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壩為何多次出現落水事件?能否借助科技的力量來解決?
距外孫落水失蹤已過去一個月,老胡仍無法走出內疚的陰影。一想起外孫,他就心如刀割……
一個月前的6月28日晚,老胡帶著5歲的外孫,在四川瀘州市江陽區濱江路停車場(因規模大如飛機跑道,當地人稱“飛機壩”)玩水時,外孫意外落水失蹤,至今音信全無。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老胡一家悲痛欲絕。身為外公的老胡,更是難以承受,自責不已。
事發后,孩子家屬認為,這次意外落水事件,雖然家長確有疏忽大意的責任,但“飛機壩”停車場漫長的水岸線,缺乏護欄等安全措施,也是導致此次落水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發現,據不完全統計,“飛機壩”停車場自2023年建成投用至今,8年來至少發生了14起落水事件,導致13人失蹤或死亡。
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在瀘州調查采訪發現,在瀘州城區沱江、長江水域的鬧市區江邊多有石頭護欄,唯獨“飛機壩”缺乏安全護欄等設施。接受采訪的多位瀘州市民呼吁管理方增設護欄等安全設施,但“飛機壩”停車場運營管理方表示公司沒有這個權限……
痛心悲劇:
爺孫在濱江停車場玩耍
5歲外孫落水失蹤 家屬呼吁完善安全設施
如果早知道自己一轉身的瞬間,外孫會落水,老胡永遠不會去幫外孫拿鞋。外孫落水后,老胡隨即跳進江中試圖營救,但不會水的他也差點被洶涌的江水卷走……
這一幕,發生在今年6月28日瀘州“飛機壩”停車場國窖大橋水域。
由于該停車場位于長江防洪堤區域,地勢較低,每年汛期都會被江水吞沒。而自防洪堤以下共有3至4層平臺,停車場為最上面一層平臺。平臺間少數地方有石階相連,其余地方則是兩三米高的陡坎。一旦汛期和洪水來臨,平臺被淹沒,這些陡坎就變成暗藏風險的“深水區”。
老胡的外孫,就是落入這樣的“深水區”被江水卷走的。
據孩子家屬和知情人介紹,如果不是為了進城帶外孫,老胡可能還在瀘州敘永老家當村干部。落水的外孫是老胡一手帶大的,祖孫倆感情很深。
6月28日事發當晚,瀘州天氣悶熱,很多人在“飛機壩”停車場納涼。飯后,老胡也帶著5歲外孫來到這里。此時,長江已經漲水淹沒“飛機壩”下面兩層平臺,江水與最上面的停車場持平。網友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當時江水的浪頭已在停車場邊緣翻滾。
外孫意外落水后,老胡立即跳江營救,但不會游泳的他也陷入了險境。一名熱心群眾發現后迅速跳入江中,拉住老胡奮力往岸邊游。瀘州海事局工作人員張明旭聞聲,趕緊和另一名船長拿出救生衣協助營救。
在眾人合力救援下,老胡被救上了岸。張明旭等人又趕緊在江面進行搜尋,但浩渺的江面,早已沒有老胡外孫的蹤影。此后,瀘州海事局、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均派出快艇沿江搜救。遺憾的是,至今仍未發現孩子的蹤影。
老胡住在瀘州市區女兒家,挨著濱江路,以前經常帶外孫到江邊玩耍。外孫落水失蹤后,老胡非常后悔和自責。在ICU搶救兩天蘇醒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拔掉輸液管,所幸被醫護人員發現并阻止。目前,老胡雖已出院,但受溺水影響,每天仍要去醫院吸氧。
對于事發時的情況,老胡的侄女胡女士介紹,“當時老人并沒有在耍手機,相反是外孫事前一直在耍手機。”后來,爺孫倆準備離開江邊,老胡轉身到旁邊去拿外孫的鞋子,就在這一瞬間,在“飛機壩”停車場階梯處踩水的外孫突然落水。
胡女士表示,此次落水事件跟家長自身安全意識不足、疏忽大意有關,但“飛機壩”停車場安全措施不完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事后我們在江邊沒有看到警示標志牌,‘飛機壩’毗水區域也沒有拉警戒線。”她希望有關部門吸取此次事故的慘痛教訓,及時整改和完善“飛機壩”的安全設施,杜絕類似悲劇重演。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媒體公開報道,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今年這起5歲男孩落水事件在內,自2023年“飛機壩”停車場建成投用以來,此處已發生14起溺水事故,造成13人失蹤或溺亡。其中,2023年7月3天發生6人溺水身亡事故,當地法醫稱“大多數是12歲左右的孩子”;2023年7月24日晚,3名十六七歲的女生在“飛機壩”江邊不慎落水,兩位市民舍身相救也遇險。幸好長航公安民警及時趕到,才將眾人救上了岸;同年8月,5名男青年到“飛機壩”江邊踩水,一人落水失蹤……
據了解,瀘州市江陽區濱江路停車場始建于2023年,2023年完工。因總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近千個車位一字排開,猶如飛機跑道而得名“飛機壩”。修建這個停車場,主要是為了解決當地停車難的問題。
然而,每到汛期和江水上漲,這里就暗藏風險。當地市民、媒體曾多次呼吁加裝安全護欄但未果。曾有長航公安民警表示,由于“飛機壩”停車場邊沿無欄桿,市民會誤以為平臺還會有延伸,一腳踩空即可能掉到兩三米高的陡坎下。若遇漲水時節,則會直接落入長江中……
記者探訪:
“飛機壩”停車場至今未安裝護欄
玩水群眾仍不少 有情侶在水中嬉戲拍照
今年7月中旬,紅星新聞記者3次前往位于瀘州長江邊的“飛機壩”停車場探訪。當時,洪水已經退去,該停車場與長江水面之間落差近兩米高的第二層平臺已顯露出來。每天早晚,都有市民在漫長的江岸平臺和臺階上玩水,游泳者也不少。
7月13日凌晨5點多,天剛蒙蒙亮,就已有三三兩兩的市民在江邊踩水,一些市民甚至還在議論6月28日發生的兒童落水事件。有情侶踩在水中嬉戲拍照,還有大媽帶著五六條小狗在長江里洗澡。
在玩水群眾中,據紅星新聞記者連續兩天的現場觀察,只發現一位市民帶了救生設備(游泳者除外),“飛機壩”停車場仍未看到有防護欄桿。
7月12日,“飛機壩”長江邊。
7月13日清晨,“飛機壩”長江邊。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所謂“飛機壩”,就是長江邊一段狹長的江灘,從瀘州東門城樓沿長江而上至國窖大橋。整個“飛機壩”分為上、中、下3層,最上一層面積超30000平方米,可以停車近千輛;第二、三層次第往長江河床延伸,枯水期顯示部分地方還有沿江的第四層。
枯水期的“飛機壩”。資料圖
就整個龐大的構筑體而言,最上一層的“飛機壩”才具有停車功能。而落差從一米至兩米不等的二、三、四層其實是護坡性質,具有防護和防汛的雙重功能。各層之間有階梯相互連通,部分地帶甚至還有枯水期能伸至低水位江水區域的平臺式構筑體。
這樣的設計讓“飛機壩”江灘呈漸次下降形態,無論是長江漲水淹沒“飛機壩”停車場,還是季節交替水位漲退,人們都有親近長江水面的通行道路。有當地市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只要想耍水,一年四季都可以從“飛機壩”找到通往長江水面的道路。
但是,瀘州市區并非所有江灘都是如此設計的。
比如,從館驛嘴到東門城樓的江灘,就依地勢加裝有石頭護欄。汛期把階梯道路一封閉,就可以把市民和江水隔開。另外在汛期,當地社區及相關部門還在下江通道口拉起警戒線。
東門城樓到館驛嘴區域有石頭護欄。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長江東門水域成了每年紅嘴鷗越冬覓食的天然“食堂”,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市民來此喂紅嘴鷗。但因有護欄,人們所站位置距水面高達三四米,很少聽聞發生溺水事故。
東門城樓區域有石欄桿。
瀘州館驛嘴是沱江和長江交匯處,即使是水勢相對平緩的沱江瀘州城區段,江灘公園、休閑區域也建有石頭欄桿。雖然也有階梯通往更低的江水中,但汛期一條警戒線,就能阻止大多數人涉水冒險。
社區回應:
在“飛機壩”增設3個救生點
放置救生設備 強化巡江力度和防溺水宣傳
“飛機壩”所涉長江岸線之長,橫跨了瀘州市江陽區北城街道、南城街道和大山坪街道。從館驛嘴到寶來橋,屬于北城街道;從國窖大橋到長江生態園,歸大山坪街道國窖社區管;寶來橋到國窖大橋岸線最長,屬于南城街道濱江社區地界。
南城街道濱江社區黨委書記袁國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從2023年到2023年6月28日,“飛機壩”濱江社區段共發生了兩起溺水事故,其中之一就是今年6月28日5歲兒童落水事故;另一起則發生在兩年前,兩次事故造成一死一失蹤。
跟許多長江沿線城市一樣,瀘州因水而興,當地市民自古就有親水傳統。過去,江和城之間,往往有保留原始地貌的河灘把兩者隔開,城是城,江是江,界限明顯,人并不容易接觸到水。隨著城市發展,沿江城市很多修建了濱江公園、親水步道、平臺等設施,城市和江水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人們的安全意識似乎也越來越淡化。
瀘州海事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長江瀘州主城區段,港區海事處接到人員救助報警34起,出警34起。其中23起會同公安、消防、市民成功救助23起26人,其余11起未發現落水人員;2023年,接人員落水救助報警19起,成功救助12起12人,其余7起未發現人員落水或失去生命體征。
根據職能分工,瀘州海事局承擔長江主河段瀘州全境水上搜救工作,而沱江等支流并不包括在內。紅星新聞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23年至2023年7月,長江瀘州段至少有18起落水事件導致人員失蹤或死亡,失蹤案例包括前述5歲兒童,也包括“飛機壩”濱江社區轄區發生的兩起溺水失蹤、死亡案例。
袁國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6·28溺水事件”發生后,濱江社區加強了安全防范,在“飛機壩”增設了3個救生點,放置了救生衣、救生圈、長竹竿(相當于救生繩);強化了巡江力度和宣傳力度,在相關區域設置了“防溺水安全小喇叭”,反復播放防溺水知識。濱江社區通過聯合公安、海事、教育、游泳協會和志愿者組織等,多渠道開展長江溺水防范宣傳工作。
“飛機壩”和東門城樓交匯處的救生點。
志愿者巡江。
瀘州海事局關于長江干線水上搜救工作,遵循“防救結合,以防為主”的理念,通過常態化開展安全知識進校園、汛期防溺水宣傳等方式宣傳水上安全知識,意在提升江邊戲水、中小學生等重點人群的安全意識。
但公安、海事、社區乃至志愿者做出的種種努力,并不能完全杜絕市民下河,以及由此帶來的溺水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在瀘州走訪了數十位市民,他們絕大多數認為,管理機構或主管部門應該在“飛機壩”停車場沿江一側增設安全護欄。“你裝了護欄,你就盡到了責任;要是有人還要冒險下水,那是個人的原因;那么長的‘飛機壩’沒護欄,感覺管理者有責任。”
停車場管理方:
每年汛期會視水位關閉停車場
早年規劃無安全護欄 公司無增設權限
據瀘州“飛機壩”停車場運營方介紹,2023年1月底,瀘州市城投靜態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與瀘州市江陽區醉美城市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簽訂移交協議,將江陽區范圍內城市道路停車泊位和政府投資建設的停車場(含濱江路凝光門停車場,俗稱“飛機壩”停車場)移交給瀘州市城投靜態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營。
2023年2月,該公司開始對“飛機壩”停車場進行運營收費,收費標準為白天7:00-19:00免費,19:00至次日7:00每小時收費1元。該停車場2023年全年實際運行7個月(6月底至10月底因汛期關閉),經營收入約110萬元,人工費、設施設備維護及拆裝費、清淤保潔費、電費、稅費等運營成本約160萬元。
瀘州市城投靜態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根據該公司與瀘州市江陽區醉美城市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簽訂的《停車場(位)移交協議》,該公司作為管理方僅承擔“飛機壩”停車場的停車秩序維護、設施設備維護、清掃保潔工作。
每年汛期,管理方都會根據長江水位情況,對“飛機壩”停車場進行關閉。今年6月20日,長江水位上漲至停車場警戒線,公司立即對停車場進行關閉,放下停車場道閘、設置路障,防止車輛進入;在出入口張貼了停車場關閉的通知,并通過瀘州廣播電臺104.6頻道、瀘州日報、瀘州發布公眾號等渠道,發布了停車場關閉的通告。
同時,管理方在停車場出入口均設置了護欄、涉水危險禁止翻越的警告牌,并在停車場沿河一側的阻車桿上捆綁了浮漂作為警示。“待汛期結束后,根據長江水位情況,再開放停車場。”紅星新聞記者在瀘州走訪期間,看到了管理方提及的以上安全防范舉措。
瀘州市城投靜態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認為,因公司已在6月20日關閉“飛機壩”停車場,故溺水事故未發生在公司管理的停車場范圍內。
對于市民提出在“飛機壩”增設安全護欄的建議,該公司的上級單位——瀘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該停車場根據當時的城市規劃而建,規劃上就沒有安全護欄,因此該公司并無增設安全護欄的權限。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