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收貨的含義(我們要盡早確認收貨嗎?)
一封《義烏小商家“早點收貨”倡議書》引爆網絡,多位商家聯合發聲“多賺一塊錢,不如買家主動確認收貨、早日回款”,表示縮短賬期就能延長小店生命線。這讓人不由得想起前段時間餓了么呼吁消費者給外賣小哥預留5分鐘緩沖送餐的事。
買家的早日確定收貨與商家的賬期問題,究其本質還是平臺與商家的矛盾,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的結果。但凡在網上開店的,總繞不過在途資金的問題。據學商君了解,各類目賬期平均下來,大概要十天左右。
理論上講,刨除退款因素,商家要想拿到顧客支付的款項,除非顧客確認收貨或是到期貨款自動到賬。從顧客付款到商家拿到錢這段時間,資金是趴在平臺上的,沒有產生任何利息,換言之,平臺可以白嫖這一大塊現金流,但是如果商家想要提前收款,就必須額外掏手續費。
資金被占用,沒錢進貨發工資怎么辦?
就只能找平臺貸款,一天萬分之五,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平臺拿著商家的錢發貸給商家。支付寶之所以強大,也正是因為有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并且這些現金都會合法合規的沉淀。這也導致了支付寶等所有支付工具只講支付安全、客戶體驗卻從來不提資金去向。
就拿去年銀行瘋狂貼錢推廣ETC為例,銀行免費送設備送通行費等各種補貼,原因何在?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賬期。從用戶通過銀行繳納通行費,到銀行把通行費清算至高速公路,是存在賬期的。銀行可以利用賬期拆借資金,哪怕只有一天,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以賬期內資金拆借出去是不需要支付利息成本的。
針對義烏小商家的倡議書一事,昨日支付寶也做出了回應:
之所以有消費者點擊「確認收貨」后賣家才能拿到款的設計,并不是因為平臺想截留資金,而是基于特定的歷史背景想到的解決方案。
20年前,社會上對網購普遍持懷疑態度,如果先付款在發貨,買家擔心賣家收到錢不發貨,如果先發貨再付款,賣家也擔心買家收到貨但不給錢,所以才有了如今的“確認收貨”后賣家才能拿到款的設計,基于“擔保交易”,這樣的流量設計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
在回應商家的需求時,支付寶也解釋說,商家的呼吁,是電子商務在新形勢下碰到的新問題。支付寶也在嘗試尋找一些解決方案。今年天貓雙十一,對符合條件的商家,網商銀行推出「負賬期」,就是說消費者付完定金,網商銀行就先把尾款給補齊,于是,商家就能提前到賬,不會再擔心用戶是否「確認收貨」的問題。
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商家認可倡議書中的說法
有淘寶普通小商家坦言,她并不呼吁買家立刻確認收貨。
原因有二:
一.在沒有確認收貨的情況下,申請退款退貨,退完交易就關閉,買家沒有評價權,商家也能安心。如果確認收貨了,買家再申請退貨退款,商家必須同意的同時買家還有評價權,這時候來個差評,心情可不好受。
“我寧可晚點到賬,也不愿多承擔差評風險”,該商家說道。
二.如果買家不主動確認收貨,也不主動評價,那么商品包退換的時間是10+15=25天。如果確認收貨了,那么從簽收快遞的第二天起7天無理由退貨。
這個時候就分成兩種情況:
1. 如果買家確認收貨并立刻評價了,再申請退貨退款,商家會說:親,別退貨了,我們退點錢吧;
2. 如果買家確認收貨并差評了,再要求退貨退款時,商家會說:退貨可以,麻煩先把差評刪了;
3. 如果買家確認收貨并追評了,這時候買家將不享受任何售后,商家會徹底裝死。哪怕投訴到小二,商家也會以影響二次銷售為由拒絕,反而買家還白搭退貨運費。
為什么義務小商家呼吁提前確認收貨?
淘寶小商家表示,因為那部分商家大都是阿里批發采購平臺(1688)上的B2B批發商,他們發起的倡議其實跟普通小商家和買家并無多大關系。這部分商家的訂單量大錢多,并不像小商家那般在意差評。
而且批發平臺是有“極速到賬”功能的,額度10-50萬不等,即使買家沒有確認收貨,批發商也是立刻收到錢了。極速到賬指的是商家可以享受貨款提前到賬的服務,不用等待買家確認收貨,3分鐘到賬,銷售零賬期,超過額度的才需要等確認收貨。
如果交易額超過50萬,說明商家或是通過杠桿或是把資金全部投入才導致的資金流問題。這部分商家很多時候只要高收益,卻不愿意承擔高風險,畢竟沒有人逼迫他們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
網友回復:以前我會主動確定收貨,但是現在,我不會了
有網友說到:好多商家的售后都是從確認收貨那一刻開始計算的。比如你買件商品,商家說一個月內出現問題可以免費換新,那么這個“一個月”,就是從你確認收貨的那一分那一秒開始計算的。
如果你一收貨就確認收貨了,很顯然售后質保期就縮短了大約一星期。消費者為什么要犧牲自己的權益來養活商家呢?就算不立馬確認收貨,貨款打到商家也就是一周左右,可一旦確認收貨了,后期出了問題,就得不到保障。綜合來看,肯定是越晚確認收貨對買家越有益處。
學商君認為:賬期問題并不是消費者產生的,消費者下單時就已經付款,貨款也已經全部進入支付寶賬號,商家有問題應該找平臺,找拿走賬期紅利的人,而不是要求消費者放棄自己的權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