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的團隊也有江湖(合伙人股權設計詳細方案)
合伙人的團隊也有江湖(合伙人股權設計詳細方案)
【90后合伙人創業日記】
合伙人內部會議開始了,按照貫例還是由老板先言。
這些天來讓我睡不好覺的卻不是能不能掙到錢,多久能掙到錢的問題,而是什么呢?我們先來總結下我們團隊從高峰到低谷的主要因素吧:
一、品牌廠家的影響
作為品牌代理商,且代理品牌與合作項目單一的代理商,它的生命力、運氣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受上游品牌廠家的影響的。
因此,當初品牌廠家高層的利益斗爭,運營團隊的分裂、較量,使得他們提前直接插手代理/加盟商的人事管理事務,這一定程度上給沒有經歷過職場歷練的代理商團隊成員的思想造成不小的影響,給代理商內部的管理帶來不小的障礙。
二、內部山頭太多
自古太多農民起義最終都不了了之或以失敗告終。
隨著內部經濟的好轉,主要股東財力的增加以及合伙人數量及結構的變化,沒有過創業成功經歷,沒有享受過“領導”的權威的成員,在內外思想因素的挑撥、分化之下,主要成員開始急速需要權利,這樣就加速原本就不重視維護內部領導核心的思想、行為愈加的嚴重。同時,團隊核心領導人由于過度信賴“關系”常期在外圍走動,使得團隊成員的思想非常容易出軌,在決策上任意妄為,執行上南轅北轍。
三、主要矛盾
實際上最核心的就是人的思想質量問題。
由于為了簡單的“共贏”理念,大家在合伙人的選擇上,溝通機制上、考核機制等等都是沒有充分的準備,特別是在思想教育上,公司企劃上沒有重視團隊核心領導形象的塑立,領導權威的維護等。
其次,核心領導人的愛心太泛濫,凡事求和,講退讓、奉獻,大局觀在人情面前不夠堅定。
再者,合伙人的知識儲備、社會閱歷等等參差不齊,消耗或滯延大部分核心領導的精力、決策等等。也因此,事實也證明合伙人的學習力與辨別力不夠就會因個人利益的需要去模仿品牌廠家發生的一些活動。
反觀現在,我帶著人情出發,這并沒有錯。
在創業界有句術語,叫“股權分不好,老板關門早”,就是說原本很好的合伙創業項目,因為股權分配出了錯,就會導致失敗的結局。
那么,股權分配有哪些基本原則呢?
一,關于合伙人
我們在考慮股份問題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先找到合伙人,判斷其是否可以長期合作?是否可以共同進步?這個我認為比股份問題更重要。確定合伙人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找到比較靠譜的合伙人,那么股權問題就會變得簡單和輕松,而且公司出問題的概率也小。
我們這里先看一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也叫“湖畔合伙人制度”,它有幾個主要核心:
1,通過提名投票制來保證合伙人團隊合理地更新換代;
2,賦予合伙人提名董事會的權力;
3,讓合伙人參與公司管理決策;
4,離開阿里巴巴集團即失去合伙人資格;
5,合伙人任期內,股票減持不得超過40%,任職期滿三年內股票減持不得高于60%;
以上這些主要核心就是通過提高合伙人參與度來建立企業的內在動力機制。保證公司有著一批始終秉持相同價值觀,為公司發展不斷努力的合伙人。
二,關于大股東
創業公司是一股獨大還是多人平分股權?我的看法是,在創業早期,創業公司還是需要創始人有一定的“獨裁”權力,也就是說,需要單一大股東。雖然說股權平分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僅限于有經驗的創業者,這樣做的好處是:
1,保證公司按照創始人的規劃來發展;
2,保證有人為公司負責;
3,高效。
三,關于出資額
1,盡量減少干股出現;
2,初期不一定非要按照真實股本入股,可以約定比例和期限;
3,增加合伙人參與感。
四,關于技術入股和資源入股
對于資源入股和技術入股,能避免的話應該盡量避免。因為這些投入都非常難以量化,而且會為以后帶來隱患。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公司收購,如果開始公司賬面資金緊張,可以先打借條,等公司有錢了再補償。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因為開始的技術或者資源損害了公司未來發展的利益。
作為一個創始人,在公司組建初期,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盡量少用股份來解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阻礙與壓力。
但為了團隊走得穩、走得遠、立得高,我們有必要時時思考、提高自我認知。只有那樣我們既然走在路上了,才有能力、才有資格一路說服、團結更多的值得同行的人,才能時刻謹記團隊活動的嚴肅、團結、緊張、活潑。所以我們當下的學習力,思想質量是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個人再次觀察、總結的分享。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