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買保險是因為僥幸,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有保險意識的,他們不買保險的理由是出于恐懼,但恐懼并不是擔心風險發生后帶來的損失,而是害怕出事不能得到理賠金。

我們也經常問客戶,在您心中保險公司倒閉的風險高還是一個人罹患大病的風險高?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認為保險公司倒閉的風險大于人類得病的風險。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我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保險公司倒閉了,下輩子也看不見了。因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保險公司都可以倒閉,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保險公司作為金融體系內最安全的公司都能倒閉的話,這個聲譽影響會嚴重打擊我們整個的經濟體系。所以我希望您說怕保險公司倒閉只是不想買保險的一個借口,而不是心里真的這么想,如果真的這么想,就顯得有點太無知了。

最近有喜歡抬杠的在跟我說,銀保監會曾經發文說到過禁止剛性兌付,進一步規范保險資管產品的業務,所以不能買保險,保險不是剛性兌付產品。

唉,在保險產品里只有分紅和萬能賬戶的結算利率是不確定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確定的,也因此,除了這兩點以外保險產品其他的都可以說是剛性兌付。我們買一份保險,如果想得到錢就兩種可能,第1種發生約定的風險,第2種退保獲得現金價值。上述這2點都以明確的金額和數字寫進保險合同里。

所以我們從來不推薦也不鼓勵客戶選擇分紅類產品,因為萬能險還具備一定的靈活性,畢竟是一個可以支取的賬戶,但是分紅險只能去賭保險公司到底能分多少錢,所以在保險產品里,分紅險的分紅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不太符合保險產品具有強大穩定性的特點。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2023年11月22日銀保監會下發的這個文件,文件的全稱叫《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所謂禁止剛性對是指,保險資管產品的投資范圍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權,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單,公司信用類債權,證券化產品,公募基金,其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和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簡單理解這個文件規范了保險經營主體投資業務的主要范圍,我們可以看到保險主體公司所投資的產品,大部分都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及安全和穩定性是非常高的類別。

同時這個規定明確了合格的投資者的資質,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必須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歷,家庭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家庭金融產品不低于500萬元或者近三年本人年收入不低于40萬。我們最近看到很多新聞,一個家庭年收入只有幾萬元,到處借錢卻買了非常不靠譜的幾百萬的理財產品,最后血本無歸,實際上在監管層面對于投資者的要求是有明確規定的,如果您沒有到這個門檻兒投資,就會極大的風險。

我們再看一下保險法的規定,中國保險法第92條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公司私自達成轉讓協議,必須由國務院銀保監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業務的公司接受轉讓。就是說保險公司不能私自的把公司轉給別人,必須在國家監管部門指定的情況下才可以轉讓。

在極端條件下,保險公司是可以破產的,但是破產的保險公司簽署的人壽保險合同必須轉讓給其他的保險公司,如果沒有保險公司愿意接手,會由銀保監會指定保險公司來接手人壽保險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不受原保險公司破產的影響,可以要求新的保險公司按照原保險合同的內容繼續履行保險責任。

所以你一定要分清什么是儲蓄,什么是儲蓄保險,儲蓄保險也叫理財類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專門針對財務管理這個需求研發的保險產品。目前放眼整個金融行業只有人壽類保險可以剛性兌付,因為人壽保險合同是以人的健康和壽命為標的的合同,即便是它是一個儲蓄類的保險產品,所對付的承諾金額就是我們常說的保額或者是退保的現金價值。這個金額不會因為保險機構是否盈虧為條件而理賠或者不理賠。

在保險法的第2條中也明確,保險法中所稱的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也就是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保險公司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和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

同時保險法第89條規定,保險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的話,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后,才能解散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公司,除因分立并購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保險公司解散應當依法成立清算小組進行清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銀保監會于2023年正式實施全稱為中國風險導向償付能力體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償二代。新出臺的這個償二代體系,更加注重保險公司的風險大小和風險管理能力,整體監管框架可以分為三大支柱,其中一大支柱為資本充足要求,其次是風險管理要求,第三是信息披露要求,分別從定量,定性,市場約束三方面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進行監管。

我再給大家看一條我前不久收到的短信,這是我在10年前買到的一份保險,這份保險的性價比很高,在當年人們都說這是一家小公司,實際上今日來看它也不能算是知名度很高,或者是體量很大的保險公司,這家公司曾經歷過股東的變更,也改了名字,但是我的保險利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如果在一個國家或者在一個金融體制內保險公司都不保險了,那真的就沒有保險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