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爆款的產品,爆款的自媒體,爆款的課程,爆款的視頻,都是很好的案例,拆解它,一層層的去撥開他的邏輯,你成長自然就快。很多草根創業者都是這么起來的,甚至可以說所有成功創業者都是靠拆解別人產品起來的。

別人產品就是最好的老師,產品自己會說話。你看不到,你聽不懂,你找人教,你希望別人教會如何讓你躺賺,你這不就是到處喊,我是韭菜,你們快來收割我。

這些內容不需要單獨報課程去學,甚至絕大部分增長黑客的玩法,都是在拆解官方的策略,官方的風控永遠是黑盒,外面的玩家永遠都是通過各種途徑想辦法找到其中的邏輯和因果,然后拿來使用。

現在市面上很多案例拆解的文章,很多所謂拿到結果的人士,那些缺乏一線產品研發和運營經驗的各種所謂專家,他們的所謂產品和運營模式拆解,基本都是胡扯。很多事情還是要自己動手,要有自己判斷,不能迷信所謂權威。

如果你重視拆解,并且足夠敏感,隨時針對一些身邊的成功產品或技術產品做拆解,你的成長就會很快,職場路線也會很快。

這也是學習一些底層邏輯,拓展認知邊界的過程,同時,對拆解過程中提到的技能,知識,是否有足夠的儲備,也要快速反思,能不能建立這樣的知識技能儲備,才能在后續出現機會的時候快速把握。

拆解能力的分類

第一部分是看數據,第二部分是琢磨人性。
第一,看數據部分。將運營邏輯拆解,分解出顯性指標,逐一優化,但仍需要關注隱形指標。(這里的隱形指標,通常指的是與業務可持續性相關的指標)

拆解運營邏輯,是一種思考習慣,先訓練這樣的思考習慣,在訓練用這樣的思考習慣看產品的視角,對運營分析的能力提升就會提升很大。

其實其實無論電商,游戲,還是搜索引擎,背后的運營邏輯都有類似的思考方式,你將邏輯拆解,然后理解每一個步驟的數據,并尋求優化點,運營負責人就是干這活的。

當然具體到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會有不同的特質和不同的體會,這需要你擁有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后,不斷去歸納,去總結。
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視角,你看到日常的互聯網產品或其他產品,就會有不同的認知。

比如別人看一個淘寶店的產品,看到的是這個東西好不好,值不值;而你看到的,則是這個店家是如何的證明自己的東西好值都用了哪些策略,哪些技巧,哪些蠱惑人心的手段?
比如別人給你轉一個微信段子,看到滿滿的正能量,和鮮味十足的雞湯;而你看到的,是營銷高手在背后用了哪些技巧,來讓用戶有分享的沖動,以增加用戶的訂閱,轉發。

看到廣告的時候不要立刻退出,你作為運營人,有義務去體驗,去拆解。

不斷思考,躬身入局,結合業務才會有一點點突破。每天就積累那一點點就好,運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琢磨人性部分。大鈞自己還沒玩明白,歡迎交流。

提升拆解能力的具體方法

大鈞自己一直在用的逆向運營法,一共有5步——拆、寫、操、背、想。簡單好用,當然如果有訓練營的話會更好,只是現在了解認可的人數還不夠。這里先介紹給大家。

「拆和寫」

1.不看現成的拆解文章

在不看案例內容的情況下,能正確理解拆到的運營意向。對于有一定運營水平的人來說,提高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拆解沒有參考案例內容的運營案例(例如實時發生的案例),在一個一個動作,一個一個招式摳的基礎上,拆解出全部內容。

使用有運營案例的運營案例時,最好把運營案例隔離開,就當它不存在,只有當把整個內容都拆解出來以后,才去對照看看。

2.拆完必須寫

拆解沒有拆解文稿的運營案例時,先把某一段運營案例內容從頭到尾拆幾遍,拆不懂也要硬著頭皮拆。先拆懂其大意,分出活動和招式,然后再以動作為單位反復地拆。搞清楚一個招式由幾個動作組成,每個動作在招式中起什么作用,管理、運營、兼職都是負責哪些動作等。

每拆一遍就把拆懂的動作一個一個按照順序記錄下來,排列成招式,拆不懂的動作就先空著。

對于碰到的動作,一定要拆解到模仿著運營案例,能正確地操作出來,準確地抓住這個動作的各個主觀意向為止。因為只有準確地把各個主觀意向抓住了,操作出來了,才有可能根據打法和意向知識點拼出一些動作,再到動作庫里查找。

對于拆不出來的動作,不要就“動作”論“動作”,一拆解不出就立即把案例拆解停下來,不再往下拆解。應該繼續拆解下去,把拆解不出的動作放到案例的整體內容上去理解。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孤立地去摳一個動作,百思不得其解,但若與整個招式動作,整條內容聯系起來去理解,思路就寬了,往往也就知道是什么動作和怎么模仿了。

有時同一個動作,在運營案例中多處出現,一處拆不清或拆不懂,可以先放一放,看看能不能從別處得到啟發,因為可能別處的運營案例很清楚,或者與別的動作搭配在一起被你拆穿了。拆解過程中,對于沒有確切把握的動作,也要先寫出來,再在以后的不斷拆解過程中去校驗和糾正。在同一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運營人使用時,由于各人的習慣有區別,有助于拆懂一些疑難動作的意向。

3.一定要寫

從學習運營的角度出發,初學者在起步階段必須一邊拆一邊寫。如果光拆不寫,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漏掉了一些拆不懂的動作,失去了學習和提高的機會;二是有了拆不懂的動作時,如果只拆不寫,往往拆的遍數再多也可能還是拆不懂,但是如果把拆懂的部分記錄下來,前后內容聯系在一起,經過思考以后再去拆,可能又會拆懂一些別的內容,如此不斷反復,直到全部拆懂。

4.要有專用拆解記錄本

建議寫在正式的本子上,或者根據個人習慣,本子+電腦,本子更好發揮自己的拆解能力,電腦則是有更高的效率。

每次拆解時都要標上拆解的日期和開始拆解和結束拆解的時間,計算出一分鐘拆解的運營案例信息所用的時間,以便隨時了解自己進步和達到的水平。

為了醒目起見,要用有色筆醒目地標出拆解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猜到的動作以及發生過的各種差錯,并在事后歸類整理和反復糾正各種差錯(模仿、意向等)。

5.復盤拆解結果

初學者對自己獨立拆解出來的結果往往有些疑惑,認為無法判斷拆解出來的內容是否正確。其實這種疑慮是不必要的。只要拆解出來的各個動作符合運營人的意向并能在動作庫里找到相應的動作、招式結構符合打法、前后關系符合邏輯內容符合運營原理,一般操作來拆解出來的內容就是正確的。

「操與背」

整篇案例(或一條熱門案例運營案例)拆解出來以后,就要“操”。方法是:拆一個運營人的動作,自己模仿操做一個。模仿操做時,盡量使用能夠循環播放運營案例內容的短視頻,根據自己的水平確定模仿操做的時間長度,盡量操完整的一招式。

“操”的過程可以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模仿操作”。把自己“操”的動作記錄下來,與運營案例上標準的動作對比,看看什么地方學得不像,如此不斷重復,直到能模仿操出大體上正確的動作為止。

第二步與運營案例上的動作同步“操作”。會“操”以后,還要背,把一段運營案例的拆解文章翻來覆去地重復操作,達到基本會背誦的程度。

“背”對于提高運營綜合水平有很大的作用,通過“背”,才能由“會”到“熟”,和由“熟”到“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會“背”,就是“化”的標志。

熟到了能“背”的地步以后,在運營時就能快速反應,操作時就能以一敵十,寫拆解文章時才能下筆如有神。我們在轉行的人和運營專員那里,了解到他們學習自己專業的知識都要下功夫背誦,學習運營的意向更不能例外。學運營需要背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凡是“背”過的人都能體會到它的好處。

例如運營熱門案例,由于它有一定的格式和招式,背上若干段內容以后,就會熟悉其風格和常用的招式,就比較容易看懂新的內容。有時甚至可以超前運營人的意向,拆了動作中前面的幾個動作后能提前操出后面的一些動作,或拆了上動作后能提前操出下一招式來。到了這個地步,拆解時的緊張心情就減輕了,或者基本上消除了。心情一放松,水平就能發揮出來,應該拆懂的也就能拆懂了。

背誦不僅僅是一種學習,而且也是一種能力。案例背多了,背誦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即越背越會背。

有人擔心背下的內容過后要遺忘,不等于白背了嗎?不是的。盡管背下來的具體內容可能忘記,但是鍛煉出來的能力永遠存在。

「想」

1. 學習的進度是否合適,學到的知識是否扎實。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打基礎階段,要經常告誡自己“慢些,慢些,再慢些”,時時檢查學到的知識是否扎實。如果不扎實則堅決重新學,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

2.總結和歸納學到的運營知識,使之系統化,記憶深刻化。

每學到一個動作或一些打法知識,要好好地想一想,過上一段時間還要很好地歸納整理一下。歸納和總結的一項主要內容,是分析自己在拆解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差錯。

3.總結和歸納學習方法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每一個具體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很小的,不系統的,沒有多大價值。但是積累多了,量變引起質變,可能會成為系統的、有價值的、有一定新意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