來的,我們先把文章寫出來,再修改,先完成再完美,事件一件件來,把心態端正好了,文章也會越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