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貝爾,1847年3月出生于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語音學家。受家庭的影響,貝爾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了充分的語言和說話方面的教育,并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終身為聾啞者的幸福努力。

貝爾對學校的正規教育不感興趣,家人便把他送到了倫敦大學學習聲學專業。由于受小時候的影響,他學習興趣漸高,很快掌握了人體發聲器官和收聽器官的構造,這或許正是他發明電話的開始。1873年開始,貝爾把全部精力用在了電話的設計和實驗工作上。同時,他去求教美國電氣物理學家亨利教授。亨利教授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科學的道路是艱辛的,偉大的發明是要歷經諸多磨難的。潛心于發明事業的貝爾既缺經費,又沒有技術上的幫助。幸運的是,1875年他回到波士頓后認識了一位聾兒學校的校長,后來又結識了年輕的電學專家沃森,總算得到了支持與幫助。

經過一番努力,1875年6月2日,貝爾的電話終于到了最后測試的時刻。助手沃森在緊閉了門窗的另一房間把耳朵貼在音箱上準備接聽,貝爾在最后操作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疼得他大叫起來:“沃森,快來幫我!”奇跡出現了,這句話通過他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沃森的耳中。這句極其普通的話也就成為人類第一句通過電話傳送的話音記入史冊。這一天也被作為發明電話的偉大日子而加以紀念。1876年3月,貝爾獲得發明電話的專利。

1877年,在波士頓和紐約架設的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了,兩地相距三百公里。在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電話給《波士頓環球報》發送了新聞消息,從此公眾開始了使用電話的時代。

1877年,貝爾和他的伙伴們成立了他們自己的公司,這就是現在美國民用電報公司的前身。電話取得了迅速和無與倫比的商業成功,貝爾也因此富裕起來。盡管如此,他從沒有停止過他的研究活動,他還成功地發明了另外幾種有用的裝置。1882年,貝爾成為美國公民,1922年,這位偉大發明家去世,享年76歲。

◆知識拓展

◇以貝爾命名的貝爾實驗室,是公認的當今通信界最具創造性的研發機構,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數學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學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仿真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都誕生于此。

◇在研發電話的過程中,貝爾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先是助手沃森病倒,后是那個聾兒學校的學校的警告,因為此時貝爾已和校長的女兒梅布爾相愛,校長讓他要么放棄實驗,與女兒結婚;要么一意孤行,那他將永遠失去梅布爾。所幸他們在訂婚時,校長轉變了態度,并在貝爾不知情的情況下替他申請了專利。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在當天下午,另一位發明家也申請專利,要不是校長,電話發明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知識鏈接★

最初,每一對電話是用兩根鐵絲連接起來的。然后,交換臺使電話線集中到一個地點,其他的發明如放大聲音的真空管和在陸上及海底連接長距離的同軸電纜擴展了電話服務。再后來,晶體管取代了真空管。到19世紀60年代,通信衛星又消除了對地面線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纖維用激光傳遞人們彼此間的通話。可以說電話給人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都應該歸功于電話之父——亞歷山大·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