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自媒體達人?自媒體真的那么賺錢嗎
這是一個屬于自媒體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和看法,展現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如果內容優質,最后還能獲得不菲的收益。可以說在個時代,誰能高效輸出,誰就贏了。
但高效輸出并不容易,很多人要么不知道該輸出些什么,要么輸出了效果卻不好。如果你正面臨著這種情況,那么你可以閱讀一下齋藤孝的《輸出力》。
齋藤孝是生于日本靜岡縣,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現在任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出版過《讀書的力量》《提問力》《開口就能說重點》《經典的魅力》等多部書籍,累計銷量千萬冊,獲得過日本新潮藝術獎 、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獲等獎項,還擔任過NHK教育頻道兒童節目《寓教于樂日本語》的綜合指導以及多檔電視節目的嘉賓。可以說齋藤孝一直都在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無怪乎他對“輸出力”有著許多心得。
在齋藤孝有關于輸出力的諸多心得中,有幾條很是顛覆了我一貫的看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主要介紹這幾個顛覆我以往觀念的輸出力心得技法。
一、輸出并非以“精”取勝,而需以“量”為優先
這個觀點很顛覆我曾經的想法,在我看來,做輸出一定要質量優先,如果內容質量一般,那么就沒輸出的必要。
齋藤孝則認為這種想法非常不利于我們進行輸出。首先,我們一旦有必須要輸出高質量內容的想法后,往往就會因為追求完美而瞻前顧后。
其次,當我們產生了瞻前顧后的心理后,我們就會開始害怕犯錯,害怕失敗,最后產生恐懼心理進而退縮。
最后,通過輸出,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記憶我們輸入的內容。而且我們在不斷輸出后,會慢慢養成輸出的習慣,享受輸出的樂趣,形成良性循環。
二、輸入1:輸出9
這個觀點同樣顛覆了我的認知,在我的觀念里,如果想要輸出,必須對所輸出的內容有相當的認識,也就是說,需要輸入9成內容后,才能輸出1成內容。
但是齋藤孝不這樣想,相反,他認為要把輸入輸出的比例調整為“輸入1:輸出9”,以此提高“知識周轉能力”。
在具體的應用中,齋藤孝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在我們讀書的時候,每讀5-10頁,就對這部分內容做一個總結評價。對于能夠引起我們感想的、貼近我們生活的內容,更是不要錯過,要馬上將之寫出來,發出去。
堅持這樣做一段時間以后,我們就養成了輸出優先的意識。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等到以后想要寫長文、深度文的時候,可以從以前積累的輸出內容中提取精華,長文、深度文也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三、追趕潮流、無須猶豫
網絡上經常稱追趕潮流的人是蹭熱點、蹭熱度,一個蹭字就表達出了大眾對追逐潮流的否定,也讓很多自媒體人都認為輸出內容不應該追趕潮流,而是要有自己的安排。
齋藤孝不這樣看,齋藤孝認為對于當下流行的事物,不管是圖書還是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在它們流行的時候要果斷地輸入,以備輸出之用。
流行的東西和其他事物比,更能成為大家的談資,如果在這個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回應和共鳴。
回應和共鳴往往又會引發靈感,促使你再次輸出更多的內容。而且大家對你輸出內容的認同和稱贊也會讓你心情愉快,充滿動力,積極地去進行下一次輸出。這樣輸出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這本《輸出力》中,齋藤孝除了介紹許多輸出的理念和技巧外,還身體力行地向讀者們展現了什么才是輸出力,以及要怎樣才能擁有輸出力。在這個自媒體為王的時代,我們必須革新觀念,擁有這種輸出力,完成在自媒體時代的積累。
自媒體真的那么賺錢嗎,還能做嗎?最近我們在很多平臺,都能刷到教你做自媒體,教你做什么影視剪輯之類的,能不能做,當然可以,但是已經過了紅利期,掙錢變得不容易,可能不適合有些新手或者想做全職的人去做了。
當一個行業在網上大批量賣課程教你怎么做的時候,這個行業模式肯定是要變天了。你仔細想想,一個行業哪怕目前再怎么好,在網上大批量培養,其結果是教你做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而學習課程的人去和他培養的成千上萬的人競爭,你覺得還可以賺多少錢嗎,他們拿這個行業以前的收入來勾起你的欲望,一般他們想在這個行業快要徹底涼涼之前會去割一波韭菜。
好的項目一般先讓自己和身邊的人賺錢,等到大肆買賣的賺錢課程的時候,也許就是項目低谷期的來領。最新最好的項目你覺得會拿來和你分享嗎,類似自媒體行業教出這么多人來和自己爭流量嗎。
所以自媒體可以做,做的方式最好不要全職,因為現在平臺支持原創作品,以前大力搬運出奇跡的時代已經過去。內容原創需要在生活中去積累調整,所以適合兼職。等累積到一定地步,可以選擇全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