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與命運

跌跌撞撞,到了30歲才終于明白:只有拼命的學習,瘋狂成系統(tǒng)地攝取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才可能有機會改變命運。

焦慮、迷茫、無助的人,一定是在該努力提升自己的年紀,選擇了得過且過。

學習一定有用嗎 ?應該會有很多朋友會想,我也在學習,但并沒有派上用場,然后就遺忘了。

以前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句話:我也花了很多錢學了很多東西,可不知道怎么變現(xiàn),怎么能讓我把學習的錢掙回來。

這應該就是學習改變生活的反面教材。

無意見看了《絕非偶然》,讀了書籍里面分享的案例。他們基本都是從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堅持學習,轉換不合適自己的職業(yè)軌道,然后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再堅持學習改變思維、提升能力,最后他們成功了。

后來我堅信:只要堅持學習,堅持分享、堅持完善能力,并調(diào)動一切可能性,把學習的東西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就一定可以改變生活甚至是命運。

最近我在看左粥羅的《學會寫作》。剛看了第一章,對我的寫文認知有了很大的改善。

讓我從底層思維上,開始改變寫文章的不足。

01 有目的地寫作

開始寫作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拿今天這篇文章為例。

首先,學習就一定要輸出,然后用輸出再倒逼輸入,才能形成持續(xù)學習的閉環(huán)。

通過寫文章的方式,對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做一次梳理、總結。到底能不能用言簡意賅、有邏輯的語言表達出今天的學習收獲,改善以前做的不足的地方,可以則說明是學到腦子里了。如果不可以就要進行第二次重點閱讀,捋清楚文章表達重點和表達的邏輯,再繼續(xù)形成文章。

沒有輸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不能算高效率的學。

其次:分享學習的過程,影響一批一同前行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今天的點滴收獲,可能影響的就是別人的堅持。榜樣的力量總是學習中的墊腳石。

最后:打造平凡之人努力奮斗的IP。

今天的我很平凡,甚至走在路上都不被人待見。但說不定通過3年、5年、10年的沉淀,我也收獲了自己的粉絲,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價值。

我很清楚,要達到理想的結果,我需要懷揣著期望長達數(shù)年的堅持。我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

02 雙向溝通式寫作

什么是雙向溝通式寫作?我理解的意思是:用分享的口吻,說別人能聽得懂的話創(chuàng)造聊天的感覺,調(diào)動閱讀者的參與度,精準的讓讀者接受到文章要表達的意思。

以前我寫文章都是寫觀點,自以為寫一些自我催眠的道理,就是一篇好文章。怎料閱讀區(qū)區(qū)個位數(shù),很打臉甚至失落,但不知道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

那時候我不知道,好的文章要用分享的口吻,精準的表達重點,創(chuàng)造和大家一起聊天的感覺。

這樣才能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讓大家看我的文字,感受到我是一個有情感、懂分享,還可以傳遞價值的人。

調(diào)動閱讀者的參與感就是適當?shù)奶岢鰡栴},調(diào)動大家的思考。這樣就把傳遞式寫作變成探討式的寫作,而不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

溝通的最佳效果,無疑是:精準的需要,說別人可以聽懂的話,達成想要的結果,還能讓雙方都能保持愉悅。

03 從得到邏輯到給予邏輯

很多人寫文章肯定會想:我怎么可以獲得粉絲?但很少有人會想:我能給粉絲帶來什么價值?

每一篇文章一定都有他的價值。

在開始寫文章之前先問自己:“我能給閱讀的朋友提供什么”“閱讀的朋友想得到什么”。

這個世界遵旬價值守恒定律,用心的傳遞自己的價值,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04 從自我邏輯到服務邏輯

什么意思呢? 比如開一家火鍋店,食材新鮮,味道鮮美,價格適中,但服務很糟糕,生意估計也不會紅火。

同樣地,寫文章并不是選題好、內(nèi)容好,別人就會喜歡,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服務。

內(nèi)容做好是標配,服務做好才是升級。

服務邏輯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直接易懂又有吸引力的標題。

(2)顏值更高的封面圖和文章配圖。

(3)提高閱讀效率的排版。

(4)評論區(qū)及時互動。

總結一下今天的重點,寫文章之前先想清楚文章的目的,圍繞目的用雙向溝通的氛圍,給予讀者能接收的價值同時,做好服務,從而達到令人追求愉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